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扒教育的本質:讓懵懂小孩變為天之驕子的原因到底是什麼?

文/獨孤傷

1

今天來聊聊教育的本質這個話題。

說到本質,我們認為的是一件事情的本來面目是什麼樣的。

比如,化學變化的本質是物質分子打破為原子再重新組合成新物質分子。

那麼與之相類比,教育的本質就是把一個孩子從無知變成有獨立性的人。

但這並非是最深層的解釋。

在教育之前,幾乎每一個孩子都是一張白紙,乾乾淨淨,心靈純潔,我稱之為“懵懂小孩”。

而在教育之後,幾乎每一個孩子都可以做出自己的判斷,但不一定有足夠的能力和獨立的思考。

而真有能力和獨立思維的人,幾乎都是“天之驕子”。

那麼,在讓“懵懂小孩”向“天之驕子”轉變的過程中,什麼因素是起決定性影響的,這對於我們理解教育的深層本質會有非常大的幫助。

2

讓孩子不再懵懂,開始走向獨立的最關鍵的因素,是家庭。

家庭裡最重要的是什麼?是夫妻關係的和睦,因為這是一個家庭建立的基石。

而在夫妻關係的基礎上,有第三個成員--孩子的增加,於是誕生了第二種關係,親子關係。

夫妻關係和親子關係,構成了家庭的全部,這兩個關係的好壞,對孩子一生的成長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親子關係意味著孩子會學習父母,而父母的性格、習慣、行為、思維、情緒等方面對孩子直接影響,比如父母的一些舉動會被孩子默默效仿。

夫妻關係意味著孩子會受到家庭整體環境變化所帶來的影響,因為夫妻關係不和睦,意味著家庭和諧的根基出現動盪,孩子的成長就會帶來一定不確定性。

比如夫妻爭吵,孩子會被冷落一旁,而如果爭吵激烈,就有可能父母把氣撒在孩子身上,造成比較深的心靈傷害。

3

家庭對孩子的影響這麼關鍵,不僅僅體現在家庭關係上,更體現在父母的眼界、學識、資歷等,這有個實際的案例,比如2017年的北京高考文科頭名熊軒昂。

還記得去年熊軒昂接受採訪時,說了一段引爆網絡的話,大意是:

“現在很多孩子都是家裡厲害,自身又有能力,像我就是中產家的孩子,生活在北京這種大城市,享受更多教育資源,這決定我在學習上能走很多捷徑。”

這段話被很多人奉為圭臬,認為父母有能力把孩子送到好學校讀書,享受優勢教育資源,是父母對孩子的最大的影響,這顯然太片面。

父母讓孩子接受好的教育,只是父母影響孩子成長的一個手段而已。

父母自身的真是能力,比如對教育的理解,對學習習慣的培養,對知識學習的輔導,對未來的規劃等等,才是真正讓孩子變得出眾的主要原因之一。

比如熊軒昂的父母是外交官,素質高,見識廣,而且還給他創造良好的家庭氛圍,潛移默化影響他的習慣和性格。

4

通過上面的分析,可以對教育的本質做一個總結:

教育是一個把孩子從無知變獨立、從懵懂變優秀的過程,其本質是外界對孩子的思維、心靈、性格、能力等方面的全方位影響和改造。在這個過程中,最關鍵的因素是家庭,夫妻關係和親子關係都會對孩子產生影響,而父母自身的能力、資源、見識等也是讓孩子變得優秀的主因。

當然,一個孩子的成長並非僅靠家庭這一個因素,學校、社會,包括孩子在具備獨立意識後所進行的自我反思等行為,也會對教育有所影響,甚至很深刻。

可見,教育的確是一個系統工程,難以歸納為單一或少數幾個因素,這也是教育的“魅力”。

不過,筆者想強調一點,父母的起點是孩子的起跑線,這句話不是空穴來風,家庭尤其是父母對孩子的作用一直都是最主要的,即使是孩子上學也未必改變。

所以,作為新時期的父母,擔子還是很重。

孩子尚未成功,父母仍需努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