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文杰:《祈福》邮册解说词(陕西省集邮公司2015年3月发行)

朱文杰:《祈福》邮册解说词(陕西省集邮公司2015年3月发行)

卷首语

福文化是中国土生土长而源远流长的一种民俗文化。福文化是中华民族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智慧的源泉,是历史发展的内在思想动力。祈福是福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人们只所以祈福,那自然是因为对幸福生活的热切期盼和追求。

每年的3月20日是联合国大会确定的“国际幸福日”,这也是联合国大会确认幸福和福祉是全世界人类生活中的共有目标和愿望的伟大宣言。

1,祈福吉祥

中国人以福为吉祥,《字林》有“祯祥地,福也”。《风角占》有“福先见曰祥”。 民间的祝福语,吉祥连着如意,《礼记》有曰:“福者,百顺之名也。”

也就是说,“福”有顺利、诸事如意的含义。祈福,是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祈福吉祥,期盼幸福,是人类最基本也最终极的目标。

2,祈福平安

平安就是远离灾难、避免祸端,平安是幸福生活的基础。

我们祈福平安,首先是社会和谐安定,老百姓安居乐业,以及衣食住行中吃的安全、喝的安全、出行安全、生态平衡、环境无污染、才能享受到平安。平安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保证,是美丽家园、绿色生活的保证。有平安才有快乐、才有健康、才有美好、才有幸福。

我们祈福平安:祝国家平安、社会平安、家庭平安、人民平安!

我们期盼平安,愿平安眷顾每一个向善的人、奉献社会的人。因为:好人有好报,好人一生平安。

3,祈福好运

惜福,就是要懂得珍惜自己的福运,民间常说:行善积德,好运连连。

福与幸福,基本是一致的,古希腊哲学家认为:“幸福就是至善。”佛教认为积善可得福报,“慈因积善,誓救众生”。《尚书洪范》 “五福”中有“攸好德”之说,有德才有福,德福不可分。祈福好运,在明德至善、德善兼备。

运气虽难以预测,但可以靠人的努力去转化、维护,以行善积德,从而争取福缘的完美结局。

4,祈福快乐

福就是快乐,《诗经·小雅·采菽》中有:“乐只君子,万福攸同。”

知足者常乐。知足是一种良好的心态,只有戒贪戒欲、无欲无求才能达到,灵魂都会栖息在一个自由快乐的精神家园,心中就有了一盏指引你前行 的明灯,你就不会迷失方向,就会拥有一份明朗的心情。

古代圣人曰:“有德则乐”; 《诗经·小雅·南山有台》中有:“乐只君子,德音是茂。”敬德守德,快乐自生。

快乐也是喜乐,有喜才有乐,“喜”从吉,“吉”为吉利、吉祥。《说文》中有:“喜,乐也。”

乐而忘忧,快乐是身心健康一剂灵丹妙药。天天快乐,百病离身,无欲而乐,也就是心底无私天地宽,祈福快乐,无疑就是祈福长寿。

5,祈福幸福

有一首歌唱得好“幸福在哪里?朋友啊,告诉你,她不在柳荫下,也不在温室里,她在辛勤的工作中,她在艰苦的劳动里,啊,幸福,就在你晶莹的汗水里。” “啊!幸福,就在你闪光的智慧里”。还有 “幸福不是毛毛细雨,不会从天上掉下来。”我们祀福时要记住:幸福要靠劳动、靠智慧来创造。

佛教经典中有:“众善奉行”之说,得到幸福要奉行善事、结善缘 。“以诚求福为善,为民造福为贵”。老百姓最朴素的要求就是“衣食是福” ,民以食为天嘛!而在衣食富足时,福之意义就升华了。

而中国福文化,也是“幸福”文化,已发展为全人类共有的一种文化。我们应该向世界理直气壮地宣示:追求幸福是一切人类活动的核心。

6,祈福安康

《尚书·洪范》中的 “五福”第三曰“康宁”。康宁即安康,以及含有安宁、安静、平安的意蕴。佛经中有“宁静无烦恼,是为最吉祥”,看来,安康与吉祥相融相通。

安康的含义还有身体健康,老年无疾是为福。安康是福、健康也是福!安康,应该是祈福的最高境界。

7,祈福昌盛

祈福昌盛,就是祈福祖国,祈福国泰民安。有一首歌名字就叫《没有强大的祖国,哪有幸福的家》。确实,祖国的繁荣昌盛,才会给我们带来幸福、带来安康。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目中:有国才有家。我们在祈福昌盛时明白,民富才能国强,国泰才能民安。

8,祈福未来

未来是明天最美丽的梦。筑福未来,就是为为实现中国强国梦,富俗梦而努力奋斗。我们祈福未来,就要把个人的梦与国家的梦统一起来。

为未来修福,为荫庇后代子孙祈福,无可挑剔。祈福未来,不仅仅是要给后人留下大量钱财。因为有哲人说:“钱财乃身外之物”“儿孙自有儿孙福。”

陕西人的东汉太尉杨震,以“四知”拒贿而闻名千古,他晚年时有人劝他置办些房地产业为后代留点遗产,他却说:“我留个清官之名,不也是为子孙留下的一笔丰厚财产嘛!”四知先生杨震为未来、为子孙修的福,是清廉和清白,这种福应该是天底下最大的“福”。

朱文杰:《祈福》邮册解说词(陕西省集邮公司2015年3月发行)

朱文杰:1948年生于西安,现任西安市诗书画研究会名誉会长、西北大学中国节庆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西安秦砖汉瓦研究会副会长、西安市文史馆馆员。系中国作协会员、国家一级作家。出版诗集《哭泉》《灵石》《梦石》《朱文杰诗集》(上、下卷);报告文学《老三届采访手记》;散文集《清平乐》《拾穗集》 《长安回望》《吉祥陕西》(上、下卷),《邮票上的美丽陕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