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家」到「大家」,孝昌這對「父子兵」這樣駐村扶貧!

近段時間,孝昌陡山鄉一對駐村扶貧“父子兵”的故事,在當地傳為佳話。

父子倆都是孝昌縣環保局幹部。父親丁華元52歲,是執法大隊副大隊長。兒子丁力琪26歲,是辦公室工作人員。

父子二人同駐村

去年5月底,孝昌縣環保局調整駐村扶貧工作隊員,丁華元被派駐陡山鄉進鋒村。駐村沒3天,他突然發現兒子的身影。原來,兒子事先未和他商量,主動請纓扶貧,被安排到了陳太廟村。

從“小家”到“大家”,孝昌這對“父子兵”這樣駐村扶貧!

進鋒村建檔立卡貧困戶有125戶415人,駐村扶貧幹部需要一一上門鑑別貧困戶,加班加點完成每戶人家的電子檔案。可丁華元不太會用電腦,只好向兒子求援。於是,兒子每天傍晚下班後開車來教父親,用了10多天,父親終於“出師”了。

從“小家”到“大家”,孝昌這對“父子兵”這樣駐村扶貧!

在與進鋒村相距3公里的陳太廟村,剛見到丁力琪,村幹部心涼了半截:一個毛頭小夥子,有什麼辦法能讓村裡貧困戶脫貧?村幹部的冷漠,村民的疑慮,讓他感到委屈。這時,父親教導他:說一千,道一萬,不如干成實事一件。只要你幹了,群眾滿意了,認可了,群眾就會接受你。要把村幹部當長輩,把群眾當親人。

群眾的事再小都是大事

83歲的五保老人劉明照夫婦,年事已高,膝下無子,身體有恙。丁華元主動認親,“你們沒後人,把我當兒子看,有麼事給我打電話。”丁華元買鴨子送他們,他們不收。丁華元就委託村醫上門體檢時為他們捎帶過去。提起丁華元,劉明照說:“他對我很好,常幫我買藥,上次來還買了紅薯、紅棗帶來。”

從“小家”到“大家”,孝昌這對“父子兵”這樣駐村扶貧!

丁力琪和村幹部一起,謀劃讓村裡的4戶養牛貧困戶抱團發展,鼓勵他們成立養牛專業合作社。合作社要辦環評、營業執照等相關手續,丁力琪幫著跑腿,還幫他們申請到20萬元牧草種植項目資金。

貧困戶魏學升去年流轉土地15畝種植牧草,今年又流轉120畝。他養了二三十頭母牛,一年出售小牛近20頭,純利潤約5萬元。

從“小家”到“大家”,孝昌這對“父子兵”這樣駐村扶貧!

丁力琪的母親是孝昌汽車客運站病退職工。去年底,她因癌症動手術,為了不讓兒子分心,丁華元留在醫院照顧愛人,說服丁力琪週末再到醫院盡孝。“見他心事重重,我才得知他母親重病。”陳太廟村黨支部副書記魏建軍回憶。

帶著使命和責任,繼續駐村

如今,村幹部和老百姓都對這位年輕的駐村隊員刮目相看,也對這對特殊的“扶貧父子兵”佩服不已。今年3月,丁力琪從一般貧困村陳太廟村調到重點貧困村七星村,肩上的擔子更重了。

“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

丁華元父子倆舍小家、為大家,

把群眾的事當自己的事

用愛和責任詮釋脫貧攻堅的一家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