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系的第九大行星冥王星為什麼被開除了?

冥王星本來是太陽系九大行星之一,但是2006年國際天文聯合會忍痛割愛,把冥王星除名,化為矮行星,九大行星的說法變成了八大行星。冥王星是第一顆被發現的柯伊伯帶天體,主要是由岩石和冰物質組成。冥王星的質量和體積相對較小。

接下來的2005年,哈勃空間望遠鏡發現了 一顆直徑比冥王星還大100千米的柯伊伯帶天體。 這就把究竟如何定義行星的問題推到了風口浪尖。閱神星——這顆比冥王星還大的天體到 底算不算第十顆行星?那些比冥王星稍小的柯伊伯帶天體呢?它們是否也應該被視為行星?

太陽系的第九大行星冥王星為什麼被開除了?

國際天文學聯合會(IAU) 負責天體命名的委員會不得不重新商討行星的定義。 2006年8月,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召開會員大會 ,決定投票表決行星定義。 行星命名委員會最初提交的行星定義為認為,冥王星、冥衛一、閱神星和最大的小行星穀神星都應被視為行星,理由是它們都圍繞太陽公轉,體積足夠大能靠自身引力束縛住物質並形成球體。

太陽系的第九大行星冥王星為什麼被開除了?

該提議由於事先曝光被全世界各大媒體頭條刊登。如果按照這種歸類辦法,目前太陽系就至少擁有12顆行星, 隨著天文學家對冥王星軌道外的探測越來越深入,遲早還會有其他顆行星滿足這個定義而加入到行星的隊伍中。幾天之後,這個版本的行星定義遭到了眾多天文學家的反對而流產。

此後,不同的方案被提出,最終修改後的行星定義經過投票表決,獲得天文學家的一致認可。行星必須滿足三個條件:繞太陽公轉、質量足夠大能靠自身引力形成近乎圓球形、清除近旁的其他天體。第三條就把冥王星排除在行星行列之外了,因為它與成百上千的柯伊伯帶天體共享空間,被歸類為“矮行星”。

太陽系的第九大行星冥王星為什麼被開除了?

根據國際天文學聯合會的決議,矮行星必須滿足行星定義的前兩條,即繞日公轉和近圓球形的外形 。除了冥王星、穀神星和閱神星,國際天文學聯合會的矮行星候選名單上還有十多個天體。

至此,太陽系中原先的第九大行星——冥王星就這樣被永久性地開除大行星的資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