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跳槽最多的是谁?不是“三姓家奴”,说出来你可能不信

一谈到吕布,可以称作是三国时期的第一猛将。他手持一杆方天画戟,骑乘赤兔马,武力出众。即使在面对刘备三兄弟的共同挑战下,也丝毫未占下风。

三国时期跳槽最多的是谁?不是“三姓家奴”,说出来你可能不信

正可谓英雄身上是非多,纵然吕布武力超群,在三国时期无人能匹,但他在军事战略和对事主上的选择,确是让人诟病,被人称作“三姓家奴”。

吕布初为丁原部将,在并州任职,深得丁原重用。但是在汉灵帝死后,丁原率部进军洛阳,密谋诛杀宦官。而这时候,董卓乘着朝政动荡,开始密谋窜政。看见吕布的出众武艺之后,便想招入麾下。

三国时期跳槽最多的是谁?不是“三姓家奴”,说出来你可能不信

董卓引诱吕布在朝廷之上亲手杀了自己曾经的事主丁原。这也是吕布的第一次跳槽。丁原的军队遂被董卓吞并。任吕布为中郎将,人称“飞将”。

关东军起兵讨伐董卓时,吕布作为前锋将参战,却因为与将领胡轸不和而被孙坚所败。最后,董卓挟天子以令诸侯并迁都长安,要吕布做自己的侍卫。

三国时期跳槽最多的是谁?不是“三姓家奴”,说出来你可能不信

但董卓生性多疑,曾因些许不和,向吕布掷出手戟。而吕布又与董卓的婢女有染,害怕被发觉,所以心中十分不安。

在司徒王允府中,他借天下英雄之名义,想让吕布做内应除掉董卓,吕布本有些犹豫,毕竟董卓是自己的义父。但这个时候貂蝉出现了,她对吕布说道,将军目前自己尚且难保,何以再顾他的死活。

于是,吕布答应了王允,成功刺杀董卓,进封温侯,这是他的第二次跳槽。

之后,吕布先投靠袁术,但袁术因不满他自恃有功而十分骄慢的为人,便婉言拒绝了他。这一次,吕布跳槽失败。

三国时期跳槽最多的是谁?不是“三姓家奴”,说出来你可能不信

但在袁绍处,吕布连续作战十多天,终于打败了张燕的军队。当袁绍拒绝吕布的增兵请求后,吕布感觉不安,袁绍暗地里正要派兵除掉他。吕布察觉到了,半夜便偷偷跑了出去。第三次跳槽以他的出逃宣告结束。

此后,吕布又在陈宫的帮助下自立城池。而后经历徐州风云,虎步江淮,吕布兵败,先后投靠刘备,袁术。连续跳槽了多次。

最后,在曹操的围攻下,吕布手下所绑,送到曹操面前。吕布抱怨手下不厚道。曹操言道,你背着你的妻子,与你几个部下的妻子私通,何以敢称厚道?三姓家奴是也!吕布被缢杀,然后枭首。

从丁原到最后反叛朝廷再次与袁术结盟,吕布跳槽最少可达四次,却最终落得个尸首异处的下场。

三国时期跳槽最多的是谁?不是“三姓家奴”,说出来你可能不信

相比之下,刘备的跳槽功夫则相当厉害。

熹平四年,公孙瓒与刘备结为好友,因为刘备喜怒不形于色,喜欢结交豪杰,当地豪侠都争抢着依附刘备。

中平元年,黄巾起义爆发,刘备镇压有功被封为县尉。但不久被撤官,刘备怀恨在心,鞭打督邮之后出逃,投奔公孙瓒。第一次跳槽有惊无险。

入主徐州期间,曹操攻打徐州,刘备前往救援,得到陶谦增兵支援。刘备归属陶谦,不久陶谦病重,临前留位刘备。第二次跳槽刘备得到了徐州。

三国时期跳槽最多的是谁?不是“三姓家奴”,说出来你可能不信

建安元年,袁术率大军进攻徐州,吕布偷袭下邳,俘虏了刘备的妻子。刘备回军中途,军队溃散,困顿至极,刘备只得向吕布求和,吕布这才将妻子还与他,还与小沛。第三次跳槽,为了军队,也为了妻子。

不久,刘备在小沛招募万人军队,奈何不敌吕布进攻战败,前往许都投奔曹操,做了豫州牧。第四次跳槽,实属无奈之举。

建安四年,曹操与刘备煮酒论英雄,刘备心惊,知曹操心中难容自己。与朱灵一起攻击袁绍失势,刘备进军下邳,回到小沛。再招兵马,于是北联袁绍抗击曹操。第五次跳槽,是为了证明自己。

三国时期跳槽最多的是谁?不是“三姓家奴”,说出来你可能不信

建安六年,曹操亲自讨伐刘备,关羽被捕。刘备往投刘表。刘表亲自到郊外迎接,以待上宾之礼。第六次跳槽,荆州豪杰皆前往归附。

为对抗曹操,建安十二年,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献上了《隆中对》。建安十六年,刘备入川,与刘璋公事。后因张松事情败露被杀,刘备与刘璋反目成仇,刘备乃自领军队,依照庞统之计,占领沛城。第七次跳槽,刘备大业处成。

三国时期跳槽最多的是谁?不是“三姓家奴”,说出来你可能不信

纵观来看,刘备跳槽的次数比吕布来的多了去了。而吕布却被人称为“三姓家奴”,不得世人待见;而刘备纵然跳槽次数多达七次,但却并没有被人诟病,难道是因为刘备跳槽次数太多而被人忽略了吗?

依我看来,非也。吕布跳槽多半都是背叛之前的事主,要么是耽于美色,要么是顾及保命;而刘备的每一次跳槽都是有因可循的,为了保存军队,为了联合抗曹,为了兴复汉室,就算说是为了救百姓于水火之中也不为过。

三国时期跳槽最多的是谁?不是“三姓家奴”,说出来你可能不信

毕竟刘备的每一次跳槽都是为了大局而打算,而不像是吕布,多是为了顾及自身利益。

对于这两位三国时期的英雄的跳槽行为,你又是怎么看待的呢?

欢迎把你的想法评论在下方,和我们一起讨论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