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王僅用兩個字,就確定了封建體制

在《離》卦中,文王用“畜牝牛吉”,暗指要實行父死子繼的繼位體制,區別於商朝實行的兄終弟及繼位制。本卦又進一步提出建立封建制的國家體制。當然,在商王嚴格的文查環境下,文王不會用文字明確提示的,只要記住一點,卦辭中的每一個字都是暗含深意的。

文王寫周易的故事30篇-比

文王對閎夭說:“我們革商王朝的命目的是什麼,就是為了建立一個新型的國家體制,這個國家比大商更加龐大。過去那些偏遠的方國只是臣服於商王,有了矛盾就不承認這個領導了,然後再去武力征討。嚴格意義上說,商就是一箇中心大國,依靠武力統治四方。我們要改變這種情況,從體制上解決這個矛盾。”說著劃了個水地卦符:

周文王僅用兩個字,就確定了封建體制

比吉。原筮,元永貞,無咎。不寧,方來。後夫,兇。

閎夭分析道:“這個卦九五居尊,五個陰爻圍在周圍。‘比吉’,前來比附九五吉。五個陰爻圍在四周,為什麼不是困住君主,而是寫‘比’呢?”文王答:“一爻五爻的卦重在指事,而不在於對立。九五一個陽爻,重在點明是君主之位,是君主高高在上,眾陰爻比附而受益。”

小丁伸過頭來:“‘原筮’怎講?”閎夭解釋:“原是原,筮是筮。‘原’是占卜時,龜殼烤炙呈現出的一塊一塊的裂狀;筮是我們現在看到的六爻卦。把兩者結合在一起……”琢磨了半晌,也想不起如何歸納兩者的思想。小丁又走了過來:“是要封建萬國體制,有姬姓子孫擔任諸侯。”

周文王僅用兩個字,就確定了封建體制

文王驚異地看著小丁:“你是如何知道的?”小丁搔了搔頭:“我看‘時空穿越鏡’上公子旦寫的象辭:‘先王以建萬國,親諸侯。’說您在這個卦裡叮囑的,要建立封建萬國的國家體制,有姬姓血緣的人擔任諸侯。”

文王心情頓時開朗起來:“你們說的都沒錯,龜卜的原田之象是呈分割狀;筮卦是比附君王狀。合在一起就是君王分封萬國,這是一個嶄新的時代。如果諸侯有不服從者,不需要出兵討伐,直接免去侯爵就可以了。雖然是分封,權力卻集中;權力雖集中,卻不妨礙各國自行發展。這是一個偉大的創舉。”

閎夭聽到這裡,如醍醐灌頂,這等重大國策,僅僅“原筮”兩個字就濃縮出來了,這才是真正的聖人。“元永貞”是講我們建立的國家要永遠執行這種國策。

“不寧方來”,是讓不安定的方國都來投靠,要讓他們覺得比附了我們才有安全感。閎夭問:“‘後夫’是後來者為夫。後夫和方來有什麼區別?”“先來的諸侯有國家在,有國家在就有地位在。後來的國家就不存在了,只能是個人身份投靠了,兩者性質不同。”閎夭和小丁對視了一下,又點點頭:在革命戰爭面前沒有中間路線,你不早來參加我們的隊伍,到時候就只能和商王朝一塊清除了。

周文王僅用兩個字,就確定了封建體制

初六有孚比之,無咎。有孚盈缶,終來有他,吉。

有孚指子女。自己家的兒子跟著打天下,沒有錯。盈缶,瓦罐裡滿滿的糧食。自己的兒子家裡獲得了利益,才能吸引別人來投靠自己,這叫示範效應。閎夭想:不用問了,這是暗指要優先分封姬姓子弟,民眾才會愈加仰慕坐天下者。

六二比之自內,貞吉。

閎夭問:“家內之人肯定會跟隨君主了,什麼叫‘自內’,這樣做如何吉?”文王笑道:“自然是姻親關係了。媳婦的孃家人跟著我們打天下,我們要青眼有加。要是袖手旁觀,這層姻親關係就不起作用了。”

六三比之匪人。

閎夭問:“匪人是說不是一夥人,指哪些人呢?”小丁說:“這是侯爺提醒我們,要提防那些有利所圖的不堅定分子,不能對所有投奔的人一視同仁。”

周文王僅用兩個字,就確定了封建體制

六四外比之,貞吉

六四是國外君主的臣屬,是要求重點做這些人的工作,他們從中墊話,他們主人的工作就好做了。

九五顯比。王用三驅。失前禽。邑人不誡,吉。

九五為君。“顯比”是身份顯赫的諸侯來比附。閎夭問:“這個王是誰呢?為什麼圍三放一呢?”文王說:“王是商湯。傳說商湯每次圍獵時都是圍住三面,而放開前面,任由野獸逃離,因此獲得了仁君的稱號。這些都是我們的榜樣。我們能獲得四分之三的支持就足矣,不要寄希望於所有的人都支持我們。對不支持我們的中間分子先放一放,‘仁’字這個大旗還是要打的。”

上六比之,無首,兇。

首是首領、領導。閎夭問:“這種來比附的為什麼沒有領導意識呢?”文王答:“上六在五爻之上,是為大勢所趨,不得已來比附,但其內心並不把我們當作真正的領導者看待,這種人早晚會兇險臨身的。”。

更多卦解請參閱楊吉德《周易說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