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大爺傳承千年造紙技藝 以造紙36年 每次製作完需55天

2018年6月24日,在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岑鞏縣水尾鎮白水村,今年65歲的黃仕國正在自家的作坊的水池裡面不停的舀火紙。他29歲時偷藝學習古法造紙手藝,如今造紙已經有36年時間。“每天可以舀30刀紙,每一刀紙有100張,30刀即有3000張紙,這樣每天從舀紙水池到放紙臺需要來回移動3000次左右。”

農村大爺傳承千年造紙技藝 以造紙36年 每次製作完需55天

據瞭解,當地村民世代造紙,傳承古法造紙技藝已有千餘年曆史。在當地13村民組中,有11個組90餘戶人從事火紙古法生產。當地盛產陽山竹(當地又叫棉竹),是火紙生產的主要原料,製作過程有浸竹、煮竹麻、製漿、舀紙、榨紙、剝紙、曬紙等72道生產工序,整個製作流程需要大約55天。

農村大爺傳承千年造紙技藝 以造紙36年 每次製作完需55天

用古法造出的紙張因具有潔白、柔軟、薄細和韌性強等特點,暢銷當地市場及湖南、湖北和廣東等省,深受消費者青睞。

農村大爺傳承千年造紙技藝 以造紙36年 每次製作完需55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