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對話張海亮丨電咖如何挺進造車新勢力第一梯隊?

独家对话张海亮丨电咖如何挺进造车新势力第一梯队?

“今年廣州車展將是電咖真正的起點,當我們的第二款車型B級SUV正式上市之後,電咖很快會進入到新勢力造車的第一梯隊。”

文丨何芳 王欣

“在互聯網圈裡洗個澡,承受壓力的能力就變得更強了。”5月11日,電咖汽車董事長兼CEO張海亮在完成一次“夢想與焦慮”的路演之後,坐在智庫君面前,談起他自己的“造車夢”。

成立於2015年6月23日的電咖,註冊資金為2800萬人民幣。根據官方描述,電咖是由一家互聯網巨頭、一家歷史最悠久的新能源汽車龍頭企業和一家充電業務綜合運營商以及一支優秀的創業團隊聯合組建的“新能源+智能科技+產業生態鏈”的新型公司,目標成為實現A00級純電動汽車全球銷量第一。

按照此前的規劃,電咖首款產品生產主要與東南汽車工廠合作完成,在福建福州生產,第一款產品EV10定位為A0級轎車,已於去年11月量產上市,補貼後售價為6萬左右。

独家对话张海亮丨电咖如何挺进造车新势力第一梯队?

如今,完全脫離樂視控股的電咖,正在加速產業佈局,目前正集中打造第二款重磅主打車型——一款5座SUV。此外今年4月4日,電咖汽車位於紹興的整車生產基地正式破土動工。

如此地雄心勃勃,與電咖在新勢力造車中的地位並不相符,“今年廣州車展將是電咖真正的起點,當我們的第二款車型5座SUV正式上市之後,電咖很快會進入到新勢力造車的第一梯隊。”張海亮表示。

不過,現實很骨感,當下新勢力造車企業紛紛遭到並無創新的質疑。那麼,新勢力造車還有沒有機會?電咖又將如何發展?帶著諸多疑問,智庫君獨家對話張海亮,試圖瞭解他的“造車邏輯”。

“不要把夢想當成現實”

智庫君:很多造車新勢力在北京車展集中亮相。隨後,李書福公開表示“用互聯網思維、用概念去忽悠消費者”。媒體也產生了一輪大討論。新勢力造車創新到底在哪?市場到底有沒有給他們機會?

張海亮:

這個問題比較複雜。我個人覺得,每家新勢力造車企業都強調創新,但創新的同時,不能忘記“車還是車”。李書福講的意思是新勢力造車首先要把車做好,創新還要講基礎和本質。李書福在提醒一些投入到汽車行業兩三年的企業要關注汽車的本質,不要光在市場上講自己的創新,不要光去抓眼球,而是應該在真正在造車同時關注汽車質量,此外性價比和體驗也要做到極致。我認為,李書福的話是一種善意的提醒和告誡,不要把夢想當成現實來講。

智庫君: 有一種說法,吉利那個時代因為中國汽車市場有高速的增長,所以給吉利逆襲的機會,新勢力造車是不是有這樣的機會?

張海亮:機會還是有的。現在是國家推廣電動車,而且互聯網技術、自動駕駛技術、車聯網技術直接嵌入電動車,這個是比較容易實現的。國家這幾年推廣新能源汽車,肯定會有一個洗牌過程,但電動車的增長,我個人覺得比2008、2009年傳統車的增長還要快。所以,全部車企都進入新能源市場,對大家來講都是一個很好的機會。在這方面,如果企業精耕細作去佈局的話,其實面臨的市場機會可能跟當時李書福百分之二三十增長的機會是一樣的,將來電動車30%的年增長還是有可能會實現的,未來會有3到5家新勢力車企能夠存活下來。

独家对话张海亮丨电咖如何挺进造车新势力第一梯队?

智庫君:威馬此前低價入市,電咖的定價策略是怎樣的?關於競爭,你如何看新勢力造車企業真正的競爭對手?

張海亮:首先國產品牌和合資品牌的競爭,我們不用怕。自主品牌工藝水平和性能不斷提升,已經蠶食了合資品牌的份額,自主品牌佔比已經在不斷提升。

國內品牌之間競爭需要看功底。因為我們互相之間創新意識和商業模式、實現方法是類似的,大家想法趨同,同質化競爭還在,但是要保證品質、性能和顏值。其實品控不會花費太大資金,但需要在製造過程中一點都不能妥協。跟其他新勢力造車勢力相比,我們產品佈局很有競爭力,覆蓋A0級轎車、5座SUV、7座SUV高低端的細分市場。

智庫君:新勢力造車企業裡有一種觀點,希望能夠聯合起來共同開發平臺,規模擴大之後,零部件供應體系才能有保障。你怎麼看?

張海亮:我們成本控制很合理,而且我們比較瞭解產業和供應鏈的情況,非常清楚各類零部件的價格,而且長期的合作和信任使我們更能說服零部件供應商。

其實,很多供應商不願意給新勢力造車合理的價格,就是怕新企業搞砸了,投入之後損失慘重。但是,如果零部件供應商肯相信你的話,生產就不會出現問題。現在我們規劃了兩個平臺,大小車型都會共用平臺,很多零件可以共用。未來還會再開發一個平臺。另外,我們跟傳統車企、比如代工企業東南汽車的合作肯定會一直持續下去。

独家对话张海亮丨电咖如何挺进造车新势力第一梯队?

智庫君:你從互聯網企業中得到了什麼啟示?

張海亮:在互聯網企業洗過澡的人,承受壓力的能力變得更強了。互聯網最要緊的有兩點,第一是每時每刻在迭代、非常重視用戶體驗,第二是傳播方式更直接。以前,車企工程師思維是很任性的,自己覺得這個好,即便客戶不接受,也會按照自己的想法幹,但是我們一定要有“迭代”和用戶的意識,發現不好的問題馬上去改造。

打造兩款車型資金門檻不會超過80億

智庫君:在供應鏈方面,最近電咖成立了一個投資上下游產業基金,接下來會投哪些項目?

張海亮:目前我們手上有很多項目在談,投資主要會圍繞新能源產業技術及供應鏈方面進行投資,比如電機、電池、燃料電池等領域。

独家对话张海亮丨电咖如何挺进造车新势力第一梯队?

智庫君:電咖融資的情況如何?你是否認同“造車200億的資金門檻”的說法?

張海亮:目前正在融資,融資是永遠的話題。關於造車資金門檻,這取決於汽車生產規模,如果開發兩個車型,能做到30萬輛的話,總體資金不會超過80億。

智庫君:現在很多獨角獸企業可能有上市的規劃,電咖如何規劃?達到什麼樣的體量會考慮上市?

張海亮:我們更多考慮在大陸和香港,只要符合國家規定的話,儘早上市。估計兩三年之內。

智庫君:有種說法,蔚來、威馬、拜騰、小鵬是國內新勢力造車企業中的“四小龍”,而電咖還在第二梯隊?

張海亮:這種梯隊的說法還為時過早,大家都還沒有量產交付,而我們近期將跨越1000輛的銷售。而且,現在我們第二款SUV還沒有宣傳,我們把今年廣州車展作為真正的起點,那時候我們肯定會進入第一梯隊。如果沒有產品,光宣傳企業形象的話,這樣的宣傳並沒有太多實際意義。

智庫君:未來電咖的產量規模是怎樣規劃的?

張海亮:我們比較理性,紹興的生產基地加上東南汽車合作生產的規模,加起來差不多10萬臺。

独家对话张海亮丨电咖如何挺进造车新势力第一梯队?

智庫君:電咖的電池和誰合作?和BAT這樣的互聯網企業有什麼樣的合作?

張海亮:

主要看電池的性價比,我們就會替消費者做好把關和選擇。另外,我們和BAT也會在一些領域展開合作,但還沒有涉及到融資領域。

智庫君:在營銷方面,很多新勢力通過建立線下體驗店來進行渠道搭建,電咖採用的是什麼樣的方式?

張海亮:目前我們正在與龐大、永達等大型經銷商合作,籌劃建設線下體驗店,售後方面則更多整合現有社會資源。我們與經銷商集團的合作不同於傳統的4S模式,主要通過城市展廳,打造小而精的體驗店,強調便利性和品牌形象。第二,我們也會和很多新能源汽車的玩家比如Evbuy等專業新能源經銷網絡合作。

另外,在渠道下沉方面,會建立一些預備店,這種店類似oppo手機的模式,投入會更低。對於我們的高端品牌,我們會在一些一線城市高端商場,建品牌體驗中心。

智庫君:關於投資產業鏈,您談到了移動出行,在這方面電咖有哪些準備?

張海亮:移動出行肯定要佈局的。我們現在兩個細分市場都要抓,既要做代表個人出行要求的高端車型,也會做滿足共享出行要求的小型車。現在出行的特點是城市碎片化,要求小型化、高顏值和安全性。如果三到五年之後,自動駕駛能夠實現的話,將來大概率的事件是,分時租賃和網約車會合並。

網約車的價值在於調動司機的功能,而分時租賃的價值在於自主性,分時租賃更接近無人駕駛場景下的調度平臺。真正的應用場景是,根據城市交通熱點的分佈,車輛可以在自動駕駛模式下,通過邏輯計算,得出熱點需求,進行車源的自動補充,甚至可以在最後幾公里範圍內實現自動泊車。

歡迎您向下滑動“寫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