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跳槽最多的是誰?不是“三姓家奴”,說出來你可能不信

一談到呂布,可以稱作是三國時期的第一猛將。他手持一杆方天畫戟,騎乘赤兔馬,武力出眾。即使在面對劉備三兄弟的共同挑戰下,也絲毫未佔下風。

三國時期跳槽最多的是誰?不是“三姓家奴”,說出來你可能不信

正可謂英雄身上是非多,縱然呂布武力超群,在三國時期無人能匹,但他在軍事戰略和對事主上的選擇,確是讓人詬病,被人稱作“三姓家奴”。

呂布初為丁原部將,在幷州任職,深得丁原重用。但是在漢靈帝死後,丁原率部進軍洛陽,密謀誅殺宦官。而這時候,董卓乘著朝政動盪,開始密謀竄政。看見呂布的出眾武藝之後,便想招入麾下。

三國時期跳槽最多的是誰?不是“三姓家奴”,說出來你可能不信

董卓引誘呂布在朝廷之上親手殺了自己曾經的事主丁原。這也是呂布的第一次跳槽。丁原的軍隊遂被董卓吞併。任呂布為中郎將,人稱“飛將”。

關東軍起兵討伐董卓時,呂布作為前鋒將參戰,卻因為與將領胡軫不和而被孫堅所敗。最後,董卓挾天子以令諸侯並遷都長安,要呂布做自己的侍衛。

三國時期跳槽最多的是誰?不是“三姓家奴”,說出來你可能不信

但董卓生性多疑,曾因些許不和,向呂布擲出手戟。而呂布又與董卓的婢女有染,害怕被發覺,所以心中十分不安。

在司徒王允府中,他借天下英雄之名義,想讓呂布做內應除掉董卓,呂布本有些猶豫,畢竟董卓是自己的義父。但這個時候貂蟬出現了,她對呂布說道,將軍目前自己尚且難保,何以再顧他的死活。

於是,呂布答應了王允,成功刺殺董卓,進封溫侯,這是他的第二次跳槽。

之後,呂布先投靠袁術,但袁術因不滿他自恃有功而十分驕慢的為人,便婉言拒絕了他。這一次,呂布跳槽失敗。

三國時期跳槽最多的是誰?不是“三姓家奴”,說出來你可能不信

但在袁紹處,呂布連續作戰十多天,終於打敗了張燕的軍隊。當袁紹拒絕呂布的增兵請求後,呂布感覺不安,袁紹暗地裡正要派兵除掉他。呂布察覺到了,半夜便偷偷跑了出去。第三次跳槽以他的出逃宣告結束。

此後,呂布又在陳宮的幫助下自立城池。而後經歷徐州風雲,虎步江淮,呂布兵敗,先後投靠劉備,袁術。連續跳槽了多次。

最後,在曹操的圍攻下,呂布手下所綁,送到曹操面前。呂布抱怨手下不厚道。曹操言道,你揹著你的妻子,與你幾個部下的妻子私通,何以敢稱厚道?三姓家奴是也!呂布被縊殺,然後梟首。

從丁原到最後反叛朝廷再次與袁術結盟,呂布跳槽最少可達四次,卻最終落得個屍首異處的下場。

三國時期跳槽最多的是誰?不是“三姓家奴”,說出來你可能不信

相比之下,劉備的跳槽功夫則相當厲害。

熹平四年,公孫瓚與劉備結為好友,因為劉備喜怒不形於色,喜歡結交豪傑,當地豪俠都爭搶著依附劉備。

中平元年,黃巾起義爆發,劉備鎮壓有功被封為縣尉。但不久被撤官,劉備懷恨在心,鞭打督郵之後出逃,投奔公孫瓚。第一次跳槽有驚無險。

入主徐州期間,曹操攻打徐州,劉備前往救援,得到陶謙增兵支援。劉備歸屬陶謙,不久陶謙病重,臨前留位劉備。第二次跳槽劉備得到了徐州。

三國時期跳槽最多的是誰?不是“三姓家奴”,說出來你可能不信

建安元年,袁術率大軍進攻徐州,呂布偷襲下邳,俘虜了劉備的妻子。劉備回軍中途,軍隊潰散,困頓至極,劉備只得向呂布求和,呂布這才將妻子還與他,還與小沛。第三次跳槽,為了軍隊,也為了妻子。

不久,劉備在小沛招募萬人軍隊,奈何不敵呂布進攻戰敗,前往許都投奔曹操,做了豫州牧。第四次跳槽,實屬無奈之舉。

建安四年,曹操與劉備煮酒論英雄,劉備心驚,知曹操心中難容自己。與朱靈一起攻擊袁紹失勢,劉備進軍下邳,回到小沛。再招兵馬,於是北聯袁紹抗擊曹操。第五次跳槽,是為了證明自己。

三國時期跳槽最多的是誰?不是“三姓家奴”,說出來你可能不信

建安六年,曹操親自討伐劉備,關羽被捕。劉備往投劉表。劉表親自到郊外迎接,以待上賓之禮。第六次跳槽,荊州豪傑皆前往歸附。

為對抗曹操,建安十二年,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獻上了《隆中對》。建安十六年,劉備入川,與劉璋公事。後因張松事情敗露被殺,劉備與劉璋反目成仇,劉備乃自領軍隊,依照龐統之計,佔領沛城。第七次跳槽,劉備大業處成。

三國時期跳槽最多的是誰?不是“三姓家奴”,說出來你可能不信

縱觀來看,劉備跳槽的次數比呂布來的多了去了。而呂布卻被人稱為“三姓家奴”,不得世人待見;而劉備縱然跳槽次數多達七次,但卻並沒有被人詬病,難道是因為劉備跳槽次數太多而被人忽略了嗎?

依我看來,非也。呂布跳槽多半都是背叛之前的事主,要麼是耽於美色,要麼是顧及保命;而劉備的每一次跳槽都是有因可循的,為了保存軍隊,為了聯合抗曹,為了興復漢室,就算說是為了救百姓於水火之中也不為過。

三國時期跳槽最多的是誰?不是“三姓家奴”,說出來你可能不信

畢竟劉備的每一次跳槽都是為了大局而打算,而不像是呂布,多是為了顧及自身利益。

對於這兩位三國時期的英雄的跳槽行為,你又是怎麼看待的呢?

歡迎把你的想法評論在下方,和我們一起討論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