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機無限》的這五大疑問,或許就是一份醫療紀實節目的製作手冊

《生機無限》的這五大疑問,或許就是一份醫療紀實節目的製作手冊

2018年4月2日晚19:30,湖南衛視開播了一檔大型觀察式醫療紀實節目《生機無限》。這是一檔週一到週四的小日播節目,單集時長30分鐘,共36集。截止今晚,這一季節目已經連續播出到了第九周,明晚將會迎來最後一集的收官。

這檔節目由恆頓傳媒出品製作,在這之前,他們還分別在2014年和2015年製作過兩季《急診室故事》,一檔聚焦急診室的醫療紀實類節目。應該說,有了兩季相同題材節目的製作經驗,《生機無限》的製作會顯得更加成熟。

《生機無限》的這五大疑問,或許就是一份醫療紀實節目的製作手冊

但是,難度也顯而易見:

說實話,冷眼君很少關注這種紀實類節目,但是看了多集《生機無限》之後,冷眼君發現,在這檔節目的製作方面確實有不少可以總結的經驗。對此,冷眼君採訪了恆頓傳媒首席內容官、《生機無限》的總導演兼總撰稿王童,就五個方面的問題進行了探討,相信這會是一份觀察式醫療紀實類節目的製作手冊。

《生機無限》的這五大疑問,或許就是一份醫療紀實節目的製作手冊

疑問一:技術難點是如何解決的?

首先是機位問題在第一季《急診室故事》裡,整個急診室被安裝了78個固定攝像頭,到了第二季,增加到了98個。而在《生機無限》裡,一共動用了101個固定攝像頭,一共分為9路畫面進行錄製,每一天可以產生216小時的素材。

《生機無限》的這五大疑問,或許就是一份醫療紀實節目的製作手冊

王童告訴冷眼君,“我們佈置的機位,基本能保證每一個病人或家屬,只要在公共區域出現,都能保證同時有三到五個機位能拍到,每一個機位都是高清的,而且會進行嚴格的景別分工,保證畫面的豐富性”。

當然也會有極特殊的情況,如果病人或家屬跑到了死角,只有一個機位能拍到的時候,王童也要求經常替換景別,保證畫面。

其實這也伴隨著另一個小問題,那就是特寫鏡頭的拍攝。剛才說了,由於有多個機位能夠同時拍到,所以會通過景別的變換保證有效的特寫鏡頭。

《生機無限》的這五大疑問,或許就是一份醫療紀實節目的製作手冊

《生機無限》的這五大疑問,或許就是一份醫療紀實節目的製作手冊

《生機無限》的這五大疑問,或許就是一份醫療紀實節目的製作手冊

最後就是手術室的拍攝問題這裡有一個小背景需要介紹,那就是手術室不能安裝固定攝像頭,這就意味著每一次手術室的手術場景都只能允許有一臺遊機進入進行拍攝。所以大家在節目中看到的每一臺驚心動魄的手術,都是由一臺遊機完成。

《生機無限》的這五大疑問,或許就是一份醫療紀實節目的製作手冊

這就需要攝像師不斷變換景別,同時還要保證關鍵的畫面與步驟不丟失。比如在第二集中,二胎產婦李女士的手術,一邊是剛出生的孩子沒有呼吸需要搶救,另一邊是要保住李女士的子宮儘量不被摘除,而這兩邊同時進行的救治,全都是由一臺遊機完成。不得不說,攝像師的意識真好。

《生機無限》的這五大疑問,或許就是一份醫療紀實節目的製作手冊

疑問二:如何說服病人及家屬同意拍攝並播出?

其實這是這一類醫療紀實類節目都會遇到的問題,包括王童之前製作的《急診室故事》,說服工作始終是一個難題。

通常來說,中控間的導演與地面導演在選角與溝通上是嚴密配合的。中控間的導演和導演助理在近百路畫面中發現“有趣”的人物和故事,就會通過環境麥克風和無線麥克風監聽現場的情況。在對患者病情和故事有初步瞭解之後,他們會迅速判斷是否要繼續跟進故事。這時候中控間的導演會請地面導演上前接觸病人及家屬,瞭解情況,並協助故事的判斷。如果決定跟進,地面導演會尋找最合適的時機與患者和家屬溝通,並試圖簽訂拍攝同意書。當然很多時候,地面導演就會重點盯住分診臺的病人和信息,一旦有覺得還不錯的故事可能,就會快速跟進,並和中控間的導演們溝通相關信息,確定是否繼續拍攝。地面導演的工作非常辛苦,24小時在急診一線,他們一般會先為病患提供一些簡單的幫助,在這個幫助的過程中,進一步探尋病患的故事,直到亮明身份,看看能否同意拍攝並播出。

《生機無限》的這五大疑問,或許就是一份醫療紀實節目的製作手冊

有很多次導演組直接被患者罵了出去,而這種情況多出現在情況危急的急診室,因為病情本身就很不樂觀,這時候病患也很難靜下來接受導演組的溝通。

所以對於那400多個成功拍攝的故事,一方面當然是地面導演的溝通成功說服,另一方面,則是因為在這之前已經有了《急診室故事》、《生門》和《生命緣》這樣同題材的節目播出,讓那些普通的病患知道了節目背後的意義,配合拍攝,也就成為了一種責任。

《生機無限》的這五大疑問,或許就是一份醫療紀實節目的製作手冊

疑問三:這麼多故事,如何選取?

剛才說了,在整個《生機無限》的36集節目裡,一共拍攝了400多個故事。王童還告訴冷眼君另一組數據,整季節目共拍攝19680小時視頻素材,單期節目素材547小時。那這麼多的故事,導演組究竟是如何進行選取的呢?

在節目正式開機之前,導演組其實已經預設了50到60個題材,包括大量親情相關的主題,還有關於科普、醫護人員的主題預設。但是由於節目是邊拍邊剪邊播,加上每一個故事的週期其實都很長,要保證順利播出,很多主題都是根據當天拍攝的情況來進行臨時編排的。所以王童要求地面導演也都戴麥,保證在故事的最開始不僅有畫面,也能有聲音支持。一旦溝通成功,簽訂同意書之後,後續的故事也會因為有最開始的內容支持,變得更加完整。

比如5月31日的《雙胞胎》那集,原本沒有在預設主題內,但是經過長期拍攝後發現有多組雙胞胎家庭的故事,於是就剪輯成了一集故事。

《生機無限》的這五大疑問,或許就是一份醫療紀實節目的製作手冊

《生機無限》的這五大疑問,或許就是一份醫療紀實節目的製作手冊

疑問四:後期是如何工作的?

其實到這一步,就已經進入到了實質性的節目製作了。

因為每一天的故事實在太多,所以王童要求每隔一段時間,就要開一個故事會,把每一位導演所看到的故事進行彙總,然後王童來做一個大方向的取捨判斷,並確定出主題。

一般來說,一個導演會配有一名助理,再加上一位剪輯師,形成一個單集的導演小組。1、一旦在故事會上確定好了主題和故事人物,導演助理會進行初步的素材挑選與整理,儘快配合單集導演捋出故事線。2、導演進行粗剪,並預寫配音文案,並標記出位置。3、王童根據粗剪版本和導演的預寫文案,進行最後的整體梳理與修改。

《生機無限》的這五大疑問,或許就是一份醫療紀實節目的製作手冊

但是王童告訴冷眼君,因為整個導演組偏年輕,所以在對很多故事點的取捨上會存在一些偏差。比如在4月12日的《順還是剖》中,就出現了問題。當期導演在一開始的故事線梳理中,並沒有把順產還是剖腹產作為重點,而是兩對夫妻的情感故事。在王童看來,這可能是年輕導演對於順還是剖這件事背後的意義,理解得還不夠深,所以並不認為是重點。所以大家最終看到的這集主題,是後續審完粗剪之後,重新調整的主題。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王童一直強調《生機無限》是一檔紀實類節目,是需要通過固定攝像頭所拍攝下來的畫面去講故事的,也就是說,故事和畫面要匹配。即使有更多情感線的故事可以展開,但是偏離了主題,偏離了固定攝像頭素材的範圍,那後期剪輯時也是不能要的。

《生機無限》的這五大疑問,或許就是一份醫療紀實節目的製作手冊

疑問五:如何解決導演組個人情感的投入問題?

其實這也是一個非常關鍵的問題,準確來說,導演組也是人,也會有真實的情感,尤其是每天都會面對各種故事,難免會有代入。如果一旦有導演組的情感代入,怎麼辦?

《生機無限》的這五大疑問,或許就是一份醫療紀實節目的製作手冊

《生機無限》的這五大疑問,或許就是一份醫療紀實節目的製作手冊

在王童看來,這原本可以是一個非常好的故事,還可以拍出更加感人的畫面,而且可以通過這位老人的故事,讓更多人關注空巢老人,可惜因為導演組的個人情感代入,使得這個故事就不那麼豐滿了。

其實這是一個有關新聞倫理的話題,王童舉了韓劇《匹諾曹》中的一個片段。崔仁荷為了不違背良心,阻止了前輩想要拍攝一段樓梯結冰,從而讓孩子們滑倒的素材。這其實就是典型的個人情感代入,因為如果前輩拍攝到這樣的新聞素材,可能會引發更多人的關注,從而讓政府重視冬天路面結冰後的清理工作。

《生機無限》的這五大疑問,或許就是一份醫療紀實節目的製作手冊

所以這是一個需要不斷提醒和自我調節的工作,如何做到用近似冷峻的視角去看待新聞事件並用畫面去講述故事本身的時候,可能就是一名電視工作者真正成熟的標誌吧。

總之,冷眼君的這五大疑問,應該也是很多人比較關心的內容,王童的回答解決了冷眼君對《生機無限》的疑問,希望也能給更多的同行以啟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