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時基金魏鳳春:A股維持中性 結構略偏成長

過去一週,主要資產走勢分化。國際市場方面,日本和歐美股市普遍下跌,其中日本股市跌幅較大,美國主要股指上週創歷史新高後紛紛下跌。農產品漲跌互現,大豆、雞蛋等價格下跌,棉花、白糖、豆油等價格上漲。美元大幅走弱,原油、貴金屬與基本金屬等普遍反彈。

回到國內市場,因金融監管態度略有緩和,國內股市風險偏好修復,創業板指一週上漲1.49%,結束周線五連跌。債券市場有所企穩,但利率債繼續調整,企業債微跌。4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環比走弱,印證PMI的看法。房地產銷售面積經季節調整後,創歷史新高,同時房地產開發投資和新開工高位小幅放緩。

近期,在發達股市經歷長期上漲、市場波動率處於低位的情況下,國際市場對政治不穩定的擔憂,引發投資者對risk-off的恐慌。相比之下,國內風險資產因監管預期而早有調整,主要資產的波動率也有明顯上升,因此被國外信息擾動的可能性較低。藉助監管傳遞出緩和信號,市場風險偏好順勢上升,A股近期迎來反彈,但在債市依然懸而未決的情況下,或較難看到走好的邏輯。總體上繼續建議防禦的配置思路,以貨幣、短久期債券,兼顧估值與景氣的成長股為主要配置方向。

具體來說,A股市場風險偏好短暫企穩,持續性較為存疑。而市場對經濟增長的預期不強,上市公司增持等邊際提升,意味著A股自身已稍有企穩能力,即使監管升級,對A股衝擊可能有限。故對A股維持中性,結構上略偏成長。

港股方面,投資者對中國經濟增長預期略有走弱,國內金融去槓桿以及監管從嚴,對港股內資板塊已有壓制,但在外圍股市正向帶動下,港股近期仍出現一波反彈。短期展望,因外圍市場風險上升,港股可能跟隨走弱,但調控空間或有限。維持對恆生國企指數的偏高配置。

銀行去槓桿、貨幣政策收緊是二季度債市的主要壓制。雖然從輿論看,金融監管傳遞出緩和信號,但監管政策依然不甚明朗,債市或維持弱勢調整,但考慮目前債券的收益率水平,其後續調整幅度或有限。維持國債ETF低配的看法。

近期油價持續反彈,市場對OPEC延長減產協議存在預期。如果本週OPEC減產協議延長的時間或力度超出市場預期,油價可能還有脈衝上漲的可能。但即使OPEC減產略低預期,考慮需求旺季來臨,預計油價下行的空間或也有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