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燒餅不完全測評

南京燒餅不完全測評

燒餅,最能體現中華民族的優秀傳承。

它從西域來,卻在華夏大地上被髮揚光大。各種做法、用料無不弘揚了中華民族最優秀的創造能力。易制易飽、便於攜帶等特點更是讓它流傳了下去。

遠至武大郎,近至小鄭鴨油餅,紛紛在歷史的車輪上留下了不可磨滅的一筆。

走入南京市井,我找到了幾家燒餅攤,對我兩千年來逐漸成熟的燒餅胃進行了一次靈魂測試。

南京燒餅不完全測評

小夏酥燒餅

南京燒餅不完全測評

南湖的榮耀,永遠不止南湖東路和文體西街。——往西走,茶南大街的兩邊長滿了龍蝦燒烤、麵館大排檔和各種各樣的小吃滷菜店。

光是福園2棟門口的菜場前,就非常霸氣地並列開著三家燒餅攤。小夏酥燒餅開在最中間,門牌上的遮陽雨篷卻讓它看著有點低調。

南京燒餅不完全測評

和大部分耿直的路邊燒餅攤一樣,他家沒有型號上的區別,只分甜鹹。燒餅個頭很大,兩塊錢一個挺實惠的。

小夏家酥燒餅是非常典型的南京燒餅。鹹口款的充滿勁道,一口撕扯能拉好長,慢慢咀嚼,蔥香九曲,回味無窮。

南京燒餅不完全測評

茶南本地人相對之下更喜歡買甜口的回家下菜。兩個甜口燒餅搭配隔壁粥鋪的涼粉或白粥,一頓簡約而不失美味的早點開啟了全新的一天。

地址:茶南福園2棟門口

南京燒餅不完全測評

康怡花園北門無名燒餅

南京燒餅不完全測評

雲錦路地鐵站北邊,在漢中門大街和江汊路的交叉路口,康怡花園西區北門,有這麼一家名為“燒餅油條”的店面。

小小的店面不太顯眼,卻是每天早上人氣最旺的存在。

南京燒餅不完全測評

店內燒餅分為甜口、鹹口和原味,都是一塊錢一個。

酥香一縷縷鑽進鼻中,層層分明的外皮是豬油與火候的完美體現。甜口燒餅滿滿的芝麻和糖粒,磨砂的口感,沁人的芝麻香與酥皮交融在一起,甜而不膩,味蕾受到了鼓動。

南京燒餅不完全測評

鹹口燒餅的味道相對其他家來說更加明顯。除了餡料的蔥油,餅皮也是鹹鹹的。一口下去整張嘴裡都是香。

早上4點就開張的鋪子,一直賣到晚上6點。總能在你最飢餓的時候安撫你的靈魂。

地址:漢中門大街&江汊路的交叉口&康怡花園西區北門

南京燒餅不完全測評

曹都巷無名燒餅

南京燒餅不完全測評

曹都巷是一條連接了明瓦廊和豐富路的小路。熙熙攘攘的本地人慢悠悠地晃在不寬敞的街道上,相比城南人的嘈雜,這裡更有一種城中本地居民獨有的閒適。

這家無名燒餅開在一家餛飩攤旁邊,帶著點方言的夫妻一個揉麵,一個收錢,分工有序。

南京燒餅不完全測評

這家店除了鹹甜口味不同,還按照型號分了大小款。

瘦窄的1元,方了的2元。

相比之下,這家的口味更偏中性。無論鹹口還是甜口味道都不濃,燒餅冷卻得很快,硬得也不慢,一口下去滿嘴渣。

南京燒餅不完全測評

最大的特點是小燒餅,1塊錢3個,一口一個毫不費事。掉渣再多也能全部抿入嘴裡,一點也不漏。

“本來也想取個名字做個門頭。”老闆娘訕訕地笑,“但又費腦子又麻煩,就算了吧。”

地址:秦淮區曹都巷小楊餛飩店隔壁

南京燒餅不完全測評

反手燒餅

南京燒餅不完全測評

和大部分地處小區門口、街尾巷頭的燒餅店不同,反手燒餅開在大街邊。雖然店面不大,但剛開鍋時的香氣還是俘虜了整條街的靈魂。

南京燒餅不完全測評

和大鐵通般的壁爐不同,反手燒餅的壁爐很小巧,一次最多隻能燜十二隻。師傅們將發了很久的麵粉當著食客的面揉成餅狀,堪比全開放廚房。

反手燒餅無論鹹口甜口都長得一樣,也都是兩塊五一個。鹹口的用了花椒拌成的椒鹽,甜口的不僅燒餅裡面加了糖,表皮也摸上了好看的白芝麻。

南京燒餅不完全測評

出了爐燒餅看上去極為厚實,撕咬吃起來卻鬆軟香嫩。厚度和直徑都相當可觀,想要填飽肚子不要太容易啊!

另外,反手燒餅還特別定製了包裝袋。雖然環保有個性,但也是價格比別家高出一籌的原因之一吧。

地址:秦淮區豐富路南段

南京燒餅不完全測評

俞家巷無名燒餅

南京燒餅不完全測評

繞過明瓦廊,縱穿石鼓路,不寬的俞家巷總能看到這麼一個小攤。

有時候是夫妻倆,偶爾也會是他們家的老人幫忙出攤。在這片鬧中取靜的新街口居民區悠哉悠哉,生活得很是滋潤。

南京燒餅不完全測評

這家攤子中午12點才開售,只有甜鹹兩種,都是一塊錢兩個。燒餅做的很小,吃掉一個兩口不能再多了。剛出爐的小燒餅散發著鴨油的香氣,烤的極為酥脆,吃得根本停不下來。

不過這家偶爾會也很任性。雨雪天、心情不好、甚至哪天沒有接到預購單,就有可能不出攤了。

地址:新街口俞家巷

南京燒餅不完全測評

成誠酥燒餅

南京燒餅不完全測評

沿著水西門大街向東,路南一側的臨街小店有許多。想找到成誠酥燒餅不難,循著門前的人群,大眾的紅底黃字招牌跳入視線中,小小的門頭,時不時被人群淹沒。

人們自覺的在門前排起隊,老人家居多,手裡藏著一隻洗到看不出原色的大布袋。人多他們也不著急,耐心的候著,送完孫子上學,今天一上午的任務就是買燒餅。

南京燒餅不完全測評

悠閒的老南京人是吃燒餅的行家,燒餅不光要吃得香,還要吃得酥。所以,再遠也總有人一路循味而來。

用盡30個限購的配額,恰好裝滿一整個布袋。留下嚐鮮的在後頭乾瞪眼兒,在隊伍裡伸長著脖子不停望。

摞在不鏽鋼檯面上的烤盤被鏟空,那就要等下一爐。老顧客們都知道,排隊是最大的特色,半個小時那是常事。

南京燒餅不完全測評

開了三十年的成誠一年四季只賣四種口味:1塊錢的蔥油、黑芝麻糖,2塊錢的豆沙,3塊錢的鮮肉。物價翻了幾番,燒餅也微調了幾次,但依舊良心滿滿。

燒餅外皮金燦燦,鋪滿了厚厚一層白芝麻。一口下去,酥香在嘴裡席捲,芝麻粒便倏倏地往下掉。內陷口感綿軟,鹹而不過,還未感慨完,滿口鮮香收尾。

鮮肉餅沒有芝麻的外皮卻依舊酥脆。裡面滿滿的餡料,甚至還有鮮美的汁水吱吱彌散開齒間,肉香挑逗著味覺,醬香濃郁。

地址:水西門大街文體西街路口

南京燒餅不完全測評

朱記小鄭酥燒餅

南京燒餅不完全測評

朱記小鄭酥燒餅,堪稱南京燒餅界的網紅。其中以老門東為標誌,並開了一堆分店和同名店。

建康路兩家小鄭門頭不一樣,左邊門頭“正宗十年老店”,並且只此一家;

右邊的朱記小鄭標識“裡外不是一家店,老門東店是本店總店”。確認過,右邊的是正宗的朱記小鄭酥燒餅。

不過若是問兩家口味,卻幾乎一樣,就是左邊一塊二、右邊一塊的區別。

南京燒餅不完全測評

作為南京燒餅的扛把子,小鄭酥燒餅是相當經典的鴨油餅。蔥油、黑芝麻口味則分別是鹹、甜口味的招牌。

每個都個頭飽滿,鴨油味足。燒餅酥爛,足夠紮實,或蔥香四溢、或芝麻飄香,鴨油滿手,卻一點也不膩。

除此之外,小鄭酥燒餅還有桂花糖、肉鬆等許多選擇。掉渣雖然嚴重但也不失為一種樂趣。

南京燒餅不完全測評

許多人來小鄭酥燒餅都是一大袋一大袋地買。就排隊的一刻鐘吧,無數老頭老太拎了兩大袋走。

既然是網紅店,排隊永遠就是特色。每逢春節前夕,小鄭酥燒餅能比排喜茶的時間還要長得多。上次排隊,有個大爺跟我說,他排過整整4個小時。

地址:老門東三條營49號&建康路170號&升州路238號&貢院街

關於南京燒餅,你還有什麼推薦嗎?

攝影 / 屋頂的蝸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