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重磅|2018年全球汽車零部件供應商百強榜:中國已達8席

​中國自主車企正在高速發展,使得中國汽車產業處於“距離不小、追速不慢”的狀態。從吉利、長城為代表的民企,到上汽、廣汽為代表的國企,都在過去幾年裡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獨家重磅|2018年全球汽車零部件供應商百強榜:中國已達8席

不過,除了舞臺上更為搶眼奪目的整車製造商之外,中國汽車零部件公司這片起到關鍵支撐作用的綠葉同樣在奮起直追。

曾經慨嘆《全球汽車零部件配套供應商百強榜》上中國企業寥寥,然而時至2018年,本土公司和收購的海外公司在席位和營收上都有了顯著的進步。

獨家重磅|2018年全球汽車零部件供應商百強榜:中國已達8席

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飛渡鏡湖月。追趕的速度堪喜,而與諸強的差距仍如同水中之月,看似唾手可得,實則遙隔天外。只是之前“欠債”過多,仍不可自得而掉以輕心。

榮耀與傷痛

著名汽車媒體《美國汽車新聞》在權威機構普華永道數據支持下,新近發佈了《2018年全球汽車零部件配套供應商百強榜》,按照供應商上年汽車行業配套市場業務營業收入/銷售額進行排名,整理出全球配套收入前100位的汽車零部件供應商榜單。

從2005年第一屆榜單開始,迄今是第14屆榜單揭曉。儘管在數據準確性和可得性方面存在不完美之處,但這仍然是全球最權威的汽車零部件供應商排行榜。

獨家重磅|2018年全球汽車零部件供應商百強榜:中國已達8席

2018年全球汽車零部件配套供應商百強榜

2018年的最新榜單基於2017年配套業務營收排序,德國羅伯特·博世集團連續第8個年頭蟬聯,配套收入高達475.00億美元。在14屆榜單中,除了2010年電裝曾一度居於博世之上,其他年份均為這個家族企業問鼎。博世的汽車零部件配套業務橫跨柴油汽油動力系統、電子電氣、車載多媒體以及電池技術等,只要汽車行業總體保持增長,博世旗下板塊總有擴張的機遇,實力堪稱冠絕群雄。

唯一曾經擊敗過博世的電裝,在被趕下亞軍位置兩年後收復了銀牌,同時也是第二家配套營收跨過400億美元大關的企業,同時也與博世聯手成為前五強中營收兩位數增長者。需要指出的是,由於部分數據進行了調整,倘若回顧《2017年全球汽車零部件配套供應商百強榜》,會發現當時提供的2016年營收和本次榜單存在一定差異。

獨家重磅|2018年全球汽車零部件供應商百強榜:中國已達8席

麥格納國際、大陸集團和採埃孚分享了前五強剩下的席位。五強中只有採埃孚比2017年排名下滑了3位,其他名次都保持不變或有所提升。第6到第10位分別是愛信精機、現代摩比斯、李爾、法雷奧、佛吉亞。可見前十名中,德國企業和日本企業處於領先位置。

按照漲跌平分析,本次百強榜排名上升的企業有43家,升幅最大的“車橋專家”美國車橋提高了18位;下跌的公司37家,跌幅最大的是德爾福,由於將自動駕駛業務以“安波福”的名義剝離出去,因而下滑了46位之多,而安波福排在第21位,倘若營收相加,可以排第12名;新上榜企業有9家,涵蓋部分中國企業;持平的企業則有11家。

獨家重磅|2018年全球汽車零部件供應商百強榜:中國已達8席

2018年全球汽車零部件配套供應商百強三年變化

博世與電裝的榮耀,以及部分中國廠商的崛起,都是榜單光彩照人的一面,而IAC、利優比等排名大幅下滑,則是在汽車行業日益加劇的競爭中的傷痛。榜單每年都在更新,而榮耀與傷痛對各家企業來說則是交替行進。

速度與差距

照例要分析各國系別的供應商數量和變化情況。這些零部件供應商也支撐著本國整車製造商在國際舞臺上大放光芒,猶如龐大的根系,為汽車產業輸送著養分。日系、德系、美系的整車力量強悍,也能在零部件供應商的實力上得到印證。

按照各大零部件供應商總部所在地,上榜企業以日系為最多,總共26家(2013年、2014年均為29家,2015年、2016年都是30家,2017年28家)。其次是美國,21家(2013年25家,2014年23家,2015年、2016年25家,2017年22家)。德國18家(2013年21家,2014年19家,2015年、2016年18家,2017年16家)。

獨家重磅|2018年全球汽車零部件供應商百強榜:中國已達8席

隨著中國、韓國供應商的崛起,美系和日系的席位數量都有所減少,德系卻有所恢復。日系席位數量最多,但平均排名上德系要勝過一籌,不過最近這個差距在縮小。

韓國從2017年的6家增加到7家。加拿大從5家減少到4家。法國減少為3家(2013年3家,2014年4家,2015年、2016年4家,2017年4家)和西班牙相等。瑞典、英國均為兩家,意大利、印度、盧森堡、墨西哥、瑞士、新加坡、墨西哥各有1家上榜。

最令人矚目的當屬中國。

獨家重磅|2018年全球汽車零部件供應商百強榜:中國已達8席

從名稱和總部上看,純中國企業達到了史無前例的6家:第16名延鋒、第65名海納川、第71名中信戴卡、第79名德昌電機、新上榜的第80名五菱工業和第92名敏實集團。此外還有兩名“外援”,分別是總部在美國、但被中航收購的耐世特(第60名)和被均勝電子收購的普瑞(第97名)。當然,延鋒之所以能有這樣高的排名,也是由於收購了江森自控內飾業務,而海納川能上榜則是在於接替了所收購的荷蘭英納法。這樣使得上榜的中國公司總數達到了8家,創歷史最好水平。

在《2017年全球汽車零部件配套供應商百強榜》中,延鋒曾被列在第14名,後來因為7月份榜單調整,馬勒升至第14,而延鋒則被排在第15名。去年,中國企業加上外援也只有7家,此前歷年只有1到2家中國公司能夠登榜,這樣的進步可謂迅速。

那麼,中國企業是否可以自豪地說成為汽車零部件供應商第二軍團的領跑者呢?不妨來和韓國供應商進行對比。

獨家重磅|2018年全球汽車零部件供應商百強榜:中國已達8席

2018年全球供應商百強榜中韓PK

韓國有現代摩比斯、現代威亞、萬都、漢拿系統、現代派沃森、現代岱摩斯和現代凱菲克7家企業,比中國加上外援後少1家。不過其中4家都在前50名,而中國企業僅有延鋒進入前50強。以平均排名論,中國為70名,韓國為50名,相差近20位。

韓國7家企業去年總營收515.44億美元,中國8家企業為327.32億美元,差距不言而喻。不過好在中國企業總營收以11.6%的同比增幅上升,韓國企業則同比下滑6.0%,總體來說差距縮小的速度顯著,而差距的鴻溝更是巨大。

根系與枝葉

根系的發達,是大樹參天的根本,而零部件能否崛起,對決定汽車行業能否雄起發揮了關鍵作用。儘管隨著全球化趨勢推進,大型供應商整體業務佈局跨越國界線,譬如愛信、高田都在中國設了廠,但大部分情況下,配套營收增長,最大的受益國家依然是廠商的本土,而在品牌效應方面更是如此。

獨家重磅|2018年全球汽車零部件供應商百強榜:中國已達8席

之前常見的外援百利得今年沒有上榜,雖然不排除業務滑坡跌出榜單的可能性,但也存在數據可得性引起缺失的概率。這就關係到《美國汽車新聞》評選配套供應商百強榜的法則。在評選時,需要廠商提供公司名稱、所在地、聯繫方式以及相關數據,通常國際化程度較高、對百強榜重視的企業會相應配合,因而可能獲得一席之地。它的權威性毋庸置疑,但不等於所有大型供應商都毫無遺漏。就像以英納法的規模,居然2015、2014年不在榜單上。

還有一批中國部分企業如濰柴動力、萬向集團、福耀玻璃和玉柴等,配套業務收入應該相當出色,有可能是由於未遞交信息而缺席百強榜單。如是算下來,中國公司具備佔據11-13個左右席位的實力。

獨家重磅|2018年全球汽車零部件供應商百強榜:中國已達8席

但儘管如此,我們還是需要清醒地認識到差距所在。同樣是“根系”,也可以區分為根系和主根,類似愛信精機這種直接以“三大件”之一為最強項的零部件巨頭,中國目前尚未出現,大部分上榜企業都是以內飾和電子為主營業務——內飾對汽車自然至關重要,但從機械工業角度而言,尚不能取代“三大件”的地位。

在總體排名靠後之外,不少零部件公司是中國收購所得,如果要消化吸收其渠道網絡與技術工藝,還需假以時日,資產確實已經歸中國所有,但還不是真正意義上的中國公司——就像高田,哪怕100%被百利得收購,後者母公司又是中國企業,但業界還是會將高田認作日本品牌。而延鋒吸收江森自控業務也花費了較長時間。

獨家重磅|2018年全球汽車零部件供應商百強榜:中國已達8席

零部件配套供應商百強榜單,需要用辯證和變化的眼光去看待,既可以為迅速追趕的速度而欣喜,也需要為巨大的差距而深思。指出不足與鼓勵進步並不矛盾,作為媒體更需要為中國汽車行業的零部件乃至整車提供更多寶貴的參考意見。

中國整車企業在崛起,零部件企業同樣如是。最終,汽車產業上至關重要的兩個環節將攜手共進,促使中國汽車行業矗立於國際諸強之林。【END】

附:2018年全球汽車零部件配套供應商百強榜概況

第1名:羅伯特·博世

國別:德。2017年營收:475.00億美元。同比變化:12.0%

第2名:電裝

國別:日。2017年營收:407.82億美元。同比變化:12.7%

第3名:麥格納國際

國別:加。2017年營收:389.46億美元。同比變化:6.9%

第4名:大陸集團

國別:德。2017年營收:359.10億美元。同比變化:9.9%

第5名:採埃孚

國別:德。2017年營收:344.81億美元。同比變化:5.5%

第6名:愛信精機

國別:日。2017年營收:338.37億美元。同比變化:7.8%

第7名:現代摩比斯

國別:韓。2017年營收:249.84億美元。同比變化:-8.2%

第8名:李爾

國別:美。2017年營收:204.67億美元。同比變化:10.3%

第9名:法雷奧

國別:法。2017年營收:193.60億美元。同比變化:27.2%

第10名:佛吉亞

國別:法。2017年營收:191.70億美元。同比變化:-7.4%

第11名:安道拓

國別:美。2017年營收:162.00億美元。同比變化:-3.8%

第12名:矢崎

國別:日。2017年營收:157.54億美元。同比變化:1.0%

第13名:松下汽車系統

國別:日。2017年營收:149.95億美元。同比變化:25.1%

第14名:住友電工

國別:日。2017年營收:148.72億美元。同比變化:10.3%

第15名:馬勒

國別:德。2017年營收:144.41億美元。同比變化:5.9%

第16名:延鋒

國別:中。2017年營收:142.78億美元。同比變化:9.9%

第17名:豐田紡織

國別:日。2017年營收:134.44億美元。同比變化:38.8%

第18名:捷太格特

國別:日。2017年營收:127.09億美元。同比變化:17.9%

第19名:蒂森克虜伯

國別:德。2017年營收:125.91億美元。同比變化:14.6%

第20名:巴斯夫

國別:德。2017年營收:121.57億美元。同比變化:17.2%

第21名:安波福

國別:美。2017年營收:118.24億美元。同比變化:5.2%

第22名:舍弗勒

國別:德。2017年營收:107.98億美元。同比變化:19.9%

第23名:薩瑪

國別:印。2017年營收:105.50億美元。同比變化:16.3%

第24名:奧托立夫

國別:瑞。2017年營收:104.00億美元。同比變化:3.2%

第25名:博格華納

國別:美。2017年營收:98.00億美元。同比變化:8.0%

第26名:全耐塑料

國別:法。2017年營收:95.96億美元。同比變化:20.4%

第27名:海斯坦普

國別:西。2017年營收:92.64億美元。同比變化:10.9%

第28名:瑪涅蒂·馬瑞利

國別:意。2017年營收:92.34億美元。同比變化:12.2%

第29名:佳速冠世

國別:日。2017年營收:90.61億美元。同比變化:-10.2%

第30名:日立汽車系統

國別:日。2017年營收:89.00億美元。同比變化:-1.1%

第31名:吉凱恩

國別:英。2017年營收:87.51億美元。同比變化:29.8%

第32名:天納克

國別:美。2017年營收:80.23億美元。同比變化:9.1%

第33名:弗恩基

國別:美。2017年營收:75.51億美元。同比變化:17.4%

第34名:小糸製作所

國別:日。2017年營收:75.00億美元。同比變化:3.9%

第35名:豐田合成

國別:日。2017年營收:72.81億美元。同比變化:4.1%

第36名:德納

國別:美。2017年營收:72.09億美元。同比變化:23.7%

第37名:博澤

國別:德。2017年營收:70.89億美元。同比變化:4.5%

第38名:現代威亞

國別:韓。2017年營收:70.59億美元。同比變化:0.2%

第39名:加特可

國別:日。2017年營收:69.91億美元。同比變化:4.9%

第40名:美國車橋

國別:美。2017年營收:62.66億美元。同比變化:58.6%

第41名:三菱電機

國別:日。2017年營收:60.00億美元。同比變化:0.0%

第42名:安通林

國別:西。2017年營收:56.92億美元。同比變化:1.1%

第43名:輝門

國別:美。2017年營收:56.50億美元。同比變化:9.5%

第44名:日本精工

國別:日。2017年營收:56.10億美元。同比變化:13.5%

第45名:海拉

國別:德。2017年營收:54.00億美元。同比變化:1.9%

第46名:萬都

國別:韓。2017年營收:51.75億美元。同比變化:2.3%

第47名:埃貝赫

國別:德。2017年營收:49.48億美元。同比變化:6.4%

第48名:漢拿系統

國別:韓。2017年營收:49.39億美元。同比變化:0.5%

第49名:恩梯恩

國別:日。2017年營收:48.60億美元。同比變化:7.4%

第50名:科德寶集團

國別:德。2017年營收:47.82億美元。同比變化:40.2%

第51名:德科斯米爾集團

國別:德。2017年營收:46.00億美元。同比變化:15.8%

第52名:尼瑪克

國別:墨。2017年營收:44.81億美元。同比變化:5.3%

第53名:國際汽車零部件

國別:盧。2017年營收:44.00億美元。同比變化:-26.7%

第54名:東海理化

國別:日。2017年營收:43.13億美元。同比變化:1.8%

第55名:東京座椅技術

國別:日。2017年營收:42.58億美元。同比變化:-7.2%

第56名:邦迪

國別:英。2017年營收:41.93億美元。同比變化:4.3%

第57名:現代派沃森

國別:韓。2017年營收:39.51億美元。同比變化:-19.7%

第58名:德爾福技術

國別:美。2017年營收:39.02億美元。同比變化:9.5%

第59名:現代岱摩斯

國別:韓。2017年營收:38.83億美元。同比變化:-1.9%

第60名:耐世特汽車

國別:中/美。2017年營收:38.78億美元。同比變化:0.9%

第61名:偉巴斯特

國別:德。2017年營收:38.65億美元。同比變化:12.7%

第62名:利納馬

國別:加。2017年營收:38.12億美元。同比變化:7.4%

第63名:住友Riko

國別:日。2017年營收:37.50億美元。同比變化:12.3%

第64名:英飛凌

國別:德。2017年營收:37.27億美元。同比變化:15.8%

第65名:海納川

國別:中。2017年營收:37.00億美元。同比變化:17.9%

第66名:庫博標準

國別:美。2017年營收:36.18億美元。同比變化:4.2%

第67名:日本發條

國別:日。2017年營收:34.79億美元。同比變化:9.4%

第68名:西艾意汽車

國別:西。2017年營收:32.56億美元。同比變化:29.8%

第69名:偉世通

國別:美。2017年營收:31.46億美元。同比變化:-0.5%

第70名:三葉電機

國別:日。2017年營收:30.95億美元。同比變化:15.4%

第71名:中信戴卡

國別:中。2017年營收:30.52億美元。同比變化:17.2%

第72名:瑪汀瑞亞

國別:加。2017年營收:29.36億美元。同比變化:-0.3%

第73名:偉創力

國別:新。2017年營收:29.11億美元。同比變化:22.6%

第74名:萊茵金屬

國別:德。2017年營收:28.29億美元。同比變化:6.5%

第75名:科世達

國別:德。2017年營收:28.28億美元。同比變化:15.8%

第76名:諾貝麗斯

國別:美。2017年營收:27.76億美元。同比變化:22.0%

第77名:旭硝子

國別:日。2017年營收:27.75億美元。同比變化:11.4%

第78名:恩坦華

國別:美。2017年營收:25.00億美元。同比變化:-3.8%

第79名:德昌電機

國別:中。2017年營收:23.36億美元。同比變化:10.3%

第80名:五菱工業

國別:中。2017年營收:22.78億美元。同比變化:20.6%

第81名:歐拓

國別:瑞士。2017年營收:22.60億美元。同比變化:3.9%

第82名:考泰斯·德事隆

國別:德。2017年營收:22.30億美元。同比變化:0.9%

第83名:F-Tech

國別:日。2017年營收:20.42億美元。同比變化:12.1%

第84名:Bridgewater內飾

國別:美。2017年營收:20.10億美元。同比變化:-8.9%

第85名:阿爾派電子

國別:日。2017年營收:19.98億美元。同比變化:9.2%

第86名:塔奧國際

國別:美。2017年營收:19.88億美元。同比變化:3.9%

第87名:斯凱孚

國別:瑞。2017年營收:19.01億美元。同比變化:10.0%

第88名:陶氏化學

國別:美。2017年營收:18.39億美元。同比變化:5.4%

第89名:江森自控

國別:美。2017年營收:18.35億美元。同比變化:10.5%

第90名:利優比

國別:日。2017年營收:18.05億美元。同比變化:5.4%

第91名:鏡泰

國別:美。2017年營收:17.58億美元。同比變化:7.3%

第92名:敏實集團

國別:中。2017年營收:17.50億美元。同比變化:23.8%

第93名:Piston集團

國別:美。2017年營收:16.65億美元。同比變化:5.2%

第94名:先鋒

國別:日。2017年營收:16.34億美元。同比變化:1.1%

第95名:曼胡默爾

國別:德。2017年營收:16.19億美元。同比變化:13.6%

第96名:現代凱菲克

國別:韓。2017年營收:15.53億美元。同比變化:-11.2%

第97名:普瑞

國別:中/德。2017年營收:14.60億美元。同比變化:9.7%

第98名:德韌汽車系統

國別:美。2017年營收:14.30億美元。同比變化:-6.1%

第99名:摩緹馬帝

國別:印。2017年營收:13.90億美元。同比變化:47.9%

第100名:歐姆龍

國別:日。2017年營收:13.88億美元。同比變化:-1.4%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