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些“父子兵”,才能有效紓解“全家腐”

家是溫馨的港灣,家庭廉潔是家人廉潔履職、平安工作的前提保障。而一些國企人員忽視家風建設,利用自己在企業擔任領導職務的便利,為配偶、子女或親屬經商辦企業謀私利,進而上演“父子兵”“夫妻檔”“全家腐”等腐敗現象。一人掌權全家致富,“全家福”變“全家腐”,“家族式”腐敗現象需要引起重視。

這裡有一個由“父子兵”、“夫妻檔”,引發的“全家腐”案例。貴州省畢節市天河城建開發投資有限公司原總經理宋邦友,在掌握了一定權力之後,把“一人得道”演繹到了淋漓盡致。他的“七大姑八大姨”被充分利用起來,進入了其掌控的國有企業。結果,在工作中,“所有親屬都參與腐敗”,互相打掩護,導致宋邦友成為腐敗分子,一幫親屬同時落網。

公平而言,“一家人進入一家單位”不是完全有問題,只要你不是“任人唯親”,而是 “任人唯賢”。作為單位一把手,你的兒子真有能力,你的妻子真有能力,你的小舅子真有能力,能夠是“有益於單位的人”,“有益於事業的人”,“有益於社會的人”。然而,實際情況是,在掌握了一定權力之後,這個權力被無限放大了,成為了“雞犬升天”的載體和快捷通道。如此這般,用權力打造的“全家福”逐漸演變成“全家腐”也就不是什麼稀奇的事情了。君不見,在查處的腐敗案件中,很多都屬於“父子兵”、“夫妻檔”的情況。

如今單位裡出現了一種現象,你在一家單位裡 ,往往會聽到這樣的話語:爸爸、媽媽、爺爺、奶奶之樣的稱呼。爸爸是局長,兒子是辦公室主任;媽媽是副局長,女兒是辦事員;爺爺是財務科長,孫子是會計。這樣的“一家人進一家門”現象,為腐敗埋下了伏筆。想貪汙,想腐敗,可以說“一拍即合”。往往是,“原本沒想腐敗”,結果“腐敗起來太方便”,也就最終腐敗了。“父子兵”、“夫妻檔”是腐敗的溫床,最後是害了家人、毀了自己、敗了全家。

鑑於“一家人在一個單位”現象的腐敗漏洞,我們不如實現“一家人不進一家門”的制度約束。即使,領導的兒子,領導的女兒,領導的妻子,領導的丈夫,領導的小舅子,領導的大姨子,真的有水平,也應該從反腐倡廉的角度,從預防腐敗發生的角度,推行“一家人不進一家門”用人制度。

少些“父子兵”才能有效紓解“全家腐,有真才實學到哪兒上班不行?單位招錄也應該實施“親屬迴避制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