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盤漲不動的原因在哪兒?

大盤漲不動的原因在哪兒?

在降準等部分利好的刺激下,今日大盤走出了衝高回落、虎頭蛇尾的行情。最終,滬指下跌了30點,收報2859點;深成指、中小板、創業板等指數,均收穫一根中陰線。市場全天共成交3080億元。

盤面觀察,釀酒、電商、次新股等,漲幅靠前;民用航空、房地產、保險、煤炭、鋼鐵、銀行等權重板塊,領跌大盤;5G、聚氨酯、維生素、養老概念等題材品種,走勢遜色,靠後。石油、醫藥、有色等板塊,走勢比較抗跌!上海自貿盤中有所出彩。個股方面,兩市上漲的有1200多家,下跌的有1900多家。其中,漲停板近60家,跌停板逾30家。

在日線上面,今日滬指收了一根中陰線。上檔,5日線構成了反壓;下檔,2850點附近,有一定的支撐。

今日大盤衝高回落,漲不動的原因,到底在哪裡呢?筆者猜想:

第一、市場在經歷了前期的破位下行,尤其是上週初的千股跌停以後,不但,在上檔形成了密集的套牢盤,均線系統等技術上的反壓愈發強烈,而且,對市場人氣等方面的殺傷力,也比較大!有道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像市場人氣等方面的恢復,並非一二個利好,一朝一夕,就能夠立竿見影的了;

第二、降準的主要目的,實際上一清二楚,一目瞭然。應該說,央行定向降準0.5個百分點,這當然是利好了。但,進一步分析,其對股票市場的直接利好作用,似乎比較有限——一是通過定向降準支持市場化法治化“債轉股”;二是加大對小微企業的支持力度。一方面,其側重點並不在股票市場;另一方面,支持市場化法治化“債轉股”,意味著股市存在著隱性擴容的可能性(個人觀點)。

第三、在一個熊市當中,見利好出貨,幾乎是一種司空見慣的現象了。上週五的縮量上漲,本身就帶有博(上週末)利好的成分在裡面。一旦此類利好兌現了,反而有可能因市場已經對其提前進行了反映、消化。從而,令今日行情大打折扣。

第四,大盤量能不濟,市場熱點散戶,機構各自為戰。量在價先!上漲需量,這是板上釘釘的硬道理。上週五,兩市迎來普漲,但當日大盤的成交量僅有2993億元。今日,兩市的成交量,也不過只有3000多億元。如此小的量能,想要高舉高打的往上強攻,簡直有些不可思議,難以想象。

此外,部分短線客見好就收,落袋為安;一些個股或閃崩、或一字板跌停等殺多,以及,五大行、四大保險、三大航空等權重品種的聯袂走低,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並拖累了今日的大盤。

至於,兩市個股的跌多漲少等現象,筆者在上週末的文章中,已經作了比較明確的預測和提示。

總體上,今日大盤的衝高回落,似在大多數市場投資者的意料之中。而一根縮量回調的陰線,也是一件十分正常的事情。後市,多方,如果要繼續上行,至少需要成交量的有效配合、放大,權重板塊的鼎力相助等。反之,空方,如果想要繼續破罐子破摔,落井下石,大開殺戒,可能性也不是很大。

大盤漲不動的原因在哪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