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花一百美元跟在中國花一百人民幣一樣嗎?

俠客朗道

我想,這裡有兩個問題,一個是匯率與購買力平價問題。一個是物價問題。從匯率來看,匯率與購買力並不一致,所以,我們判斷一個國家真正的經濟勢力應該從購買力平價衡量,美元與人民幣購買力平價指數是一比五左右,就是說在美國花一百美元購買的商品和服務,相當在中國花五百元人民幣購買的商品和服務。這是一個綜合購買力,不是其它回答只有一個商品購買力。我們消費並不只是商品,還有服務。中美兩國在消費結構中間,真正的差距是服務業的消費佔的比例不同,美國經濟服務業佔比達到百分之七十以上,服務業大多數是非貿易品,就是說大多數服務供給對像是國內消費的人群,它產生的巨大產值來自於國內居民的消費支出。許多人說美國的物價並不貴,行動商品都比中國便宜,可是美國人大多數消費支出不是購買商品是購買服務,我們看物價水平,看購買力水平,為什麼不看美國的服務業價格?別忘記,人價也是價格,人價是重要的價格,人價就是工資,工資收入高,由人價成本支配的服務業,你還能夠享受低工資廉價勞動力服務的福利?

說到這裡,我有一個想與看回答的網友分享一個感受,就是服務業價格越來越貴,消費得讓你心痛。前幾天 ,我有一雙皮鞋,深桶裡面帶毛皮的那種,冬天穿著熱和,脫幫了,因為幫和底都是很好的,捨不得扔了。我拿皮鞋匠讓他把脫幫重新上一下,他說你扔了把,如果給你做好,你花的價格你還不如重新買一雙。我老婆昨天搞了一次發,花了四百,還說給的是優惠價,這樣的錢,不夠吃十幾天伙食費了嗎。經濟在增長,收入在提高,我們現在不正在經歷美國正在遇到的情況嗎?美國的醫療服務產值就佔它的GDP百分之十五,加上藥品,它對應的老百姓看病支出是多少,你比較了嗎?


洋子146465305

一百美元比一百人民幣經花。在美國城市,購買水果蔬菜和各種普通服務(飯店、打車、住宿、水電工、理髮等等)的時候,大概相當於100-200人民幣。

當然,如果買手機,筆記本電腦、肉類、汽車,汽油、看電影、買衣服和包,相當於600到1500人民幣。

火雞很便宜

中國風食品



很多讀者們可能覺得,衣服,包,手機,筆記本電腦、汽車多重要啊,各種服務醫療教育有那麼重要麼?這種重實物輕服務的百姓心理很普遍。但是如果您仔細想,就會發現,服務業才最重要!畢竟美國的GDP絕大多數都是服務業!人是社會里的動物,離不開交往,離不開享受社會服務!

另外,美國人基本沒有存款,所以他們的感受感受來說,100元比中國人感受100人民幣多很多。

我2013年在美國波士頓的哈佛大學的哈佛醫學院作公派訪問學者一年,深有體會。我經常逛波士頓的中國超市和其他超市,下面是我拍的波士頓的物價。裡面LB(lb)是英國和美國的重量單位“磅”的簡寫,一磅比一斤輕一點。EA=each 每個。

如果大家有什麼感想,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










司大勇

還是有些許差別的吧。。

先說說生活品的差別。

我有朋友在美國生活,據說美國的海鮮很實惠,而且都是超大隻又新鮮。但中國的話,海鮮的價格一直是比較高的,當然如果去一些沿海城市,有相關渠道的話,還是可以品嚐到美味又新鮮,價格也可以的海鮮產品的,就是比較麻煩。

美國的超市可以買到很多東西,基本上逛一圈超市什麼都買好了,但是一些中國的特產的食品就會比較貴,畢竟對美國而言,那些屬於進口產品。

而在中國,近幾年,各種新零售模式的開展,超市也漸漸發生著改變,但是中國的超市產品總不是那麼充足,可能由於中國人對於生活的要求比較高?就吃而言,中國的美食種類繁多,是美國遠遠無法相較的。

再說說物價。

100元人民幣在中國是什麼概念?逛次超市可能都不夠,去趟菜場就用完了,這說明了現在中國的物價已經到了一個程度,100元人民幣並不能維持太久的生活。

美國呢?

1美元等於6元多的人民幣。雖然說中國與美國的貨幣匯率不同,工資當然也是不相等的。但在美國生活的朋友說100美元比100人民幣經用多了,海鮮都是按磅來算的,價格還便宜。100美元可以買很多生活用品,比100人民幣在中國耐用多了。


環球老虎財經

不一樣。美國花100美元可能更舒服。

這個問題,顯然有一點小小的陷阱:在美國花一百美元跟在中國花一百人民幣,這指的是實際購買力而不是匯率。

如果是匯率,大家都知道,今天就是1美元=6.3325人民幣。上網查一下就知道。

實際購買力,那就是指在美國花100美元,與在中國花100人民幣所購買的產品或者服務,差別大麼?

還是有差別的。100元,肯定不是購買高檔汽車或者奢侈品這樣的高消費,因為奢侈品方面,中國比美國要貴!很!多!100元主要是吃飯或者買衣服這樣的。

我們先從吃飯說起:

早餐:

在美國,早餐大概是一塊麵包+一小杯飲料=1.45+1=2.45(美元)。100美元吃早餐大概可以堅持40多天。

在中國,早餐大概是一杯牛奶+一塊肉包=3+2=5(人民幣)。100人民幣大概吃早餐,可以堅持20天左右。

午餐:

在美國,美國人的午餐是三餐中最簡單的,常常是吃些蔬菜(vegetable)和三明治(sandwich)、漢堡包(hamberger)或者意大利餡餅 (pizza)、熱狗(hotdog),再加一杯飲料(beverage)。 午飯經典套餐“四菜一湯”,4.5美元一份,100美元能吃20多天。

在中國,100人民幣,省一點的話可以吃10天——蘭州拉麵,稍微超標——拉麵店裡的炒麵——就只夠七八天。吃沙縣小吃的話,差不多也是接近十天。

美國:100美元可以買大概20個巨無霸、30加侖牛奶、30多箱可樂、20多磅普通牛肉,去一般的餐廳吃3-4次,中國式自助餐10次。

中國:100元大概可以買兩箱牛奶,三箱可樂,兩斤牛肉,去一般餐廳吃飯一次左右,自助餐3次左右。

哈根達斯:在美國7美元/桶,100美元吃到你胃痛。在中國,買哈根達斯冰淇淋,貴到你心痛:一根28元——548元,應有盡有。

然後說說常規服裝。

美國人最流行的就是T恤+牛仔褲。

比如CK的T恤,從十多美元到幾十美元都有,而且動輒4折;2折的。100美元可以買兩件甚至更多。

CK在美國,相當於班尼路在中國。班尼路的價格大概是從39元--399元都有。100人民幣也可以購買2件,117元/3件。(今天在京東上查到的)。

美國汽車加油:3.14美元/加侖;100美元可以加30多加侖,1美製加侖等於3.7854118升,100美元能加多少升,自然就清楚了。中國大概是6.9元/升,100人民幣可以加14升。

但如果是去美國飯店吃飯,給服務員的小費要很高,要佔整個消費的10%左右。因為美國人工非常貴。

換句話說,美國除了人工比中國貴,其他都比中國便宜。

所以在美國花一百美元,比在中國花一百人民幣有可能享受到更多服務或者產品。


波士財經

您好,這需要看實際購買力與居民收入支出比。在國內,如果按照一家三口人,一天三餐,加上其他額外消費,一天最實惠的消費需要100-150元人民幣,一個月下來大概4000元人民幣。至於美國方面,如果在外面吃飯,加上小費、稅收,大概三個人不低於60美元一天。不過,如果到超市買好一週的食品,摺合大概150美元的價格,一個月下來600多美元即可,摺合人民幣大概3600元左右。不過,從家庭收入情況來看,國內普通家庭夫妻倆月收入合計大概一萬元,而每月3、4000元人民幣生活成本,大概佔據30%以上開支。對於美國家庭,普通家庭夫妻倆平均月收入約5500美元,按照外出吃飯成本計算2000美元一個月,佔據家庭開支35%左右。但是,如果按照超市比較實惠的做法,一個月生活開支大概600美元,佔比家庭開支大概10%。與之相比,美國家庭生活開支上略有優勢,但對於兩地而言,依舊承受高房價的壓力,只不過中國一線房價更高,而國外需要繳納一定比例的地稅,兩個國家真實生活開支情況利弊不一。


郭施亮

對於這個問題,首席投資官評論員李睿陽認為:

根據題主的這個問題,我認為這裡面的“一樣”可以指的是“購買力”。如果從這個層面來進行理解的話,在美國花100美元和在中國花100人民幣應當是不一樣的。筆者沒有在美國生活過,所以這裡拿英國的例子來做比較。

筆者在英國上學的時候很喜歡喝牛奶,經常去Tesco或者Sainsbury’s買牛奶。印象裡面,在英國,一瓶500ml的牛奶鮮牛奶(保質期很短的那種)應該是還不需要1鎊(大概是0.85鎊的樣子),而在中國的話,一瓶500ml的牛奶(非鮮牛奶)就要大約5元。

當然,由於供需關係的原因,牛奶在英國可以說是特別便宜的。那麼我們舉另外一個常見的例子:巧克力。16顆包裝的費列羅,在英國大概賣4鎊,而在國內呢?50元人民幣。

以此類推,在美國花一百美元跟在中國花一百人民幣並不一樣,原因就在於其能買到的東西完全不同。


首席投資官

這不僅是一個關於購買力與物價水平的問題。首先這裡就不犯軸去討論具體區域了,比如拿中國農村和美國城市相比,那100塊在中國偏遠地區還是能揮霍出土豪的感覺的,唯一的問題就是……大哥真的沒有什麼好東西能賣給你。


所以關於美國花一百美元VS中國花一百人民幣,除了涉及貨幣的購買力,地區的物價水平之外,還涉及到這個美國和中國的生產水平,也就是想要某個東西,花錢是不是就能把事情辦咯。就這三個方面來說,在美國花一百美元,跟在中國花一百人民幣,百分之百一定以及肯定是不一樣的。

首先從購買力方面來說,美元的購買力肯定是強於人民幣。


從一些側面現象來看,美國的ATM機提款面額是20美元,中國的提款機是100人民幣。這是什麼意思呢?你可以詳細提款機的設定是,取一張錢出來能滿足一個基本家庭(三口之家)的一頓飽飯。


物價水平也反應了這點。由於機械化水平高,美國除了人工勞力比較貴以外,東西是賣得比較便宜的。衣食住行,在美國都是幾美元能夠搞定一樣東西的,名牌的話可能就幾十美元,中國則要翻好幾倍。


像牛肉、水果、蔬菜、牛仔褲這些基本的物品,都是幾美元能夠買到的。一個出國的朋友就感慨,100美元在超市,真的能買到超多東西。而由於中國消費模式、物流體系仍在發展當中,能夠在一個地方買到所有東西的(樣式選擇多)的區域,不多。


所以你可以理解成,(大概率上)一百美元在美國能辦更多事(買到更多類型的東西)。

怎麼說著說著,好像感覺在中國的日子過得很慘似的?先別悲傷,不管是之前提到的購買力,或者物價水平,都是相對的,這些都跟你的工資水平是掛鉤的。


在經濟學上有種邊際效應,就是當達到某種邊際的時候,投入越多,產出越少。你可以把它理解成為彈性,屌絲一點,就能理解為滿足感。100不管是美元還是人民幣,其實都是在想基礎生活消費需求水平。


我們假設在某個區域,能夠滿足基礎消費的月薪是10000,那麼月薪4萬隻是能過得再好點而已,除了基礎消費需求之外大宗商品消費,比如化妝品、首飾、房子、車子。雪中送炭的滿足感,肯定是要高於錦上添花的。


而美元雖然購買力強,物價水平較低,但工資水平也並不會太高。之所以能夠滿足更多的消費需求,是因為作為成熟的商業社會,美國確實形成了良好的資源配置體系,不管是錢、物、信息、人才,都能出現在最需要的地方。

話說現在的零售行業,就是在減少資源配置過程中的這些損耗問題。不過另一方面雖然很多人都在抱怨工資老是趕不上物價,一個月下來都存不了多少錢。但雖然大宗商品消費不了,滿足基礎的生活需求,在大城市保證一定的生活質量,還是沒問題的。並不會因為貨幣的購買力差,物價太高而過得慘兮兮的。


小白讀財經

討論這個問題前,請先放下你腦袋中的匯率執念。1美元大於等於6人民幣,大家都清楚。

但中美工資可不是這種差距,不是我們掙3萬人民幣,老美只掙5000美元。而是老美掙5000美元,我們最多掙10000人民幣。所以說100美元對於美國人和100人民幣對於我們,在收入佔比方面,感覺上其實應該差不多。

不過,如果有兩國生活經驗的人會發現,在美國花100美元,感覺比在國內花100人民幣經花,也就是能買到更多東西。

去年我在洛杉磯爾灣生活。比如,在超市購買1磅牛肉大約5美元,1磅桃子大約2.99美元,(1磅大約等於0.9斤)。買兩斤牛肉+兩斤桃,在美國只需要不到20美元,而在中國需要將超過100人民幣。




再如,最好的大櫻桃,1磅5.99美元。所以,老外每週末在超市購物,滿滿一大車日用,基本上也才200多美元,而在國內買這些,基本花掉千元。



在美國生活,如果一家三口平時自己做飯吃,偶爾外出吃,一個月只需要1000美元足以;而在中國無論哪個城市,一家三口自己做飯吃,大約3000人民幣。飲食如此,更別說服裝,汽車,更是比中國便宜得多。

…………………………………………………


史晨昱

這個問題其實有兩種解讀:

一是100人民幣和100美元(目前635元)的購買力的絕對相比。

二是100人民幣和100美元的相對比較,也就是假定在各自的收入中所佔比較相當的情況下,其購買力比較。

關於前者,我不想我說,可以參照其實回答《美國物價有多便宜》。

下面我想重點說一下第二種情況。

很多人初出國,購物時總是喜歡換算成人民幣。

我也一樣,十幾年前,我被公派到倫敦工作過一年,剛到那兒,買東西時總是要換算成人民幣,於是感覺什麼都貴,尤其是蔬菜。那時,國內的大學給我發的補貼是600英鎊,通常生活費一個月100鎊就足夠了,我的同事,在南安普頓大學,她說自己一個月幾十英鎊就夠了。

付房租時,看到我從國內帶的面值100英鎊,七十歲的房東老太太驚呆了,說她很多年都沒有看到這麼大面值的紙幣了。

當然,這一點,可能原因在於,他們用支票很普遍吧。

後來,剛到美國也是這樣,過了一陣就不換算了,因為我感覺到,100美元也就不過是100元人民幣而已。從這個角度,也就是第二個情況,100美元比100元人民幣耐用多了。

作為一個普通人,更關注過日子的日常消費。感覺現在在國內去一次超市,不花個大幾百塊買不了什麼,而在美國,100美元可以買不少日常用品、基本生活用品。

不知對其他人怎樣,至少在我,100美元在美國,比100元人民幣在中國值錢多了。老師節給老師送禮品卡或者買禮物,不能超過25美元,聽說多了就是行賄,老師不敢收。每次老師都會專門寫感謝信,經常還會告訴她用這個買了什麼。

在北卡的杜克大學附近住時,後為芝加哥大學附近住時,治安不大好,通常會帶20美元防身,有人搶劫或行乞了,打發了事。

車子、名牌衣物等奢侈品國內貴多了,對普通老百姓意義不是很大,我們看看日常消費品。

總體上說,美國人工貴,基本生活品很便宜,而國內剛好相反,這一點在中、美兩國的沃爾瑪轉一圈就知道了。

剛從芝加哥搬到加州時,朋友就給我介紹了哪個店買水果蔬菜便宜,哪個店買肉便宜。從我們家的日常購物來看,在聖地亞哥,從家門口的Vons到華人超市、韓國人超市Zion、清真店、costco都會買。

西紅柿,韓國超市打折時的0.5元到Vons 1.99元都買過,蘋果,從0.5元到1.99元,質量看不出明顯差別。這裡說的都是磅,相當於0.9斤。

豬肉買過0.89元——2.99元一磅,帶骨羊肉costco的大包裝,4.99一磅,清真店裡通常2.99元\\3.99元,特別活動時1.99元也有。

韓國店的水果蔬菜都便宜,做活動時,新鮮的橙子1美元5磅,3磅,常有,就是經常我們說的進品橙子。剛去時,發現朋友一買一在兜,榨汁喝。

以前在北卡、芝加哥時,水果、蔬菜都要貴一些。顯然也地域差異,加州的農業發達,農產品就便宜些。

因為人工貴,在美國的餐館吃飯,絕對比較比國內貴,但是相對於收入還是便宜的。我們家三口,喜歡光顧的中餐館、意大利餐廳、red lobster等,通常7、80元吃得就很滿意了。當然,“滿意”是一個主觀感受非常大的詞,這只是我的個人感受,沒粗暴“代表”他人。

一直不明白,為什麼國內個人很少用支票?是不是因為造假容易?


方立在加州

可以肯定的說不一樣,美國的ATM機上面最少可以取出20美元,在中國最少只能取出100人民幣。而且在美國如果購買一般的食品和衣服等,100美元的購買力是非常強的。甚至有人都說:晚上在美國兜裡要揣20美元,以便遇到劫匪的時候保命。當然,在美國如果你要使用人力服務,費用就會直線上升,但是一般這類服務美國人都會使用支票支付,所以日常生活中美國人拿100美元就是鉅款了。但是,在中國你拿100人民幣,可能買不到什麼東西,但是卻可以購買一些服務。所以綜合來看,在美國化100美元,還是要比中國化100人民幣值錢的多,但是基本上也不可能達到按匯率折算的效果。比如我當時在美國做訪問學者的一年,每月300美元購買食材,自己做飯,吃的非常好,但是如果你按照匯率計算也達到了接近2000人民幣了,即使你在國內,自己做飯也一定不比美國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