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耕地你可瞭解?“三位一體”保護格局已形成

最嚴格保護耕地,給農業留下更多良田

數據顯示,我國土地資源的最大特點就是總量多、人均少、地區分佈不平衡,可開發後備資源少。我國土地總面積達到960多萬平方公里,居世界第三位,佔世界陸地總面積1/15。土地的後備資源十分有限。我國有13億多人口,人均土地面積不到世界平均數的1/3。

自然資源部副部長王廣華介紹說,我國堅持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堅守耕地紅線,實施省級政府耕地保護責任目標考核,全面落實耕地佔補平衡制度。2017年底耕地面積20.23億畝,劃定永久基本農田15.5億畝並實行特殊保護,大力推進土地綜合整治並建成高標準農田4.8億畝。

據介紹,土地資源是國家重要的自然資源,新時代的土地管理工作,堅持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和最嚴格的節約用地制度,堅持土地公有制性質不改變、耕地紅線不突破、農民利益不受損三條底線,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促進生態文明建設、促進民生改善和鄉村振興。

王廣華說,要科學劃定生態保護、永久基本農田、城鎮開發邊界三條控制線,加快建立統一、協調、權威、完善的國土空間規劃體系,科學統籌各類空間資源配置,優化國土空間格局,提升國土空間資源資產價值,給自然留下更多修復空間,給農業留下更多良田,給子孫後代留下天藍、地綠、水淨的美好家園。

具體來看,嚴格耕地管控性保護,儘量“不佔少佔”;加強耕地建設性保護,做到“補足補優”;健全耕地激勵性保護,搞好“利益調節”;加強耕地保護考核監督,壓實“目標責任”,確保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農田面積不減少、質量有提升、生態有改善。

 節約集約用地,優化土地利用結構

“我們全力保障經濟社會發展用地需求,合理安排新增建設用地計劃,提高審批效率,保障了國家重點建設項目和新型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與脫貧攻堅用地需求。”王廣華說,土地出讓收益為地方政府推進基礎設施建設和城鎮建設提供了大量資金來源,僅2017年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就達到5.2萬億元。同時,不斷強化監管,嚴格執法督察,土地管理秩序持續好轉。加大徵地信息公開力度,切實維護群眾合法土地權益。

據瞭解,自然資源部將擬訂自然資源資產劃撥、出讓、租賃和土地儲備政策,組織編制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並擬訂相應考核標準。建立城鄉統一建設用地市場,加快推進農村土地制度改革三項試點,加快建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併舉的住房制度,深化城鎮土地市場化配置。

 國土空間生態修復,建立自然資源環境監測預警機制

“國土是生態文明建設的空間載體。自然資源部門承擔著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職責,新時代土地管理工作要為建設美麗中國和生態文明作出更大貢獻。”王廣華說,土地既是各類自然資源的載體,又是重要的自然資源和資產,自然資源部將按照中央要求,將全民所有自然資源資產所有者職責推進落實到位。

山水林田湖草是一個生命共同體。王廣華表示,自然資源部將抓住全國生態重要功能區、脆弱區和重要區域,科學編制國土空間生態修復規劃,組織實施重大國土空間生態修復工程,維護國家生態安全。開展國土綜合整治、土地整理復墾、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海洋生態、海域岸線和海島修復等工作,並探索建立市場化、多元化生態保護補償制度,推進生態修復,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