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終結,但屍體卻可永久保留。”聽上去,這似乎有些不可思議,然而今天,在世界上,在中國,在大連,這卻變成了現實。這項技術,就是高新技術———“生物塑化”技術。
人體的70%是液體,這些液體對於人的生存及死後的腐爛都是不可缺少的。利用塑化技術,可以使屍體組織內的液體通過一個特殊的真空過程被活性塑料如硅橡膠、環氧樹脂或聚合樹脂置換出來,但人體細胞及人體的本來面貌即使在顯微鏡下觀察都仍舊保持其保存前的狀態。
原始的標本,首先要經過濃度為20%的福爾馬林灌注,然後在福爾馬林的真空包裝裡放置至少4個月的時間,之後才可以解剖或運輸。福爾馬林在此起到的作用是固定、殺菌。原始標本中存在大量的脂肪、組織等容易腐爛的物質,需要在解剖和肢解這一環節去除,留下的是神經系統、肌肉,還有骨骼。細心地清理一具人體標本,平均需要1500~2000個小時。
解剖工作完成以後,然後進行脫水工作。拿有蓋子的不鏽鋼箱子浸泡。在這之前,屍體已經被浸染了福爾馬林,然後用低溫的丙酮浸液,用技術手段在冰凍的體液中把福爾馬林排除,用丙酮進行置換。
塑化標本乾燥、無味,並且可以用手觸摸及抓放,這些特性使其無論在醫學教育方面,還是在啟迪對醫學感興趣的外行人方面都具有極其重要的價值。一位技術人員說,生物塑化產品必將取代福爾馬林保存的生物標本。目前,人體塑化模型正在進行世界巡迴展覽,並且已形成一種文化。
閱讀更多 生活湯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