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迪智庫:發展智能網聯汽車操作系統,抓住這三個關鍵點!

赛迪智库:发展智能网联汽车操作系统,抓住这三个关键点!

隨著自動駕駛技術的興起,汽車正日益成為繼電腦、智能手機之後的一種“大型”互聯網智能終端。未來整個汽車硬件架構的改變會帶來軟件乃至底層虛擬化技術完全的改變,而軟件的核心就是操作系統。操作系統可提供人與車、車與車、車與互聯網等全方面的交互功能,是智能網聯汽車的內核和基石,是智能網聯汽車產品差異化競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智能網聯汽車技術發展的制高點。抓緊佈局智能網聯汽車操作系統,對我國在新一輪汽車產業變革中佔據主動,形成智能網聯汽車的先發優勢具有重要意義。

國際巨頭企業搶先佈局

智能網聯汽車操作系統

微軟、黑莓、風河等國際巨頭企業搶先佈局智能網聯汽車操作系統(OS)。

Windows CE:最先推出,性能穩定。微軟早在1995年領先推出了基於Windows CE的Windows Auto項目,進入汽車智能操作系統領域。福特、起亞、日產以及菲亞特等汽車公司都採用基於Windows Embedded Automotive 7開發的操作系統。Windows CE是嵌入式系統的底層系統,具備各種基本的計算能力與數據端口,具有穩定性、可塑性特點以及拓展功能。但隨著移動互聯網的興起,受限於非開放性的影響,起亞已經轉投安卓,福特則選擇在黑莓軟件上打造其Sync 3系統,微軟正面臨汽車企業客戶流失的窘境。

QNX:應用最廣泛,功能安全出眾。黑莓是汽車領域最大的操作系統供應商,目前全球有超過230種車型使用黑莓QNX系統,寶馬Connected Drive、奧迪MMI、奔馳COMMAND等均是基於QNX打造的。QNX以其安全性和實時性著稱,QNX操作系統是第一個符合ISO26262 ASIL D規範的實時操作系統,能滿足數字化儀表盤功能性安全的要求,同時兼顧了數據安全要求,通過了美國軍方EAL4+認證。2016年,QNX發佈了基於ADAS和自動駕駛的全新軟件平臺,期望在自動駕駛時代繼續保持領先地位。全新的QNX平臺——QNX OS for Safety支持自動駕駛系統所需的所有汽車安全完整性等級,具有可擴展性,平臺能夠處理來自ADAS模塊、攝像頭和雷達等多源數據傳感器傳輸的信息。2017年,德爾福與黑莓簽署協議表示,德爾福的自動駕駛汽車平臺將採用黑莓的QNX操作系統。

Linux:開源,適於個性化定製。Linux基於開源代碼,性能穩定、易於裁剪、方便定製,在後臺(服務器和數據中心)操作系統中佔據著領先地位。很多研發能力強的整車企業和供應商在Linux基礎上定製了自己的操作系統。目前,Linux系統佔據大約20%市場份額,推廣主力來自兩個組織:一是GENIVI聯盟,由寶馬、通用、雪鐵龍等整車企業,德爾福、偉世通等零部件企業以及英特爾等170家企業共同發起成立,聯盟推動基於Linux的開源車載系統的普及,聯盟成員可在GENIVI平臺的基礎上自由定製,打造獨特的人機界面。二是Linux基金會,它推出了AGL(Automotive Grade Linux)免費開源操作系統,主要應用在車載娛樂信息系統上,未來將涉足包括儀表顯示器、車聯網、ADAS和自動駕駛等應用領域。

風河:提供端到端解決方案。風河作為英特爾的子公司,主要承擔英特爾在智能網聯汽車佈局中的底層操作系統的開發工作。目前,風河汽車板塊包含三大主營業務:Helix Cockpit,整合了此前車聯網、娛樂信息系統以及顯示屏業務;Helix Drive,對應高級駕駛輔助與自動駕駛的軟件解決方案;Helix Carsync,提供在線軟件更新和雲服務,包括遠程設備管理等。三大領域共同組成了風河2017年1月份推出的Helix Chassis產品,即面向汽車的軟件解決方案。

我國智能網聯汽車操作系統

整體發展滯後

當前,我國汽車智能網聯汽車操作系統發展呈現出兩個方面的特點。

第一,互聯網企業積極佈局,重點強化應用服務能力。

以BAT為代表的互聯網企業已經將注意力轉向智能聯網汽車,依託軟件開發優勢著力打造操作系統。

阿里與上汽合資的斑馬公司已經率先開發出了Ali OS,能夠與車控總線實現交互,並結合場景開發應用,實現了智能駕駛艙、語音交互、車輛遠程控制、車輛狀態查詢等服務,已經在榮威RX5、榮威eRX5、名爵ZS等多款車型中使用。此外,斑馬已宣佈與神龍汽車合作,推出首款搭載斑馬智行2.0的雪鐵龍車型。但Ali OS目前並不是直接“驅動”汽車關鍵部件的操作系統,作為新生代操作系統,它只是一個包含雲端服務的可支撐人機交互和車聯網數據交換的平臺。

騰訊宣佈與廣汽成立合資公司,也有與斑馬公司類似的計劃,在車聯網服務、智能駕駛、雲平臺、大數據、汽車生態方面展開合作,並已於近期開發出智能電動概念車iSPACE以及AI in Car車載系統。

第二,操作系統整體發展滯後,生態圈未能有效建立。

一是我國操作系統整體上發展起步晚,底子薄。由於歷史上的一些原因,我國操作系統的發展起步比西方晚了將近半個世紀。無論是傳統的PC端桌面操作系統還是目前炙手可熱的移動終端操作系統,先入為主的跨國公司均表現出強大的控制力,掌握了大多數的關鍵技術並設置了較高的進入壁壘。而起步較晚的國產操作系統企業總體規模較小,實力較弱,在技術研發投入等方面同國外巨頭差距較大。

二是生態圈未能有效建立,產業鏈亟待發展完善。構建良好的生態圈是推進國產操作系統發展的關鍵。一般來說,形成操作系統生態圈臨界點是實際市場佔有率超過3%,一旦突破該點,市場會自發引導系統開發者、軟件開發者和使用者等各個主體共建生態系統。目前,國產操作系統的國內市場佔有率不到1%,直接導致國產操作系統的生態圈不能有效建立。此外,當前國產操作系統在產業鏈前端發展較快,中後端發展相對薄弱,特別是操作系統開發商數量少,而基於國產操作系統平臺的應用方案則更少,國內操作系統產業鏈亟待發展完善。

加快操作系統技術研發

和產業化進程

針對目前我國汽車智能網聯汽車操作系統發展情況,提出以下三點建議。

第一,打造開源生態,加快操作系統技術研發和產業化進程。

一是提高開源認識,鼓勵相關企業與全球眾多的科研人員、開發者、硬件廠商、應用軟件廠商、集成商一起合作,建設開源社區,打造融合化的自主創新體系,營造汽車操作系統基礎資源共享環境。

二是著眼智能網聯汽車等重點應用領域,設立專項資金,鼓勵相關企業下決心突破自主實時操作系統的技術和應用難關,扶持和幫助國產汽車操作系統企業增強市場競爭力,以利於生態圈的形成。

三是把雲計算和網絡化等環境下的汽車操作系統的研發確立為新的發展方向。積極鼓勵國內汽車操作系統相關企業加快轉型為雲計算服務提供商,從而在雲計算時代獲得新的競爭優勢。

第二,制定國產化路線,加強對國產汽車操作系統應用推廣。

一是積極制定國產汽車操作系統應用推進戰略,明確時間表和路線圖,制定完善應用替代推進政策及政府採購政策,以黨政機關汽車操作系統國產化為帶動,加快重要領域汽車操作系統國產化。

二是推動商業模式創新,鼓勵企業在遵守開源軟件許可證協議的基礎上開展商業運營模式創新,採取產品免費、應用服務收費等商業模式,加快國產汽車操作系統佔領市場,吸引更多應用開發者豐富應用生態。

三是圍繞“操作系統+應用軟件與數字內容服務+智能網聯汽車”的產業生態系統,逐步構建整車企業、零部件企業、系統軟件開發商、網絡運營服務商、數字內容分發商、應用軟件開發商、內容服務提供商等廣泛參與、合作共贏的應用推廣體系,構建良性的生態環境。

第三,強化信息安全,提升國產智能終端操作系統的信息安全水平。

一是加強對國產汽車操作系統安全可控關鍵技術研發和創新,對從內核、通用算法庫、圖形交互系統到應用框架等操作系統安全涉及的所有層面進行深入分析和研究。二是充分利用好第三方檢測、認證機構資源,建立操作系統補丁情況更新、漏洞信息通報、安全漏洞分析、安全應急處置等技術協調及通報處理機制。

作者徐可、趙世佳,供職於賽迪智庫裝備工業研究所

赛迪智库:发展智能网联汽车操作系统,抓住这三个关键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