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將孫子兵法中的這兩句話發揮到極致,打敗了實力強大的袁紹

袁紹戰勝公孫瓚之後,據青、幽、並、冀四洲,盡有河北之地,敵廣人眾,意欲向南攻取中原,兵峰直指曹操。曹操的地盤處於四戰之地,除了北方的袁紹,南有劉表張繡,東南有孫權蠢蠢欲動,暫時依附的劉備也是貌合神離,形勢不容樂觀,勝則成為天下實力最強的諸侯,敗則諸侯群起攻之。


曹操這個時候也是著急,到底是應戰還是求和?如果應戰的話,手上拿得出手的士兵也就兩萬,怎麼對付袁紹的十萬大軍?曹操實在沒什麼信心,甚至他的集團內部很多官員都開始聯絡袁紹集團給自己留後路。關鍵時刻,曹操的謀士荀彧、郭嘉等站了出來,通過分析曹、袁雙方的優勢與弱點推斷出曹軍必勝的觀點,使得曹操下定決心與袁紹決死一戰。

曹操將孫子兵法中的這兩句話發揮到極致,打敗了實力強大的袁紹

官渡之戰前夕,雙方勢力分佈圖

昔之善戰者,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

善於指揮戰鬥的人先使自己利於不敗之地,然後乘機攻打敵人。

袁軍勢大,強攻上去無異於送死,唯有“積極防備”在相持過程中尋找敵人的破綻伺機攻擊才是最穩妥的辦法。曹操派臧霸率精兵自琅玡入青州,牽制袁紹,鞏固右翼,防止袁軍從東面襲擊許都,自己率兵進據冀州黎陽,令于禁率步騎二千屯守黃河南岸的重要渡口延津,協助扼守白馬的東郡太守劉延,阻滯袁軍渡河和長驅南下,同時以主力在官渡一帶築壘固守,以阻擋袁紹從正面進攻;從這種部署來看,面對袁紹兵多曹操兵少的局面,曹操的戰略方針是“扼守重要關隘,以逸待勞”。

曹操將孫子兵法中的這兩句話發揮到極致,打敗了實力強大的袁紹

面對曹軍嚴密的防守和堅固的堡壘,遠道而來的袁軍無處下口,士氣受挫。

善守者,藏於九天之下;善攻者,動於九天之上

善於防備的將領能夠使自己的部隊隱形一般使敵人摸不到蹤跡。善於進攻的人能夠使自己的部隊如同掌握了分身術一般出現在各個要點打擊敵人,令敵人防不勝防。

袁紹派顏良進攻黃河南岸的白馬,想要以此作為據點保障主力部隊度過黃河。曹操本想率部隊救援白馬,手下謀士建議聲東擊西,分散其兵力,先引兵至延津,偽裝渡河攻袁紹後方,使袁紹分兵向西,然後遣輕騎迅速襲擊進攻白馬的袁軍,攻其不備,定可擊敗顏良。曹操採納了謀士的建議,袁紹果然中計,調回部分軍隊。顏良大軍遭突然出現的關羽、張遼率領的輕騎襲擊,大軍潰敗,顏良也被關羽斬殺。

袁軍初戰實力,主力部隊仍在。兩軍在官渡安營紮寨,相互對峙。相持日久,袁軍內部不和的矛盾就顯露出來,許攸、審配等謀士相互掣肘詆譭對方,內鬥不斷。反觀曹操這邊,同心協力,積極備戰。強的一方戰鬥力在下降,弱的的一方戰鬥力卻在穩步上升。終於袁紹謀士許攸家人被審配逮捕,自己的意見又不被採納,一怒之下投降了曹操。許攸建議曹操領軍假扮袁軍襲擊袁軍糧倉烏巢。這個建議風險很大,如果曹軍過關卡的時候被袁軍察覺了就可能有去無回,不過一旦成功援軍就徹底潰敗了。儘管有很多人反對許攸的建議,認為失敗的風險太高,曹操經過深思熟慮還是決定一試,畢竟長期相持自己的後方可能不穩,而袁紹方軍紀鬆弛,紀律渙散,要想騙過他們並不是難事,這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

曹操親率精兵扮成袁軍的樣子奔赴烏巢,各個關卡的袁軍竟然毫無察覺,等到曹操開始猛攻烏巢,袁紹才晉級派遣張郃、高覽進攻曹操大營。烏巢淪陷,袁軍糧草全部被燒。張郃、高覽久攻曹營不下,擔心回去被怪罪,投降曹操。

袁軍全線潰敗,曹操取得官渡之戰的全面勝利成為當時最大的諸侯。

昔之善戰者,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善守者,藏於九天之下;善攻者,動於九天之上,歷史上的諸多名將這兩句話作為自身戰爭指揮藝術境界的最高追求,在現代社會的今天這兩句話同樣可以作為我們立身於世,追求成功和事業的金玉良言。在自己實力不足的時候你會如何處理同社會的關係?剛畢業的大學生是盲目的去創業還是先打好自己的基礎然後選準目標去努力,遵循前者你有99%的幾率會餓死,後者無論在什麼的情況你都可以保證自己能夠活下去。在自己實力強大的時候你會選擇如何與別人競爭?是一味的高調吹噓自己掙了多少錢有多少套房子還是謙虛低調行事,前者極易讓你暴露自己的缺點,後者卻可以讓你在別人意想不到的時間和地點戰勝對方。

善守和善攻是一種人生的境界,學不會你只能成為生活的追隨者,學會了面對生活你便可以遊刃有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