朱文傑:《祈福》郵冊解說詞(陝西省集郵公司2015年3月發行)

朱文傑:《祈福》郵冊解說詞(陝西省集郵公司2015年3月發行)

卷首語

福文化是中國土生土長而源遠流長的一種民俗文化。福文化是中華民族先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智慧的源泉,是歷史發展的內在思想動力。祈福是福文化重要的組成部分,人們只所以祈福,那自然是因為對幸福生活的熱切期盼和追求。

每年的3月20日是聯合國大會確定的“國際幸福日”,這也是聯合國大會確認幸福和福祉是全世界人類生活中的共有目標和願望的偉大宣言。

1,祈福吉祥

中國人以福為吉祥,《字林》有“禎祥地,福也”。《風角佔》有“福先見曰祥”。 民間的祝福語,吉祥連著如意,《禮記》有曰:“福者,百順之名也。”

也就是說,“福”有順利、諸事如意的含義。祈福,是對美好生活的追求,祈福吉祥,期盼幸福,是人類最基本也最終極的目標。

2,祈福平安

平安就是遠離災難、避免禍端,平安是幸福生活的基礎。

我們祈福平安,首先是社會和諧安定,老百姓安居樂業,以及衣食住行中吃的安全、喝的安全、出行安全、生態平衡、環境無汙染、才能享受到平安。平安是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保證,是美麗家園、綠色生活的保證。有平安才有快樂、才有健康、才有美好、才有幸福。

我們祈福平安:祝國家平安、社會平安、家庭平安、人民平安!

我們期盼平安,願平安眷顧每一個向善的人、奉獻社會的人。因為:好人有好報,好人一生平安。

3,祈福好運

惜福,就是要懂得珍惜自己的福運,民間常說:行善積德,好運連連。

福與幸福,基本是一致的,古希臘哲學家認為:“幸福就是至善。”佛教認為積善可得福報,“慈因積善,誓救眾生”。《尚書洪範》 “五福”中有“攸好德”之說,有德才有福,德福不可分。祈福好運,在明德至善、德善兼備。

運氣雖難以預測,但可以靠人的努力去轉化、維護,以行善積德,從而爭取福緣的完美結局。

4,祈福快樂

福就是快樂,《詩經·小雅·采菽》中有:“樂只君子,萬福攸同。”

知足者常樂。知足是一種良好的心態,只有戒貪戒欲、無慾無求才能達到,靈魂都會棲息在一個自由快樂的精神家園,心中就有了一盞指引你前行 的明燈,你就不會迷失方向,就會擁有一份明朗的心情。

古代聖人曰:“有德則樂”; 《詩經·小雅·南山有臺》中有:“樂只君子,德音是茂。”敬德守德,快樂自生。

快樂也是喜樂,有喜才有樂,“喜”從吉,“吉”為吉利、吉祥。《說文》中有:“喜,樂也。”

樂而忘憂,快樂是身心健康一劑靈丹妙藥。天天快樂,百病離身,無慾而樂,也就是心底無私天地寬,祈福快樂,無疑就是祈福長壽。

5,祈福幸福

有一首歌唱得好“幸福在哪裡?朋友啊,告訴你,她不在柳蔭下,也不在溫室裡,她在辛勤的工作中,她在艱苦的勞動裡,啊,幸福,就在你晶瑩的汗水裡。” “啊!幸福,就在你閃光的智慧裡”。還有 “幸福不是毛毛細雨,不會從天上掉下來。”我們祀福時要記住:幸福要靠勞動、靠智慧來創造。

佛教經典中有:“眾善奉行”之說,得到幸福要奉行善事、結善緣 。“以誠求福為善,為民造福為貴”。老百姓最樸素的要求就是“衣食是福” ,民以食為天嘛!而在衣食富足時,福之意義就昇華了。

而中國福文化,也是“幸福”文化,已發展為全人類共有的一種文化。我們應該向世界理直氣壯地宣示:追求幸福是一切人類活動的核心。

6,祈福安康

《尚書·洪範》中的 “五福”第三曰“康寧”。康寧即安康,以及含有安寧、安靜、平安的意蘊。佛經中有“寧靜無煩惱,是為最吉祥”,看來,安康與吉祥相融相通。

安康的含義還有身體健康,老年無疾是為福。安康是福、健康也是福!安康,應該是祈福的最高境界。

7,祈福昌盛

祈福昌盛,就是祈福祖國,祈福國泰民安。有一首歌名字就叫《沒有強大的祖國,哪有幸福的家》。確實,祖國的繁榮昌盛,才會給我們帶來幸福、帶來安康。在每一箇中國人的心目中:有國才有家。我們在祈福昌盛時明白,民富才能國強,國泰才能民安。

8,祈福未來

未來是明天最美麗的夢。築福未來,就是為為實現中國強國夢,富俗夢而努力奮鬥。我們祈福未來,就要把個人的夢與國家的夢統一起來。

為未來修福,為蔭庇後代子孫祈福,無可挑剔。祈福未來,不僅僅是要給後人留下大量錢財。因為有哲人說:“錢財乃身外之物”“兒孫自有兒孫福。”

陝西人的東漢太尉楊震,以“四知”拒賄而聞名千古,他晚年時有人勸他置辦些房地產業為後代留點遺產,他卻說:“我留個清官之名,不也是為子孫留下的一筆豐厚財產嘛!”四知先生楊震為未來、為子孫修的福,是清廉和清白,這種福應該是天底下最大的“福”。

朱文傑:《祈福》郵冊解說詞(陝西省集郵公司2015年3月發行)

朱文傑:1948年生於西安,現任西安市詩書畫研究會名譽會長、西北大學中國節慶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西安秦磚漢瓦研究會副會長、西安市文史館館員。系中國作協會員、國家一級作家。出版詩集《哭泉》《靈石》《夢石》《朱文傑詩集》(上、下卷);報告文學《老三屆採訪手記》;散文集《清平樂》《拾穗集》 《長安回望》《吉祥陝西》(上、下卷),《郵票上的美麗陝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