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投資到底怎麼管|醞釀兩年的新政釋放了怎樣的監管信號?

汽車投資到底怎麼管|醞釀兩年的新政釋放了怎樣的監管信號?

仔細看新能源汽車審批條件,對已經進入的新勢力造車企業有些利好,但對PPT造車企業則是當頭一棒。

文丨何芳 王欣

“我覺得泡沫應該冷卻一段,其實只要冷卻一段,市場就會恢復正常。”針對正在徵求意見階段的汽車產業投資管理規定,5月27日,一位汽車業內人士告訴智庫君。

從鼓勵支持新能源汽車建廠,到提高新建純電動汽車企業生產門檻,鼓勵新舊合作、盤活傳統車企產能、防止資本逐利,國家發改委用了兩年時間進行修正。

5月25日,國家發改委辦公廳向全國各地方政府發佈了《汽車產業投資管理規定(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徵求意見稿》),在收集各個地方政府的意見之後,還將公開徵求意見。

該意見稿表明,國家支持社會資本和具有較強技術能力的企業投資新能源汽車、智能汽車、節能汽車及關鍵零部件研發和產業化領域;同時,鼓勵企業通過股權投資,開展兼併重組和戰略合作,聯合研發產品,共同組織生產,提升產業集中度,支持國有汽車企業與民營汽車企業開展混合所有制改革。

2015年7月《新建純電動乘用車企業管理規定》實施,目的是為了提高傳統車企對新能源汽車的投入,在資質審批上,相關部門的要求也比較寬鬆,短時間內,汽車行業中出現上百家新勢力造車企業,也有人稱之為“PPT造車企業”,而主管部門相關人士則認為,“鯰魚效應”有利於活躍市場。

“最初,電動車管理規定是為了活躍傳統車企,促進新能源汽車的佈局。這幾年,傳統車企對於新能源汽車的生產積極性上來了,但獲得資質的企業創新發展力度卻不如預期。”5月27日,一位行業資深人士對智庫君表示,新進入的這些新創企業水平參差不齊。

其中更重要原因是,資本的泛濫導致投資行為發生扭曲,這在一定程度上偏離了上述政策的初衷。於是,從2017年6月至今,發改委暫停新能源汽車生產資質的審批發放,而《徵求意見稿》可能重啟新建純電動汽車生產資質審批。

汽車投資到底怎麼管|醞釀兩年的新政釋放了怎樣的監管信號?

新政“一收一放”

新政將利好傳統車企,新創企業建廠的門檻將會更高。該意見稿表明,為了完善汽車產業投資項目准入標準,加強監管,規範市場主體投資行為,引導社會資本合理投向,防範盲目建設和無序發展。

其中,針對新建純電動汽車企業投資項目,《徵求意見稿》規定新建獨立純電動汽車企業投資管理項目需要在所在省份、企業法人、研發資金滿足一定要求。

此外,項目監管方也提出要從中央下發到地方。三年前的鼓勵政策發佈之後,地方政府的對投資新能源汽車項目的熱情與日俱增。

“‘十八大’之後,地方政府都在想怎麼抓住機會轉型,因為在經濟新常態下,去產能又把鋼鐵石化都去掉了,造不了飛機,那汽車一直都是地方政府想幹的事。”上述人士告訴智庫君。

《徵求意見稿》對新建企業規定嚴格,新建獨立純電動汽車企業(含現有汽車整車企業跨乘用車、商用車類別建設純電動汽車生產能力)投資項目所在省份應符合四方面條件:(一)新能源汽車保有量佔比高於全國平均水平;(二)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比較完善,樁車比高於全國平均水平;(三)新能源汽車殭屍企業和殭屍資質清理工作全部完成;(四)現有新建純電動汽車企業投資項目均已建成,且產量達到建設規模。

汽車投資到底怎麼管|醞釀兩年的新政釋放了怎樣的監管信號?

此外,目前生產基地的投資,大量使用的是地方政府的資金。“因為資本市場的錢都是套現的,最後總有人要當韭菜割的,地方政府很大程度上承擔非常重的財務支撐。而且地方政府的債務也很重,現在中央對債務要求非常嚴,一旦投資過多,投入太盲目的話,也會帶來新的問題。”上述人士表示。

根據相關政策顯示,政策鼓勵盤活現有的以省為單位的產能,而且把審批的權限放到省,特別是盤活現有燃油車企業過剩產能。

據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統計,超過200家傳統車企擁有新能源汽車生產資質,其總體產能規劃已超過500萬輛。加之新能源車造車新勢力的產能規劃,總體產能規劃將超過900萬輛,即使達到200萬輛銷售量,產能利用率也不到30%。

汽車投資到底怎麼管|醞釀兩年的新政釋放了怎樣的監管信號?

與此同時,《徵求意見稿》將禁止新建獨立燃油車整車企業,禁止現有整車企業跨乘用車、商用車類別建設燃油車生產能力,禁止未列入國家區域發展規劃的現有燃油車企業整體搬遷至外省份,禁止燃油汽車殭屍企業股權變更。

“從文件的編制思路看,這將推動各地發展新能源體系配套能力,尤其是調動地方政府推動新能源車的普及和環境建設。投資管理規定指標既避免了過度的重複建設損失,也避免了新能源泡沫的過度膨脹。”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表示。

謹防資本氾濫

《徵求意見稿》明確提出:在企業法人的要求上,要求所有股東在項目建成前不得撤股,股東需要擁有整車控制系統、驅動電機、車用動力電池等關鍵零部件知識產權和生產能力,且對關鍵零部件具有較強掌控能力;現有新建電動汽車企業投資項目均已建成,且產量達到建設規模,不存在違規建設項目。

這意味著,投資人想“賺快錢”的可能性幾乎為零。“汽車這種長週期、高風險、規模化的產業,本身跟資本的性格格格不入。資本這幾年表現特別突出,所以它跟技術、產業結合起來之後,使得汽車產業本來不太受金融資本影響的產業,如今已經中毒。”上述業內人士告說。

“仔細看新能源汽車審批條件,對已經進入的新勢力造車企業有些利好,但對PPT造車企業則是當頭一棒。”原中國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研究員趙英告訴智庫君。

汽車投資到底怎麼管|醞釀兩年的新政釋放了怎樣的監管信號?

根據《徵求意見稿》,如果股東是整車企業,新能源汽車產量佔比要高於全行業平均水平;股東是零部件企業,關鍵零部件(整車控制系統、驅動電機、動力電池)裝車量大於10萬套;股東是設計研發企業、境外企業,上兩年度累計市場銷售要大於3萬輛乘用車或3000輛商用車;此外,新建純電動汽車項目的建設規模,乘用車不能低於10萬輛,商用車不能低於5000輛。

對此,蔚來資本管理合夥人張君毅對智庫君表示,意見稿在防止投機行為的同時,也提出了傳統車企製造理念開放。

放眼市場,目前,由江淮代工的蔚來汽車ES8已經上市銷售並交付訂單;小鵬汽車由海馬汽車代工的G3也已經開啟預售,而由東南汽車代工的電咖汽車,旗下的電咖EV10在量產後,銷量已經達到千臺規模。

汽車投資到底怎麼管|醞釀兩年的新政釋放了怎樣的監管信號?

“汽車產業出現更多品牌和產品是好事,有技術上的供應也好事,但是生產能力上,一定不要盲目去投入。我建議這兩三年,新勢力企業最好先推出產品,先找傳統車企合作,產品上市、打造出品牌影響力之後,也就能判斷出未來前景。目前的情況是,新勢力造車還沒必要去承擔建廠的風險,一旦把精力花到建廠上去,沒準產品能夠面世的可能性要減少。”上述業內專家建議。

此外,他也認為,“如果一個新勢力企業在投資階段,有傳統企業可以跟他做股權的合作,將是非常不錯的選擇。”

歡迎您向下滑動“寫留言”

汽車投資到底怎麼管|醞釀兩年的新政釋放了怎樣的監管信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