棄中國保印度|鈴木修“背水一戰”

弃中国保印度|铃木修“背水一战”

丨馬英歌

“2030年,印度的電動車佔比將達到30%,我們將賭上市場份額,背水一戰。”鈴木汽車社長鈴木修的表態,正是鈴木從中國撤資的根本邏輯。

6月19日晚,日本NHK報道稱“來自鈴木的高管正在同合作伙伴長安汽車談判解散合資公司鈴木事宜。鈴木汽車將在中國停止當地生產,或將集中資源於印度市場。”

在一週前的2018年6月15日,北汽昌河網站首頁發佈《關於原江西昌河鈴木汽車有限公司變更為江西昌河汽車有限責任公司全資子公司的公告》。公告顯示,鈴木將正式從江西昌河鈴木汽車有限責任公司(簡稱“昌河鈴木”)中完全撤資。

至此,昔日的日本小車王—鈴木,將全面退出中國市場,它在中國的兩個合作伙伴—長安鈴木和昌河鈴木也將退出歷史舞臺。

回顧鈴木走過的路,一個小眾車企獨立發展的歷程,在經歷了合縱連橫、全球擴張之後,“斷臂求生”成為最終的結局。

“小車王”時代一去不復返

自鈴木道雄在1954年成立了鈴木汽車公司以來,到鈴木修已經是第三代社長。1979年奧拓上市,上市之後就在日本市場取得了良好的口碑和銷量,1985年,鈴木啟動美國雨燕生產線。此後,鈴木的小型車之路越走越順暢,甚至被冠以“小車王”。鈴木修南征北戰十幾年,鈴木公司在中國市場和印度市場混得可謂是“風生水起”。

鈴木修掌權的第七年之後,開啟了鈴木在中國的業務,首次向中國提供技術。因為摩托車和奧拓打下的知名度,那個時候鈴木在中國市場的知名度甚至一度超過了日系三大傳統巨頭豐田、本田和馬自達。

1993年鈴木和長安投資共同組建了長安鈴木,組建後長安鈴木引進了日本鈴木八十年代初的奧拓和1994年款的雨燕——奧拓和羚羊兩款車型進行本土化生產。隨著奧拓和羚羊在中國市場的熱銷,長安鈴木一度成為鈴木全球業績主要的增長力量。

弃中国保印度|铃木修“背水一战”

不過在此之後,中國車市風雲變幻莫測,反應遲緩,產品更新速度慢的鈴木不斷丟失領地,漸漸被邊緣化。來到中國已經二十多年時間,鈴木只推出了寥寥幾款產品,留下深刻印象的除了奧拓、羚羊、雨燕外基本就沒了,而且奧拓賣了20多年,才換代了一次,上市9年的雨燕竟然還是銷售主力。

如果說鈴木在中國只是被邊緣化,那麼在美國可謂是更加慘不忍睹,佔有率不足豐田零頭。1988年主力車型Jimmy出現安全性問題,容易發生側翻,這幾乎就像鈴木在美國一場噩夢的開始。

曾經因為省油、價位低被美國讚譽為“窄道上的超級坦克”,然而也同樣由於產品單一,更新緩慢,而且質量隱憂,2012年美國鈴木申請了破產保護。

而通用和鈴木合作那段歷史,也成為江湖雲煙。2006年鈴木用20億美元從通用手中回購17%的股票,20億美元——這個數字是當時鈴木兩年的利潤總和,可謂不惜代價。因為對於鈴木來說,專心於印度市場是正事,而在印度,有沒有通用無所謂,多了反倒是個麻煩。

同樣被鈴木修如此對待的還有大眾汽車。大眾曾想借著鈴木在小型車的技術和成本優勢發展廉價車,並在鈴木的幫助下打下印度市場。要知道,在印度市場,管你是大眾,還是通用和豐田,都不如鈴木“有說話權”。去年雨燕全球銷量突然500萬輛,其中印度佔比54%。

2009年底,鈴木與大眾結成聯盟,大眾以約25億美元購買了鈴木19.9%的股份,成為鈴木股東,鈴木則持有大眾1.5%的股份。然而,很快雙方就出現了“不和”,在2011年陷入口角之爭。雖然鈴木汽車順利擺脫了與大眾汽車的糾紛,但擺在鈴木汽車面前的殘局依然嚴重。對於以微車見長、產品線較短、年產200萬輛左右的鈴木來說,生存依舊很難。

消費升級與電動化滯後

據日本NHK報道,“在中國,隨著經濟的增長,高級車和大型車的人氣高漲,鈴木生產的小型車銷量很緊張。另外,中國市場對於電動車非常重視,但是鈴木沒有生產電動汽車。”

弃中国保印度|铃木修“背水一战”

根據汽車工業協會發布的數據,2018年4月份昌河鈴木整體銷量為1301輛,環比下降10%。截至2018年4月累計銷量5301輛,在所有廠商中排位第98。

隨著消費升級,合資品牌的廉價小型車不再適應中國市場,而以日方鈴木的品牌力和技術也支撐不起發展定位更高的車型,導致鈴木在中國市場陷入停滯狀態。

2009年,中國的新車銷售量超過美國,成為了世界上最大的汽車市場。去年一年的新車銷售數量超過了美國的1723萬臺,增加到了385萬臺,連續9年成為世界第一,今後也將繼續增長。

在日本的汽車製造商中,世界範圍內,產量最高的日產汽車去年的銷售數量超過了151萬臺,比前一年超過12%,佔世界銷量的四分之一,目前也正在討論第9個工廠的建設。而本田,佔了世界銷售的四分之一,也成為日本汽車重要的市場。

而鈴木的表現卻不令人滿意,鈴木在日本的製造商中,1995年早在中國開始生產轎車,在最高峰的2011年銷售近30萬臺的中國高級車和大型車的人氣高漲,但去年卻跌至高峰的3分之一左右。

而且,中國市場環境也發生著巨大的變革。中國政府將開始要求汽車製造商從2019年開始生產一定比例的電動車。

據外媒報道,“日產計劃在今後2年內將在中國新投入6種車型的EV。另外,本田還將將首次量產型EV投入到中國,除此之外,豐田也將在2020年之前將將EV投入到最大的汽車市場上。但是,鈴木還認為沒有面向中國的EV開發,這樣的限制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了撤退的方針。”

從中國撤資之後

鈴木從中國撤資之後,有可能會在擁有較高份額的印度市場上集中生產經營。鈴木去年在其主力印度市場,銷量超過165萬,擁有50%的壓倒性市場份額。

弃中国保印度|铃木修“背水一战”

與此同時,為了避免印度大氣汙染的嚴重化,環境保護日益增強,鈴木今後將汽車電池的製造廠建設在當地,加強混合動力車的生產和銷售。

關於印度的事業,鈴木修在5月10日表示,“電動汽車和混合動力車等方面,在提高商品競爭力的同時,也會進一步完善和提高銷售體系”。

另一方面,鈴木退出昌河鈴木之後,將其股權全部轉讓給北汽昌河。未來北汽昌河的發展將採取兩種模式,一是北汽集團繼續按照當前100%全資控股子公司的模式發展,二是不排除引入新的戰略投資者,但前提是必須要有著雄厚的資金實力。

早在5月21日,智庫君從昌河方面得到消息,目前寶能已經派工作組進駐昌河鈴木的基地——江西九江。並且,寶能已經基本敲定將參股昌河鈴木。

最近有消息顯示,寶能收購昌河汽車生產資質以及九江工廠一事,可以透露的消息是“寶能會佔大股,或佔到70%的比重,採取拆分形式,而北汽持股主要是合併報表的需要”。

目前,昌河汽車旗下擁有“昌河”和“昌河鈴木”兩大品牌,涵蓋景德鎮、九江兩大生產基地,三個整車及發動機製造工廠,具備年產32萬輛整車和15萬臺汽車發動機的綜合產能。

寶能入股處於發展低谷的昌河鈴木,可以獲得其工廠和完備的整車生產資質,而整個昌河汽車在目前的銷量情況不盡如人意的情況下,旗下的兩大品牌也亟待做出轉變。而隨著北汽宣佈威旺併入昌河體系,其做大做強南方總部的野心明顯。在這種情況下,對於已經“名存實亡”昌河鈴木,北汽也勢必要做出調整。

而從長安鈴木撤資之後,有消息顯示,接手方為宗申摩托,儘管如此,鈴木退出中國之後,在產品、渠道等方面也會遺留一些問題,對此,智庫君將密切關注。

歡迎您向下滑動“寫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