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真的是被西夏王妃行刺而死的嗎?

成吉思汗的死因向來是有些爭議的,大家也沒有什麼統一的看法。歷史上的多本史書對他的死因記載也很不一致,我來說說我的看法。

首先,市面上傳播比較廣就是成吉思汗被西夏王妃咬斷男根而死,這一點呢!我向大家保證沒有一本史書是這樣記載的。即便是成書十六世紀的《蒙古源流》也只有行刺一說。“及夜,寢後,遂傷主上,金體不預”。所以,應當說這種咬斷男根的說法是不可信的。關於《蒙古源流》一書,我看了一下,其書神話色彩非常的濃烈,就說這件事,那位西夏王妃古勒津高娃竟然有騎鳥高飛,死而復生的情節,我覺得這本書的記載是應該有個大大的問號!

而另外兩本蒙古族史籍《元朝秘史》和《蒙古黃金史綱》根本就沒有提到這一點,而且《元朝秘史》是蒙古“三大聖典”之首,被元朝統治者表示“事關外禁,非可令外人傳寫”當作秘籍,藏於宮禁。元朝被推翻後被明朝人得到,參考價值遠遠要比其他兩種高得多,待會我會提到上面的記載。

我先來看看《蒙古黃金史綱》的說法,上面只說了成吉思汗納娶西夏王妃的事,根本就沒有對成吉思汗死因的記載。所以,《蒙古源流》的說法根本就是孤證難立!

另外,還有馬可波羅在他的《行紀》裡中毒箭死亡,馬可波羅本人是否來過中國都是謎團,他本人的,我認為他本人的《行紀》的這個記載,我覺得應該存疑。


對於這個問題,我看過《新元史》、《元朝秘史》和《元史》、《多桑蒙古史》,我來說說我的看法。

第一、成吉思汗十四年,他當時遠征花剌子模的時候已經是將近六十歲了,這在古代的時候活到這把歲數也是不容易的,然後要進行大規模的遠征,對他來說,精力和體力都消耗過大,而且據《多桑蒙古史》記載,在西征兵臨印度河的時候,蒙古軍中還爆發了大規模的疫病,“是冬駐冬於申河河源附近不牙客的威兒之山地中,時軍中瘟疫流行”。如果成吉思汗當時還感染了,對他老邁的身體無疑是雪上加霜。

第二、果然成吉思汗二十年在他回到蒙古草原後身體大不如前。當年十一月,在他射獵的時候,不幸墜馬,“遂不豫”。這在《元朝秘史》也有記載。應當為真。

第三,如果上述兩點是生理上病痛的話,對成吉思汗的心理打擊也是接踵而至。恰恰就是在成吉思汗的二十年,長子朮赤去世。這對成吉思汗打擊非常巨大。“無何,朮赤兇問至,太祖大慟,欲誅妄言者,而人已逸去”。此前,成吉思汗還錯怪朮赤抗命不尊而憤怒,又得到朮赤的死訊,又悔又恨,想必這一怒一悲對成吉思汗的身體狀況也有很大的影響。此時又要為討伐西夏做準備,想必軍務上的事也不會少。


所以我認為成吉思汗二十年就是成吉思汗健康狀況急劇惡化的一年。

事實上,成吉思汗自己也意識到了自己將不久於人世,在二十一年春天就開始安排後事了,他將窩闊臺和拖雷叫至身邊說道:“我殆將死矣。我為汝等創業,……。我死,奉窩闊臺為主。”而據《元朝秘史》記載成吉思汗攻打西夏的行動由於身體狀況原因非常勉強,他的從官們都勸成吉思汗不要出征“唐兀是有城池的百姓,不能移動。如今且回去,待皇帝安了時,再來攻取”。成吉思汗流派使者打探西夏的態度,沒想到西夏態度強硬。於是乎,成吉思汗決定抱病出徵,在征服西夏後終於油盡燈枯而死。

所以我認為生理上的老化、打獵時候的受傷、長期征戰的艱辛、喪子之痛的打擊,這才是成吉思汗真實的死因。

一些人認為就是因為西夏王妃行刺成吉思汗,才導致了蒙古人對其大屠殺。我並不這麼認為,我恰恰認為這是成吉思汗感受到自己時日無多的表現,西夏這個政權對蒙古叛服無常,成吉思汗在臨死之前不想把一個刺蝟丟給子孫去處理,這是帝王心術的表現,大家都看過《虎嘯龍吟》吧!就像電視劇裡司馬懿說的:“趁活著,把事辦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