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實”的含義很廣,是《孫子兵法》在戰略、戰術上使用的一對對立統一的重要範疇。它不僅指兵力的多少,裝備的優劣,還包括主動與被動,有備與無備,勇敢與怯懦,整治與混亂,飽逸與飢餓等。有利的方面就是“實”,不利的方面就是“虛”。
孫子詳細論述瞭如何發揮將帥的主觀能動性,要求做到“致人而不致於人”,“形人而我無形”,造成敵虛我實的形勢。然後用“避實就虛”的戰法,達到“因敵而制勝”的目的。
“避實就虛”的軍事思想,實質就是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擊破敵人,進而最終消滅敵人。
下面是對本篇的進行一一解析
解:凡是最先到達戰地等待敵人的,就能居於從容主動的地位,後達到戰地而匆促應戰的,就把主動權讓給了對手。所以,善於用兵作戰的人,總是支配敵人,而不被敵人支配。
解:要使敵人來我預定的決戰地,是以利誘之的結果;要使敵人不敢來,必須設法防範敵人叫他不敢。所以,敵欲休息,則設法使他疲於奔命;敵若安處不動,則設法使之移動。
解:虛張聲勢,使敵人莫測我軍的虛實,才能做到我方兵力集中,而敵人兵力分散。我軍兵力集中一致,而敵軍分散十處,這樣就能以十倍的力量打擊敵人。
解:用兵的規律像水一樣,水是由高處往低處流;用兵的規律在於地形,水因地形而變化其象。用兵,也要順應地形變化而克敵制勝。
解:所以用兵沒有固定規律,就像水沒有固定的形態一樣,能依照敵情變化,則算是用兵如神。
解:用兵之道,如同五行變化一樣,金木水火土,相生相剋,不分勝負;春夏秋冬,交替更疊;日有長短,月有圓缺,能掌握形勢避實及虛,可謂用兵如神。
閱讀更多 縱橫丫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