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这片,才是打开“江湖”的正确方式

在大圣看来,“江湖”和“风水”一样,是中华文化里最独特的存在。

它起源于江流湖泊,却又脱胎于人类社会,只有受过中华文化的熏陶的人,才能了解简单的“江湖”二字下隐藏的深厚含义。

对!这片,才是打开“江湖”的正确方式

所以武侠片也成了中国电影的特色,它所展现的东方力量之美,让世界沉醉。

追溯中国武侠电影史,会发现每个导演心中都有自己的武侠梦,他们试图还原一个自己所理解的江湖。

对!这片,才是打开“江湖”的正确方式

只是随着时代的跃迁,人们对于江湖二字的理解似乎越来越偏。

反映在影片里,就造成了武侠片有形而无神,东方美学正在逐渐消失。

大圣认为把武侠片拍得最好的人非胡金铨莫属。

对!这片,才是打开“江湖”的正确方式

这位武侠大师不仅开创了武侠片中十分经典的“竹林打戏”,引得张艺谋和李安频频向他致敬,而且还原了最富美感的武林。

对!这片,才是打开“江湖”的正确方式

胡金铨《侠女》

对!这片,才是打开“江湖”的正确方式

李安《卧虎藏龙》

对!这片,才是打开“江湖”的正确方式

张艺谋《十面埋伏》

胡金铨镜头下的江湖,是扎根在文化底蕴上的美学。

《侠女》的竹林里,摇曳的竹竿和打斗的人影交错成诗,云开见日的雄伟和远处山寺的钟声缠绵如歌,尽显东方武术的诗意和美感。

对!这片,才是打开“江湖”的正确方式

对!这片,才是打开“江湖”的正确方式

《空山灵雨》和《山中传奇》更是把东方佛教的禅意和道教的洒脱展现得淋漓尽致。

对!这片,才是打开“江湖”的正确方式

继胡金铨之后,不得不提的武侠片导演应该是徐克。

对!这片,才是打开“江湖”的正确方式

相比于胡金铨,徐克的作品逐渐脱离文化,开始向市场靠拢。

徐克指导的武侠片以天马行空的想象和直观的视觉冲击著称。

《新蜀山剑侠》里,他可以为了一场仙女齐飞的戏,召集整个香港的武术指导,只为呈现最绚丽的画面。

对!这片,才是打开“江湖”的正确方式

《青蛇》里一改大家的认知,舍弃了蛇精身上的人性,强调妖性。

对!这片,才是打开“江湖”的正确方式

从胡金铨到徐克,不同的是二人对于美学的认知。前者擅长用自然光影造景,而后者喜欢构造光怪陆离的场面,不变的是他们都展示了一个宽阔的天地,且镜头下的人物都被赋予了一身的侠气。

对!这片,才是打开“江湖”的正确方式

而这之后的武侠片,随着好莱坞电影的入侵,全面向市场低头,开始向黑帮片和枪战片转化。

对!这片,才是打开“江湖”的正确方式

首先是用枪支替代了拳脚,完全失去了中华武侠片的特色。

其次是失去了侠气。

金庸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人心就是江湖”。

这里的人心指的是侠义之心,是路见不平之意,唯有如此才对得起一个“侠”字。

对!这片,才是打开“江湖”的正确方式

对!这片,才是打开“江湖”的正确方式

但是现代武侠片用诡计取代侠气,所有人的初衷都是为了一个“利”字,而弃“义”于不顾。

编剧和导演们口口声声称这是现代的江湖,却完全不了解江湖二字的含义,但是真正的侠客是修心兼修天下,方能称之混迹江湖。为了一己之利,着实不配叫江湖人,顶多是社会人。

对!这片,才是打开“江湖”的正确方式

而大圣今天要给大家推荐一部影片,它证明了即使没有长衫和利剑,也照样能拍出侠义凌然的江湖气节,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现代江湖。

这部电影的名字就叫做《一个人的江湖》。

对!这片,才是打开“江湖”的正确方式

影片讲述的是小拳种继承人张小明为了把自己的武术发扬光大,来到大城市闯荡,却发现自己屡屡碰壁,现代社会有太多的利益和诱惑,在发扬武术和谋取利益的选择题中,他最终保持住了自己的初心。

对!这片,才是打开“江湖”的正确方式

这部电影的可贵之处在于没有了枪支大炮,而是赤手空拳地上演了一个少年的成长故事,这是现代武侠片应该具有的符号。

对!这片,才是打开“江湖”的正确方式

其次,影片回归了“人心”的主题,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最先要做的就是保持自己的初心。

对!这片,才是打开“江湖”的正确方式

主角张小明就是每个人的缩影,很多人为了成功不择手段,却没有想过成功固然重要,但是成功的途径更加重要。

对!这片,才是打开“江湖”的正确方式

这也是武侠片的核心,首先要保证自己的初心,才有力量去改变世界,而不是让世界改变你。

正如影片的宣传语所说: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依旧仗剑少年。

对!这片,才是打开“江湖”的正确方式

影片将于6月8号全国公映,这部电影是否能打破甚至改变现代武侠片格局,我们拭目以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