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小時,探祕亞洲西南部的一個半島阿拉伯國家

72小時,探秘亞洲西南部的一個半島阿拉伯國家

和天津面積相當的石油富國卡塔爾,

傲立於波斯灣西南岸。

是時候計劃一場72小時之旅了:

前往沙漠內海,衝沙、燒烤或潛水;

拜訪貝聿銘的封山之作伊斯蘭藝術博物館;

在“波斯灣版馬爾代夫”香蕉島放鬆身心;

再去瞧瞧親王“從敘利亞搬回的房子”。

0~12 小時

第1站:沙漠內海

72小時,探秘亞洲西南部的一個半島阿拉伯國家

卡塔爾的國土面積大約是一個天津市的大小,其中大半為沙漠。卡塔爾半島三面環海,海岸線足有550公里,造就了獨特的沙漠景觀。“沙漠內海(Inland Sea)”,當屬最美的海灘。

72小時,探秘亞洲西南部的一個半島阿拉伯國家

沙漠裡養鷹隼的人

從多哈市區驅車40分鐘就到了沙漠的邊緣。成群的駱駝、大片的方塊帳篷和帶著眼罩棲息在木頭上的鷹隼構成了這裡的景點畫風。花上340卡幣(卡塔爾貨幣為卡塔爾里亞爾,約590元)就可以擁有一段

沙漠孤星似的駝背漫遊、穿越沙漠的吉普之旅和一頓內海午餐。坐上沙漠吉普車,穿越梭梭樹群和峭壁式的風沙雕塑,左右並行的是一望無際的海岸線和沙漠。

72小時,探秘亞洲西南部的一個半島阿拉伯國家

在大斜坡上,司機會突然調轉車頭倒車式衝沙

沙漠裡的老司機們最偏愛的把戲是衝沙,從30°的緩坡到70°的陡坡不等。車速的快慢只取決於你的貝都因司機有多調皮——有時車速之快甚至還來不及尖叫就已經滑完了全程;有時車速降至5碼,車身似乎就要翻轉,讓人懷疑自己上了一輛老年代步車。

72小時,探秘亞洲西南部的一個半島阿拉伯國家

內海,潛水者與男孩

騰風駕沙到了內海——卡塔爾的最南端,對岸隱隱綽綽的山丘就是沙特阿拉伯。在這個陽光耀眼、沙細如棉的海灘,有人潛水,有人游泳,有人在BBQ,還有人放風箏……性感的西班牙女郎,和只露出一雙眼睛的伊斯蘭少婦比鄰而坐,穿著白袍子的男人們排成一行,坐著沙灘椅吹牛、釣魚。

72小時,探秘亞洲西南部的一個半島阿拉伯國家

沙漠內海岸上的五星級營地

海岸邊還有幾座規模較大的沙漠營地。其中五星級配置的帳篷套房和私人海灘,可謂賺足眼球。如果在海灘燒烤,或許還能招徠沙漠裡的小動物來共享。

•沙漠營地:營地平日價920卡幣(約1600元),可包含2人1晚的住宿和早晚兩餐。

12~24 小時

第2站:孤島上的藝術城堡

72小時,探秘亞洲西南部的一個半島阿拉伯國家

伊斯蘭藝術博物館外景

在多哈的濱海區域,最惹人矚目的定是那片伸出海灣的孤島,以及路的盡頭那座淨白聖潔的“城堡”。城堡的正面既似一位戴著面紗的伊斯蘭少女,也如穿著鎧甲的莊嚴衛士。那是

貝聿銘91歲時的封山之作——伊斯蘭藝術博物館(Museum of Islamic Art,簡稱MIA)。貝聿銘說,這是他曾從事過的最困難的工作之一:伊斯蘭文化豐富多樣,從伊比利亞到莫臥兒帝國,再到中國以至更遠。尋找伊斯蘭建築的精髓成了這次挑戰的題眼,為此貝聿銘踏遍了半個地球尋找答案。

72小時,探秘亞洲西南部的一個半島阿拉伯國家

最終,在突尼斯,那些建於公元8、9世紀的堡壘,成為了他眼中最接近伊斯蘭建築本質的表達。

在他看來,那些華美繁複的,尚不能代表伊斯蘭;反而是位於沙漠中,莊重簡潔的,在陽光下孑然復甦的,才是伊斯蘭建築設計的硬核。

72小時,探秘亞洲西南部的一個半島阿拉伯國家

博物館內景

而博物館內,極簡的幾何圖案、拱形的傳統阿拉伯窗、中庭諾大的銀色穹頂在餘暉中熠熠發光,高貫4層樓的玻璃幕牆外,一片碧海金帆。

72小時,探秘亞洲西南部的一個半島阿拉伯國家

伊斯蘭藝術博物館中的藏品

這座博物館全面展示了伊斯蘭藝術,在它的背後,除了大師貝聿銘和卡塔爾兩位國王,更重要的還有一位《福布斯》筆下“最無可爭議的藝術界女王”——瑪雅莎公主,她每年用於購買藝術品的預算高達10億美元。

72小時,探秘亞洲西南部的一個半島阿拉伯國家

伊斯蘭藝術博物館中15世紀的面具

作為前任國王的女兒、現任國王的妹妹,瑪雅莎希望“讓藝術改變卡塔爾”,或許她的雄心早已大過了古根海姆博物館之於畢爾巴鄂。她以卡塔爾王室的雄厚財力,試圖改變著新世界格局中卡塔爾的基因。

•伊斯蘭藝術博物館:週六至週四 9:00-19:00,週五 13:30-19:00。

24~48 小時

第3站:海上阿拉伯船宴和遊牧人的市集

72小時,探秘亞洲西南部的一個半島阿拉伯國家

在多哈東岸的碼頭停滿了舊時用於採珠的木製帆船。在卡塔爾數千年的歷史中,採珠一直是當地人致富的手段。然而,1930年,當日本研製出了更為廉價且形態、色澤均可掌握的人造珍珠時,卡塔爾仿如一夜之間窮困潦倒。人們窮到甚至再沒有錢去買好的衣物、布料。據說,阿拉伯的男人們那帥氣迷人的白袍子,就源自當時大批廢棄的白船帆,也不知是否是戲談。

72小時,探秘亞洲西南部的一個半島阿拉伯國家

濱海大道對面的多哈CBD

如今恐怕再不可見戴著粗糙的鼻甲潛入水下十幾米的採珠人,但旅行者們仍能在碼頭包下這類帆船出海。順著海岸線開2~3小時至海灣深處,船主和水手們會隨著喧鬧的阿拉伯舞曲,為客人們烹飪一頓地道的阿拉伯餐——香氣四溢的烤肉,手抓餅配鷹嘴豆泥,還有紅、黃咖喱飯。海風拂面,CBD的繁華已成了可有可無的背景。

72小時,探秘亞洲西南部的一個半島阿拉伯國家

瓦其夫市集

在碼頭上岸不遠,就是150多年的老市集——瓦其夫市集(Souq Waqif)。這個市集早在遊牧時代就已有雛形,它地處多哈半島的避風港灣,成為了東西南北的人交換貨物的絕佳之選。人們在換得自己所需後不再停留,“Waqif(站著)”的名字也由此而來。

72小時,探秘亞洲西南部的一個半島阿拉伯國家

市集上,一個阿拉伯小哥望著國王畫像出神

在市集裡,還隨處可見白髮蒼蒼、身軀佝僂的老者,推著翻斗車來回運貨。當地人說,他們不是卡塔爾人,因國王擔憂他們毫無收入而陷入極度困苦,於是提供這份救濟工作——卡塔爾人時常會把國王掛在嘴旁。他們的確非常崇敬國王,從摩天大樓上的巨幅海報,到路邊商店和汽車上的招貼牌、菜市場常年展示的橫幅,再到電視、手機殼,隨處都是國王的頭像,甚至連生日蛋糕都要做國王定製款。

72小時,探秘亞洲西南部的一個半島阿拉伯國家

瓦其夫市集街景

在市集中心,還有一處古樸的茶館,歡迎著任何人進店休息或下一盤Dama——一種古老的棋類遊戲。過去在採珍珠休憩時,他們會下Dama打發時間。一盤只需要十多分鐘。隨著時移世易,年輕人漸漸遺忘了卡塔爾的歷史,所以政府在市集裡修了這間茶館,讓大家能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傳統。

72小時,探秘亞洲西南部的一個半島阿拉伯國家

鷹隼店內,小男孩正挑選鷹隼

•瓦其夫市集:大部分商店中午至下午4點關門,餐廳與咖啡館整天營業。

48~60小時

第4站:波斯灣裡的“馬爾代夫”

72小時,探秘亞洲西南部的一個半島阿拉伯國家

在距離多哈東岸11公里處有一座13公頃大小的獨立小島,從天空俯瞰,狀如一彎飽滿的香蕉,因而直名“香蕉島”。這是一座由卡塔爾人精心打造的波斯灣版“馬爾代夫”,是多哈唯一一家擁有水上別墅的酒店度假村。

72小時,探秘亞洲西南部的一個半島阿拉伯國家

島上一景

荒無人煙、匱乏生命跡象的沙漠和生機勃勃、風情浪漫的海島相依共存,大概是小小的卡塔爾最精妙的魅力。島上的娛樂項目從浪漫的海釣、高爾夫、夕陽遊船,到節奏輕鬆的皮划艇、腳踏船、單槳滑板衝浪,再到動感十足的水上滑板、水橇和噴氣水上摩托,應有盡有。

72小時,探秘亞洲西南部的一個半島阿拉伯國家

香蕉島的專屬碼頭內,等候的客人們

去往海島的渡輪就停泊處在距離MIA不遠。遊客可以在香蕉島的專屬碼頭預訂一個週末的烤太陽之旅,或者一頓200卡幣(約350元)的海灘景色自助餐。

60~72 小時

第5站:“從敘利亞搬回的一套房子”

72小時,探秘亞洲西南部的一個半島阿拉伯國家

謝赫·費薩爾·本·卡西姆·阿勒薩尼酋長博物館(The Sheikh Faisal Bin Qassim Al Thani Museum)的私人館藏,與博物館名字的長度一樣讓人驚歎。

72小時,探秘亞洲西南部的一個半島阿拉伯國家

博物館中,精美的古蘭經

費薩爾親王是中東最有影響力的商業領袖之一,將15,000多件全球珍稀的藏品收入館中。各式各樣的奔馳經典老爺車、各種大小的採珠船、一室的地毯和名貴刺繡、重要的歷史物件、無數兵器、古印度的馬車、巨大或袖珍的古蘭經……尤其令人瞠目的,就是

從敘利亞搬回的一整套房子,在逐塊拆卸後,用整架飛機運回了卡塔爾,連圍牆和庭院也不落下。

72小時,探秘亞洲西南部的一個半島阿拉伯國家

博物館內景

走在這密密匝匝的藏品之間,有如潛入了一個龐大的人類學研究室。這個歷史與時空盤根錯節的地方,編織著一部跨越十幾個世紀的人類史詩。

72小時,探秘亞洲西南部的一個半島阿拉伯國家

卡塔拉文化村的露天環形劇場

離酋長博物館不遠的卡塔拉文化村,如同一座卡塔爾的文化藝術基地,集眾多畫廊、歌劇院、音樂廳、博物館、古羅馬式露天環形劇場、文化創意市集、一座極其精美的清真寺於一體,把傳統的阿拉伯文化很好地融入了現代人的藝術生活。

72小時,探秘亞洲西南部的一個半島阿拉伯國家

卡塔拉文化村裡,一個姑娘正在雕磚

文化村內寬闊的環形劇場,結合了古希臘和阿拉伯式的建築風格。白天,面朝海岸陽光充沛的舞臺中央,是拍私人大片的首選之地。此外這裡還不時舉辦世界級的演出,面向公眾免費開放。

•謝赫·費薩爾·本·卡西姆·阿勒薩尼酋長博物館:週一至週四和週日 9:00-16:00,週五14:00-19:00,週六 10:00-18:0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