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因學歷低被迫創業,後靠域名投資躋身富豪之列

有人的地方,就是江湖,而江湖離不開幫派。

放眼互聯網江湖,不難發現福建系創業者正成為一支強勁的新力軍。不管是美團的王興、今日頭條的張一鳴,還是美圖秀秀的蔡文勝和吳欣鴻,他們身上都有一股與生俱來的敢打敢拼的狠勁,就像閩語歌詞裡唱的“愛拼才會贏”。

在這一群福建幫互聯網大佬中,筆者注意到一個人的身影,他就是易名中國創始人孔德菁。

他因學歷低被迫創業,後靠域名投資躋身富豪之列

中間為孔德菁

相比王興、蔡文勝等大佬,孔德菁的名氣不算大,但那股狠勁、折騰勁與拼勁絲毫不遜色。

“問題學生”邂逅互聯網

孔德菁出生在福建雲霄的一個普通家庭,是典型的草根。

“我畢業時其實沒有想到開公司,是因為找不到工作的無奈之舉。”對於自己不太“光彩”的過去,孔德菁並不諱言。

這一切都是拜互聯網所賜。初中時,孔德菁常常在遊戲廳流連,上課不是睡覺就是開小差,考試成績一談糊塗。為此,父母不得不向學校交納一筆額外的“贊助費”,他才有機會上高中。

對於自尊心很強的孔德菁來說,這樣“不堪”的經歷曾有一段時間讓他“抬不起頭來”。可是,當他遇上計算機這個更有吸引力的新鮮事物時,那一點傷痛也就變得不值一提了。

為了能夠在計算機世界更加自由地馳騁,他與同學一起拜師學習編程,並且獨立為為一家超市做了一款管理軟件,那時候的他,玩得不亦樂乎,一門心思只想著可以像比爾蓋茨一樣,創辦一家能影響全世界的軟件公司,哪裡還顧得了學習。

這樣的“放縱”在高考時自然吃到惡果,1999年,他的成績只能考入職業技術學校,於是他進入了漳州職業技術學院。

值得慶幸的是,他可以繼續在自己熱愛的計算機上折騰。只不過,很快,他發現計算機課上老師教的不過是打字這樣的小兒科,這哪裡能滿足如飢似渴的孔德菁,更何況他是班上公認的打字高手。

大失所望的孔德菁只好自尋出路,沉浸在自己的編程世界當中。於是,他索性回家把姐姐送電腦搬到學校,一個人躲在宿舍裡鑽研,自己學習製作網站,甚至還為自己起了一個可愛的網名“丸子”。

他因學歷低被迫創業,後靠域名投資躋身富豪之列

在獨自摸索製作網站的過程中,他發現了一個喜人的商機——可以做網站掙錢。當時,做一個網站要價在600元左右,除去域名、空間成本,可以淨賺300多元。從此,他幾乎天天泡在一些論壇學習技術,並尋找訂單,為此通宵達旦是常有之事。

然而,期末考試時,他付出了慘痛的代價,因成績太差不少科目“見紅”而不得不留級。此時的孔德菁儼然已經殺紅了眼,對於留級的事毫不在乎,轉身繼續搗鼓他的網站生意。

逼上“梁山”

俗話說得好,出來混總是要還的。

四年時間如白駒過隙,直到畢業時孔德菁才真真切切意識到什麼叫“悔不當初”。2003年,懷揣著一身“武藝”的孔德菁準備大幹一場,結果碰了一鼻子灰,“我那時在計算機網絡方面技術確實過硬,但找工作所需的敲門磚高學歷我沒有。”他說。

後來,經大學做兼職時認識的一個客戶介紹,他才得以進入深圳一家SP(服務提供商)做技術總監,然而天有不測之風雲,隨著國家對SP的監管越發嚴厲,僅僅半年時間,孔德菁就打道回府,辭職走人。

從深圳回到廈門重新開始,哪有那麼容易,受盡白眼費了好大勁才找到一份月入1000多的工作,“我在深圳半年時間已經賺了十幾萬元,讀書時我小打小鬧地兼職接單,月收入也有1000多元。”憤懣不已的孔德菁,決定自己創業,不看別人臉色。

直到現在,他還坦承“我畢業時其實沒有想到開公司,是因為找不到工作的無奈之舉。”2003年,被逼上“梁山”的孔德菁拉上兩個合夥人在廈門松柏的一棟居民樓裡,註冊了一家公司,一心一意做自己熟悉的網站建設。

他因學歷低被迫創業,後靠域名投資躋身富豪之列

他沒有意識到的是,當時網站建設已經進入紅海,與他類似的公司成千上萬。同行之間不是互相壓價就是互相拆臺,惡性競爭由此滋生。初入社會的孔德菁哪裡招架得住,哪怕是赤膊上陣苦戰,也不過是苟延殘存多一會罷了。

然而這次臨時搭建的團隊很快矛盾重重,再加上經營舉步維艱,在花掉自己數萬元的積蓄後,孔德菁只能再次倉促離場。

接連創業皆慘遭滑鐵盧的孔德菁,進入人生的低谷。任憑再怎麼愛折騰,此時也只能打道回府休養生息了。

東山再起

如果孔德菁就此認命,國內域名領域的歷史就得重寫,但偏偏他不是會認命的主。

他因學歷低被迫創業,後靠域名投資躋身富豪之列

孔德菁與郭臺銘

2005年8月,孔德菁開始了自己的第三次創業,創辦易名中國,方向是域名領域。之所以選擇這個方向,源於姚勁波的點撥。四個月前,賦閒在家的孔德菁受邀參加第一屆中國站長大會,在那裡他結識了任時時任萬網副總裁的姚勁波,當時的萬網就是國內赫赫有名的域名服務網站。閒聊中,姚勁波建議他以域名搶注作為切入點,從域名註冊商開始,作為第三次創業方向。

姚勁波不僅給予指點,還入股投資易名中國。久經沙場的孔德菁,就像找到了組織一樣,開始以直搗黃龍之勢在域名領域一騎絕塵。從入局開始,他的打法就有異於絕大部分玩家,當別人紛紛投資.com域名時,反其道而為之,專門搶奪.cn域名,最高峰時,手握將近3000個這樣的域名。

憑藉次搶灘,他慢慢站穩腳跟,“那個時候還沒有想過.cn域名會升值這麼快,現在看來當時的選擇是正確的。”

與微軟的合作,是孔德菁最得意的一次出手。2006年底,微軟主動找上門尋求合作,提出由易名免費幫微軟部署郵局產品,而微軟則在MSN的網站和工具上免費投放廣告的合作方案。

易名內部對這種合作方式意見不一,因為效果難以立竿見影,自然反對的不在少數,但孔德菁極力堅持合作,最後由他頂著壓力拍板定案,易名中國答應了與微軟的戰略合作。

這次合作在2007年底,頗見成效,大量的域名投資者、註冊者、經紀人開始入駐易名,易名一舉中國成為國內第一大CN域名註冊機構,隨後,一路凱歌前進。孔德菁榮登“2009中國大學生創業富豪榜”第25位,坐擁上千萬資產,甚是春風得意!2016年,易名中國登陸新三號,估值10億元。

然而好景不長,隨後業績一路滑坡,人氣也大不如前。今年1月17日,據易名科技公告顯示,實際控制人孔德菁直接持有的公司股份916.6萬股被司法凍結,麻煩不斷。

一直在商海里打滾的人,鼻子自然靈敏。早在行業陷入瓶頸之前,他已然投身別的領域。

在一次互聯網從業者聚會上,他結識了360掌門人周鴻禕,由於周鴻禕一直灌輸“一定要做硬件,尤其是硬件APP”這樣的信息,孔德菁在2013年11月拿出了約2000萬元作為啟動資金,成立“雲朵科技”,正式入局硬件領域,並於2014年6月推出“雲朵智能定位鞋”。

一路磕磕碰碰走來,孔德菁依然保持樂觀,他總愛調侃自己,“學校不好,又是掛過科、留過級的人,所以心理承受能力特別強,不怕失敗,也更敢孤注一擲地去投入”。

確實,人生便是這樣福禍相依,低谷也好,高位也罷,還是得微笑著往下走,因為永遠不會知道,等待我們的是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