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一個豬場,死的不僅是豬場!

獸醫在線——

拆一個豬場,死的不僅是豬場!

謝六高在陸川經營了一家典型的家庭農場,豬場常年存欄300頭,兼有魚塘、經濟林。對於此番的產業轉移和升級過程,他認為,這是在環保受重視下,大企業助推影響政策為主的一次“革命”。真正的產業升級和轉移,政策上應該幫助指導一些豬場,轉向什麼地方,如何做到零排放。現在拆了一個豬場,死的不僅僅是一個豬場。豬場人員失業,飼料經銷失業,飼料廠失業,獸藥從業人失業,運輸人員失業……一系列的連鎖反應最易變成社會問題。

拆一個豬場,死的不僅是豬場!

“改革的陣痛不是這次拆豬場的藉口。”謝六高稱。對於產業轉移與升級,謝六高建議,應該做到百花齊放!一味推行規模化工廠化並不符合國情。如此發展並不能體現出一個國家產業的先進性,別的國家已經開始實行豬福利養殖了,我們才開始工廠化,而且做得簡單粗暴,不倫不類,不中不洋。單一的汙水處理,沼氣發電,這模式的推行只會溺死多樣化的行業,如家庭農場。

就如中國的一些傳統手工藝,工廠化機械化的編織刺繡,使商品變得便宜了,但隨著人們的生活質量提高,對品質要求有更高的需求,傳統的手工業又興了起來。消費者各取所需。

拆一個豬場,死的不僅是豬場!

養豬也一樣,規模化工廠化養出的豬,家庭農場可能做不到,但家庭農場能做到,規模化絕對做不到。對家庭農場的引導不能因規模化的崛起而丟掉,家庭農場在品質上的養殖豐富了消費者的選擇。豬肉品質上,規模場無法做到傳統豬肉質量的養殖。家庭農場能以極少的成本做到豬雞漁林的循環做法,這點就體現了特色,符合環保條件,多種經營,多樣收入。對農村富有的勞動力創造收入是個絕佳的規式。規模場養不出有肉味的豬,工廠化不可能,荷蘭兩人養萬頭豬的豬場也絕不可能做到。

“我們的這種產業升級如此升級下去,恐怕以後老百姓吃不起有肉味的豬了。城市的所謂土豬肉就是個例子。規模化出來的所謂土豬,這成本不是想吃就吃!”

以上觀點你怎麼看,歡迎大家積極留言發表你的看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