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拍10個大山深處的學校,只有1名教師堅守,從事教學都超過30年


在鄂西北的大山深處,有一座只有1位老師和3名學生的“微小學”——湖北省保康縣馬橋鎮峰山村教學點。教師名叫李吉川,今年52歲,從事教師職業32年。峰山村教學點以前是一所村級完全小學,高峰時期最多有200多名學生,13名教師。近年來,隨著村裡外出務工人員的增多以及越來越多的農村父母送孩子到鎮裡的小學上學,村小的生源逐年減少。圖為李吉川為兩名一年級學生批改作業。

在距離嶽西縣城62公里處的包家鄉鎖山教學點,講臺上站著的這位殘疾教師名叫陳向東。一個學校,三個學生,他既是負責人,也是唯一的老師。語文、數學、音樂、美術、思想品德、法制教育、心理與健康、地方課程、綜合實踐,學校裡9門課的教育課程均由陳向東一人承擔,他是校長,是教師,是保安,是家長,更是保姆,一站就是38年。

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縣吉衛鎮機司村,課堂上的麻玉蘭,堅守30多年,在這個一師一校的地方,她擔任著學前班到二年級的語文、數學、美術等課程的教學,由於沒有音體老師,只有她自己代課。


作為山東省淄博市學生最少的學校,除翟善好上二年級外,今年又新招了6名一年級學生,目前,全校共有學生6名,老師2名。“學生再少,也要認真教好。”從1978年擔任教師的王開忠說。據悉,這個教學點原來是一所聯小,接受周邊北牟村、西南牟村、方山村、西太河村4個村的學生上學。3年級後,學生轉到太河中心小學就讀。圖為王開忠老師領著學生到校駐地村北牟村石碾前上實踐課。

在柳城縣古砦仫佬族鄉潘村教學點,潘炳玉老師正在給孩子們講評試卷。

河南省三門峽市,王栓堂把張新月送到家後和她的母親聊起了她今天在學校的表現。金燈河村原有近900口人,王栓堂所在小學大概有六七十名學生,教師最多有六七個人。這些年,陸陸續續流動到縣城的就有300多人,到2012年底,僅剩下20來戶、130多口人。學校的學生也越來越少,到2008年以後,人數就一直是個位數,先是8人,再逐年減少到5人、4人。

江西省贛州市南康區橫寨鄉寨坑小學紅衛教學點的羅光祥老師開始了新學期的第一課,也開始了他教書生涯的第38個年頭。這些年裡,他獨守深山送走了一批又一批學生,近日榮獲的江西“最美鄉村教師”榮譽更堅定了他紮根三尺講臺的決心,課間,羅光祥給孩子發放愛心早餐

在貴州省遵義市餘慶縣白泥鎮大龍村三愛小學,金絲華在課堂上指導學生學習。在貴州省遵義市餘慶縣白泥鎮大龍村,有一所地處深山、相對閉塞的山村教學點—三愛小學。53歲的金絲華從1982年參加工作就在這裡的三尺講臺上一站就是32年,把最寶貴的青春獻給了教育事業。


在廣西柳州市融安縣東起鄉的偏僻山坳裡,有一所“微小學”——東起鄉長豐村小學,2016年秋季學期,這裡只有12名學生和一名叫李朝文的老師,年過五十且腿部有殘疾,38年來,他默默堅守在三尺講臺上,守護著大山裡的孩子,被當地人譽為“最美鄉村教師”。圖為李朝文在給學生上課。

柳州市柳城縣古砦仫佬族鄉大巖垌村的大巖垌小學,只有一名老師潘善吉和一名學生李建文。這所只有一師、一生的學校。58歲的潘善吉介紹,即便只有一名學生,潘善吉仍在大巖垌小學堅守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