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時期的「國民黨保安團」是什麼部隊?戰鬥力如何?

dodo0328

保安團性質:也稱靖衛團,都是國民黨縣級地方政權組建的武裝部隊,和封建時代的團練(參考蘇軾曾任黃州副團練使)是一個性質(按現代人的理解,不是警察,不是軍人,但履行兩者的部分職責,類似武裝城管和武警的聯合部隊,或者武裝城管+民兵這樣的性質), 屬於國家承認其編制、合法地位,但不發正式軍餉的團級單位,經費主要有當地縣政府籌集的財政資金,也存在縣政府向縣內商會或商戶攤派的經費(這裡就存在相當部分保安團對境內商戶的欺壓和巧取豪奪,以及當地大戶的貢金,這在很多影視劇中得以體現,真實性可靠。因為沒有軍餉,還要保境衛民,對於當時的情況來講,極難生存下來)。

保安團編制:各省屬保安部隊、稅警財經保安部隊、水運保安部隊、交通運輸保安部隊、鐵路保安部隊、城市保安部隊、礦業保安部隊、空軍機場保安部隊、防空保安部隊、裝甲保安師。(這些都是有編制的保安部隊,大量無編制部隊在抗戰中被日本人改編為皇協軍,命運較為悲慘,他們一方面無能懦弱做了漢奸,一方面實在是隨波逐流無能為力。)

保安團戰鬥力區別很大,下面分類講下:

下屬五個團,加總團直屬部隊,相當於六個團,另配特種兵連七個,每團戰鬥兵員共5000餘人。總團部直轄特務營、高炮營、炮兵營、通訊營等七個營。整個總團擁有兵力三萬餘人。

前幾任總團長都是高等軍事院校畢業,多人是美國西點軍校畢業生,後來大力支持孫立人將軍(清華大學、美國西點軍校畢業的高材生),孫立人將軍還設立了“孫氏操典”,結合了西式訓練軍校教育和中國傳統教育,士兵軍事水平遠勝其他部隊。

在淞滬抗戰中,第一次亮相,極大的打擊了日寇的囂張氣焰。後來稅警部隊從姓宋到了姓蔣。再後來就是大名鼎鼎的新一軍,橫掃緬甸,打的日寇抱頭鼠竄進入原始叢林。


2.比較強的保安團:湖北省保安第4團,前身是襄陽的地方自衛隊,打殘了日軍的一個聯隊,擊斃了一名日軍大佐,聯隊長神崎哲次郎大佐被擊斃。(因為是伏擊,又是半渡而擊之,自身傷亡極少)(這樣的保安團應該還有,但是不多,在這裡只舉一個例子)

3.剩下的基本都是烏合之眾

多數都是強徵的民壯,拉來的壯丁,地痞流氓之流,90%都是文盲。意志薄弱,後勤保障基本沒有,裝備落後且雜亂,軍裝也是亂七八糟,各色都有,也有不穿軍裝的。

這些人組成了日本人高達數百萬的偽軍、皇協軍。(個人認為,出工不出力的偽軍一定程度上拖累了日寇)


以上


木劍溫不勝

保安團是民國時期的地方武裝,是保甲制度的衍生品,是作為警察力量的重要補充而設立的。1914年5月20日,北洋政府頒佈《地方保衛團條例》,組織保衛團。保衛團由縣知事任總監督,地方豪紳富商任協辦,在縣設團部,每戶指定一人參加,以十戶為一牌,十牌為一甲,五甲為一保,分設牌、甲、保長,團設團總。其職責是輔助軍警維持地方治安,經費由各地就地籌集。其成為此後保安團的前身。

國民黨南京政府成立以後,出於鎮壓的需要,同時也為了彌補警察力量的不足,組建並急劇擴大了各種名目的民間武裝。這些民間武裝的出現,雖然有利於加強對人民的控制,但是,也有可能增加地方割據勢力的實力,影響南京政權的政令統一。因此,南京國民政府決定整理民團。其指導原則為:“各省保安團隊以到達國家管理為最終目的,其進行步驟應首先統一於縣,進而統一於區,再進而統一於省。”

1929年7月,南京國民政府頒佈《縣保衛團法》,把保衛團的編制改為:每閭為1牌,每鄉(鎮)為1甲,每區為1區團,每縣為1總團,閭、鄉(鎮)、區、縣長分任各級長官,20至40歲男子必須參加受訓。1932年6月,為了加強對根據地的“圍剿”,國民政府在廬山召開“清剿”會議,制定了《豫鄂皖湘贛閩粵各縣保安總隊及保安大隊組織綱要》,將各地民團統一改為保安隊,由縣指揮、調度。

其中規定:各縣保安總隊或保安大隊分甲、乙兩種,甲種保安總隊轄9箇中隊以上;乙種保安總隊轄6箇中隊以上至不足9箇中隊;甲種保安大隊轄4箇中隊以上至不足6箇中隊,乙種保安大隊轄2箇中隊以上至不足4箇中隊;其職責是鎮壓群眾反抗、配合國民黨正規軍進攻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武裝力量。同年,國民黨政府軍委會頒行《剿匪區內各省民團整紀條例》將每省劃作若干區,每區每年至少編訓1個保安團、規定凡18—45歲的男子均需就地受訓4個月。

1934年頒佈的《各省保安制度改進大綱》進一步完善了保安團體制。省保安處成立以後,即命令取消縣保衛團。各縣按保甲編組壯丁隊以代替縣保衛團,繼續作為警察的補充以維持治安;另組建省保安團作為警備地方的常備武裝。壯丁隊、保安團一併由省保安處管理。省保安處直屬於省政府。至此,南京國民政府完成整理民團工作,縣級武裝統一收歸省政府管轄。1936年5月,國民黨計劃在3年內逐步把各級保安團裁撤改編為警察。但由於抗戰爆發計劃流產。

就全國而言,各省保衛團最初由縣管轄,縣以上按照一般行政系統,歸省民政廳統轄。但是,由於軍事上的需要,部分省份在省政府下設立了特別機關對其進行管理,如浙江、江西、安徽、湖北、河南等省設立保安處,陝西、福建設立省保衛委員會、福建省成立團務處等,督理各該省保衛團事務。但這些機構均屬於臨時設置。

20世紀30年代初,國民黨中央軍事委員會相繼頒佈《保安處組織條例》和《修正保安處暫行組織條例》,在省政府下設立保安處,規定:為掌理全省保安及軍事行政,各省特設省保安處及區保安分處。省保安處受軍事委員會的命令,直屬於省政府。其有關於中央內政部、軍政部、訓練總監部、參謀本部等各部事務,則接受各該部的命令。

省保安處的職權包括:統轄全省保安部隊;指揮編練全省的地方保衛團;維持治安,指揮省內水陸警察,並監督指導其訓練;辦理省內徵募、召集、退役事宜等。為使省保安處易於實行其職權起見,各省政府又在省內劃分若干保安區,設置保安分處分掌其事。省保安處設處長1人,副處長1人,參謀長1人,或副處長2人之中指定1人兼任參謀長業務。從此,保安處成為省政府下的常設機構。

1934年7月,國民黨中央軍事委員會委員長南昌行營公佈了《各省保安制度改進大綱》,省設全省保安司令,省以下分區設立之保安機關,定名為某某省第幾區保安司令部,區保安司令部代替原有的保安分處,只在區一級得以實施,在省級只有保安司令,而無保安司令部,具體工作仍然由保安處負責。由省政府主席兼任保安司令,實際上就是承認現任軍職者可以兼任省政府主席,為軍人干政披上了合法外衣。

1947年12月,行政院制定並頒佈了《省保安司令部組織規程》,規定:省保安司令部隸屬行政院,受國防部指揮監督,其中有關警保事項兼受內政部監督指揮。省保安司令部編制分甲、乙、丙三等,由國防部會同內政部參酌各省情形分擬等次呈行政院核定。省保安司令部置司令1人,中(上)將階級;副司令1人中(少將)階級。司令由省主席兼任,副司令及參謀長由國院部派充。


諍聞軍事

保安團,顧名思義,就是保衛地方安全的武裝力量,最早脫胎於保甲制度。北洋軍閥時期,北洋政府頒佈了《地方保衛團條例》,在各地方以“十戶為一牌,十牌為一甲,五甲為一保”建立保甲制度,每個縣都要組織一個保衛團,用來輔佐軍警,維持治安,這就是保安團的前身。



國民黨取代北洋軍閥成為中國的統治者後。各地土匪遍地,治安極為混亂,為了彌補武裝力量的不足,南京國民政府開始在全國各地組建保安團,他們在每個縣設立保安團,在省設立保安處統一指揮全省保安團。例如,蔣介石的“太子”蔣經國,在抗戰期間就曾擔任江西省保安處副處長。


尤其在土地革命時期,紅色根據地遍佈全國,革命如火如荼。為了控制人民,擠壓紅色根據地的生存空間,在根據地周圍國民黨進一步推行保安團制度,他們將各地民團統一改編為保安隊,以作為控制地方和輔助進攻的軍事力量。

由於國民黨的保安團屬於地方武裝,保安團的兵丁也多被以拉壯丁的方式強制參加,戰鬥意志薄弱,再加上地方武裝裝備落後,重武器幾乎沒有,訓練匱乏,因此保安團的戰鬥力普遍很弱。一般只能作為輔助力量用於後勤或在家地方。



當然,也有個別保安團戰鬥力強大。例如,紅軍西征軍2萬多人試圖打通國際交通線時,在青海遇到了馬步芳的圍剿。西征軍紅軍所面臨的馬步芳部隊,很大一部分都是地方民團,也就是保安團。

這些保安團在金錢和宗教的誘惑下,利用騎兵的優勢,戰鬥意志極為頑強,悍不畏死,且極為殘忍,給紅軍造成了極大的殺傷。雖然西征軍由於經過長征後,戰士們極度疲乏,武器裝備也極為欠缺,但能夠擊敗紅軍,也可看出這些保安團的戰鬥力。最終西征軍的失敗也與這些民團有很大的關係。



抗日戰爭爆發後,迫於壓力,馬步芳派兩個師前往抗日戰場,為了保存實力,這兩個師的組成依然是民團。雖然只是地方武裝,但是這兩個師在抗日戰場表現十分優異,再一次證明了西北保安團的戰鬥力。


鳶飛九天2018

也就是地方部隊,通常以一個縣或者一個要地為單位,負責維持地方的治安和秩序,有時也會去剿匪,或者和進入該地的敵軍交戰。

但是呢,有的地方捨得花錢,或者不差錢,願意砸錢去訓練軍隊。或者當地的民風比較彪悍,戰鬥力自然不差。例如:河南商城的顧敬之部、湖北東部夏鬥寅老家的民團、井岡山有個肖家壁部、豫西有別廷芳的民團……紅四方面軍在鄂豫皖地區很能打,卻不得不承認顧敬之和夏鬥寅老家的地方部隊,特別難纏。

也有許多保安團,由省政府直接招兵,派人訓練,駐地未必固定,隨時聽從省裡的調遣。如有必要,直接調入野戰部隊,改編為主力團,或者打散編入野戰部隊。這種保安團的人員素質、人數、武器裝備、戰鬥力、士氣、紀律……通常優於某個縣,某個要地的保安團。例如,原74軍軍長俞濟時,在浙江省擔任保安處處長的時候,直接編了幾個保安團。後來以此為基礎,和58師的殘部,合編為新的58師。抗戰中,湖北省保安第4團,曾經在襄河還是沔河畔,伏擊日軍一個聯隊,殲敵300多人,擊斃了日軍的聯隊長。


長安落月圓

00

吳林寶1

以山東為例,國民黨在抗戰時期就組建了35個三團制保安旅,合計100多個保安團,解放戰爭中,應該多於此數。

其中相當一部分保安部隊,從抗戰時期維持下來,部隊中有血仇的反動分子,還鄉團頗多,戰鬥力較強,不次於國民黨野戰軍(許世友語)。在臨朐 萊陽等戰役中,國民黨保安團,完全是當正規軍使用,敢於和華野刺刀見紅。

張天佐,徐振中,王洪九等部都是山東保安團隊中的翹楚。

當然,像陝西岐功縣保安團,戰力就比較差了。

創建於2018.6.6


吳林寶1

國民黨時期每個專署都設有保安司令部,專員也兼保安司令。下屬各縣均成立保安團,因各縣人口,錢糧不同,保安團也人員不一。政府對保安團在槍械,人員訓練給予支持,也派少數軍職人員到保安團輔導工作。保安團的開支用度絕大部分由本地財力-支撐,保安團是地方性武裝,由本地各保甲壯丁成隊成團武裝保護一方平安。那個時代保安團多由地方豪紳,黨棍,黑幫會頭目把持,反共反人民,漁肉百姓,為非做歹。保安團一般戰鬥力低下,在解放戰爭中一上戰埸即一觸即潰,解放初,那然散落民間的保安團散兵遊勇卻組成大小不一的土匪',在5o年51年給人民新生政權的建立造成很大麻煩。後經大規模剿匪,鎮反運動,才徹底最後消滅了舊社會反動地方武裝。


呂向正539

保安團屬於地方武裝,都是由當地的官紳、地主組織和統領,絕大部分戰鬥力比較渣,但是有極少數戰鬥力比較強,最出名的是遂川縣靖衛團團總四大屠夫之首肖家璧。

從秋收起義開始肖家璧靖衛團就是紅軍最兇殘的敵人,從1929年井岡山失守肖家璧在井岡山地區進行瘋狂地報復,提出的口號是:石頭要過刀、茅草要過火、人要換種!

直到解放戰爭1949年9月28日抓住肖家璧,1949年11月11日開公審大會將其處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