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港澳大灣區尖刀力量集結|智能汽車產業集群效應將無敵?

粤港澳大湾区尖刀力量集结|智能汽车产业集群效应将无敌?

丨左茂軒

智能汽車正掀起汽車業的全新革命。作為新興的產業集群,智能網聯汽車融合了汽車、通信、信息、電子等不同行業的新理念和新技術,有著明顯的跨界融合特點。

“汽車革命的內涵就是電動化、自動駕駛、互聯共享,而要完成這個汽車革命,一定要吸收汽車產業和IT產業兩個產業。革命已經到來,汽車行業進入了歷史的轉折期和歷史機遇期。一定要瞄準革命的方向,組織核心技術、組織領軍人才。”6月20日,中國工程院院士陳清泉告訴智庫君。

粤港澳大湾区尖刀力量集结|智能汽车产业集群效应将无敌?

發展智能網聯汽車,粵港澳大灣區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這裡既有廣汽、比亞迪、小鵬汽車這樣的汽車製造企業,也有華為、騰訊這樣的在通信、互聯網行業領先的企業,而廣州、深圳對外開放和吸攬人才的政策,吸引了一大批致力於在自動駕駛領域有所作為的創業公司和年輕人。目前,大灣區已經形成了相對完整的智能汽車產業鏈,而跨行業間的融合和合作則會給智能汽車的發展帶來更大潛力。

6月20日,由深圳市政府支持、深圳市發改委和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發起的“粵港澳大灣區智能汽車合作伙伴”在深圳正式成立。首批合作伙伴包括比亞迪、華為、騰訊、特斯拉、博世、日本電裝等汽車企業,也包括商湯、小馬智行、星行科技等自動駕駛新興力量,覆蓋整車製造、感知技術、算法與芯片、應用、試驗示範等領域,同時,合作伙伴中還包括投融資機構與高校智庫。

粤港澳大湾区尖刀力量集结|智能汽车产业集群效应将无敌?

“深圳將充分利用在人工智能、新一代通信技術、新能源汽車製造與運營等產業上的優勢,整合各細分行業資源,為合作伙伴企業提供常規交流平臺。”深圳市政府副秘書長吳優在成立儀式上表示。

通過各行業更加深入和密切的合作,智能汽車將成為粵港澳大灣區創新驅動的重要產業之一。

“智能汽車發展很重要的是核心零部件,這方面深圳更具發展條件,深圳的國際化和創新能力在國際上首屈一指,特別在電子元器件方面具有傳統優勢。所以,我們力推大灣區作為未來智能汽車發展的重要支點。”6月20日,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副秘書長劉小詩對智庫君表示。

多地政策陸續出臺

今年4月11日,工信部、公安部、交通部聯合發佈了《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管理規範(試行)》(以下簡稱《管理規範》),而北京、上海、重慶、深圳、廣州等地也陸續推出相關規定,推動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的本土化發展。

今年5月和6月,深圳市和廣州市相繼發佈了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管理辦法,希望通過政策引導智能汽車快速有序地發展。儘管兩地的政策出臺時間晚於京滬渝,但通過對其他城市的相關政策的參考,從政策的全面性和產業的支持力度來看,有後來居上之勢。

在三部委下發的《管理規範》的基礎上,深圳、廣州兩地細化了《管理規範》中關於測試車輛和開展測試的企業在指定的封閉道路、場地等特定區域進行測試的要求。

粤港澳大湾区尖刀力量集结|智能汽车产业集群效应将无敌?

值得注意的是,《廣州市關於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有關工作的指導意見(徵求意見稿)》指出,在達到一定條件後,允許測試主體在特定路段開展載客測試。並且,根據交通的複雜程度和道路限速情況,廣州市對智能網聯汽車測試路段實行明確的分級管理,從低到高劃分為一級、二級及三級。

此外,在其他國家或者地區獲得智能網聯汽車測試許可的,在廣州可適用簡易程序。這將為廣汽、騰訊等大灣區企業在廣州開展路試帶來便利條件。

目前,騰訊已經拿到了深圳的路試牌照。而廣州也已經通過試點的方式,讓小馬智行和景馳科技獲准上路測試。

不過,深圳和廣州目前並未劃定具體的路試地段。“儘管騰訊已經拿到了深圳市的第一張路試牌照,但目前並沒有確定劃定的測試地點供其測試。”有業內人士告訴智庫君。

深圳市發改委有關人士向智庫君表示,目前有關部門已經在對深圳市的路試路段進行選址,最快會在今年內出臺。

除了廣州和深圳,粵港澳大灣區東部的惠州市也將智能網聯汽車作為發展的重要方向之一。6月14日,惠州市公示了《廣東省創建珠三角“中國製造2025”國際級示範區惠州分方案》(以下簡稱《惠州分方案》),將聚焦於電子信息、智能網聯汽車和智能製造領域。在汽車產業方面,惠州將重點推進新能源汽車核心技術研發,並推進智能網聯汽車核心技術研發,完善汽車產業標準體建設。

《惠州分方案》指出,惠州市將以德賽西威、華陽通用、凱越、索菱等企業為依託,重點突破智能網聯汽車環境感知、智能決策、協同控制等關鍵技術。重點發展智能汽車級芯片、智能汽車計算平臺、新型車載操作系統、先進車載傳感器、控制器、執行器等裝置。以惠州汽車零部件產業園為主要載體,形成智能網聯汽車製造產業集群效應。此外,惠州還計劃建設智能網聯汽車測試區。總體規劃國家級智能網聯汽車試點示範區建設內容,開展智能網聯汽車技術驗證和運用示範。

“發展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是技術突破的關鍵環節之一。粵港澳大灣區多地建設智能汽車測試區,將吸引更多企業前來測試,擴大產業集群效應。”有業內人士告訴智庫君。

企業“尖刀力量”跨界合作

“一個產業真正能成長起來,需要有突飛猛進的尖刀力量,它更需要一個完善的產業生態體系,體系建不起來,這個產業就難以持續。”6月20日,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秘書長張永偉,在2018全球智能汽車前沿峰會上表示。

在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智能汽車,各企業間的合作也早已展開。作為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廣汽、比亞迪、小鵬汽車等整車製造企業正全面推進智能汽車商業化。

粤港澳大湾区尖刀力量集结|智能汽车产业集群效应将无敌?

在自動駕駛方面,廣汽早有佈局。早在2013年,廣汽就開發了首款具備自主知識產權的無人駕駛汽車。兩年後,廣汽自主研發的無人駕駛WitStar概念車在2015年底特律車展亮相。今年4月,廣汽已經拿到了在重慶的路試牌照,而隨著廣州市相關政策的推進,將大力推進廣汽在廣州本地進行自動駕駛研發與測試。

粵港澳大灣區在各行業的多家領先企業為廣汽推動智能汽車提供了有利條件。在智能網聯方面,廣汽已經與華為和騰訊達成深度合作。

去年6月21日,廣汽與華為簽訂戰略合作協議。華為信息與通信技術領域的全面產品線,可以為廣汽集團打造端到端的解決方案,雙方在大數據基礎設施、存儲、分析、高性能計算、信息化等方面開展合作,促進廣汽集團全面迎合大數據時代變革。

去年9月18日,廣汽和騰訊簽署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根據雙方的產品開發規劃,廣汽未來上市的多款車型將搭載雙方共同開發的車載智能網聯終端產品,實現智能語音交互、智能出行、個性化內容智能聽、社交、運營增值等功能。

此外,今年2月廣汽還與廣州小馬智行科技有限公司簽訂戰略合作協議,約定雙方將在自動駕駛技術、無人駕駛示範運營等領域開展合作。 6月21日,小馬智行技術總監張寧對智庫君表示,目前小馬智行已經使用廣汽的車輛在廣州南沙的指定區域進行路試。

開放策略是比亞迪推進智能汽車的方向。“我們把比亞迪定義為標準的智能汽車供應商。我們開放所有傳感器的控制權和通信協議,有條件地開放一些控制權,讓各種行業進到電動車為構架的汽車平臺。只有開放,才能真正創新。”6月20日,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傳福在2018全球智能汽車前沿峰會上表示。

粤港澳大湾区尖刀力量集结|智能汽车产业集群效应将无敌?

今年北京車展期間,比亞迪推出了DiLink智能網聯繫統。值得注意的是,基於Dilink智能網聯繫統,比亞迪將開放341個傳感器和66項控制權。

“汽車就像今天的智能手機一樣,帶來很多的合作者,是各路資本、精英、智慧、創新的集成。其實汽車製造和幾個手機制造商一樣,我們提供一個穩定的平臺,讓汽車創造更大的價值。”王傳福說。

粤港澳大湾区尖刀力量集结|智能汽车产业集群效应将无敌?

小鵬汽車,則將自動駕駛作為其在造車新勢力中突圍的關鍵。4月23日,小鵬汽車G3的國內首秀。按照小鵬汽車董事長何小鵬的說法,這是一款已經實現L2.5自動駕駛級別的車型。

6月23日,小鵬汽車與德賽西威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將共同研發L3級別自動駕駛系統,小鵬汽車將在2020年實現L3級自動駕駛量產落地,將實現低速代客泊車、中速塞車輔助巡航、以及高速代駕三個針對國內駕駛環境痛點的智能化功能。

不過,中國的整車企業在自動駕駛研發仍存在差距,基本依靠採購國外公司的駕駛系統和核心部件。在傳統汽車領域,零部件企業因為手握核心技術而掌握了極高的話語權,對主機廠而言,掌握智能汽車的核心零部件和關鍵技術則更加關鍵。由此,整車企業正在加快佈局,在高精地圖、自動駕駛芯片、操作系統、網聯技術、出行服務等領域發力。

發揮廣東省車聯網優勢

實現無人駕駛還需很長時間,但車聯網目前已經實現商業化落地。具體來說,現階段車聯網主要指,藉助新一代信息和通信技術,實現車與車、路、人、平臺之間的連接,提升汽車智能化水平和自動駕駛能力,從而提高效率,改善汽車駕乘感受。

廣東省作為互聯網強省,發揮在車聯網領域的優勢,將有利於推動大灣區智能汽車全產業鏈的發展。從整個行業發展的大方向來看,車聯網的商業化應用主要由大型的互聯網平臺聯合整車企業打造。 華為和騰訊已經分別宣佈各自的車聯網戰略。

去年11月,騰訊發佈了AI inCar系統,此係統主要針對交互智能和服務場景智能為車企提供具體的解決方案,並開放了智能語音服務、場景化服務、內容服務、社交服務、和運營增值服務五大基於AI的能力。廣汽、長安、吉利、比亞迪、東風柳汽等五家汽車製造企業,成為首批合作伙伴。

粤港澳大湾区尖刀力量集结|智能汽车产业集群效应将无敌?

今年4月,騰訊與長安組建了車聯網合資公司,將在車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發力,著重打造車聯網的整體方案。該合資公司對標的就是目前在車聯網領域風頭正勁的由阿里和上汽打造的斑馬網絡。據瞭解,合資公司推出的首款車聯網產品,將在年內發佈並搭載在長安的最新車型上。

和BAT相比,在車聯網領域華為更擅長車載連接、無線連接、移動連接等網聯技術。6月11日,華為在德國漢諾威發佈了OceanConnectIoV車聯網平臺。華為表示,該平臺將使得ICT(信息通信技術)與汽車行業深度融合。

事實上,從2013年推出車載模塊ME909T開始,華為便開始了車聯網相關研發。目前,華為已經與奧迪、豐田、長安、廣汽等多家國內外汽車企業展開合作。

此外,華為與法國PSA集團構建了全球最大的前裝車聯網項目,搭載華為互聯汽車方案的首款車型DS 7,已經在中國上市。

“我們和標緻雪鐵龍在全球的合作,在這個項目裡我們提供全球的車聯網平臺,提供車聯網平臺和V2X智能交通是同一個平臺,我們為它在全球180多個國家提供移動出行的服務,同時這個平臺未來也會向V2X或者智能駕駛的方向去演進。”6月21日,華為公司雲核心網IoT 戰略規劃總監張露峰在2018全球智能汽車前沿峰會上表示。

粤港澳大湾区尖刀力量集结|智能汽车产业集群效应将无敌?

據華為公司LTE產品線總裁熊偉透露,今年華為將為10萬輛智能汽車提供車聯網相關解決方案。

“我們在業界率先發布了汽車智能這塊通信的芯片和模組,並且與各路車商在一起探討如何與車上相應的ADAS系統進行互聯互通。我們現在也在與全球各個主要的移動運營商對現有的網絡進行升級,考慮從車、路、網絡以及上面的平臺全面打通,致力於將整個車路協同的管道建立起來,這樣不同的車商、不同的業務就可以在開放的系統上衍生出很多的應用。”熊偉說。

跨界融合是智能汽車發展的趨勢,我國領先的信息通信和電子技術給智能汽車帶來了發展機遇。不過,目前整體上我國智能汽車發展與國際先進水平仍有差距。必須明確的是,智能汽車首先是汽車,造好汽車是造好智能汽車的前提和基礎。擁有領先的智能互聯技術或平臺,不意味著就能造好智能網聯汽車。因此,智能汽車需要多方配合,推動技術落地。

“汽車企業一定要順著歷史的潮流,汽車業已經有一百年的歷史,它的腦袋可能有點衰退,但身體還是很強壯。IT企業腦袋很發達,但四肢跟身體還不夠強大。怎麼做汽車,不像做手機那麼簡單,所以IT企業一定要對汽車有敬畏的心理,汽車和IT要融合。”陳清泉最後對智庫君表示。

歡迎您向下滑動“寫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