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春花:不同的文化決定經營模式

陳春花:不同的文化決定經營模式

導語:不同的文化蘊涵著不同的經營模式。歐洲注重人本自由和設計,在此基礎上表現出強勁的滿足個性特徵的差異化能力;美國強調技術和創新,在此基礎上表現出強勁的技術產業化的能力;日本強調品質和服從,在此基礎上表現出強勁的成本和品質能力。

學生們曾希望我總結日本企業和美國企業以及中國企業的不同,希望能夠得到中國企業以什麼樣的模式成功的結論。

雖然直至今天我還沒有很好地做出歸納,但是這個問題讓我思考了另外一些問題,那就是美國、歐洲和日本這三個區域在經營上的區別,導致這三個地區擁有了各自不同的發展空間。

1

歐美日不同的經營模式特點

陳春花:不同的文化決定經營模式

歐洲地區一直以品牌和精品作為自己的專長,也正因為歐洲的很多企業都是品牌企業,同時貢獻許多奢侈品,所以歐洲所選擇的服務對象是更在意高附加價值的消費區域。

可以簡單的理解為,歐洲成功的原因就是確定為精英消費,或者叫做奢侈品消費。也就是說,歐洲選擇消費中以奢侈品作為方向的人群,在附加價值上創造出奇蹟。香水、汽車、服裝、美酒、手錶以及各種個性化獨特的生活用品,歐洲所創造出的品牌讓這一類人群可以彰顯自己的身份以及與眾不同的感覺。

美國選擇了另外一個方向,把技術帶來的創新轉化為產品。因而美國的成功在於把奢侈商品藉助於技術手段批量生產,讓本來只有少數人可以享用的產品讓更多的人能夠享用。美國的經營特色就是使奢侈消費成為大眾消費,因此美國擁有了比較之歐洲品牌更大的消費人群。

而日本的成功則是物美價廉。日本企業藉助於更快的技術轉化能力以及獨特的成本與品質文化,使得產品能夠更加大量生產並且價格低廉,這樣就使得大眾消費的產品可以普及消費,從而擁有比美國品牌更大的消費人群。

陳春花:不同的文化決定經營模式

如果我們選用一個分佈的方式來比喻,可以說:歐洲是面對 15% 左右的奢侈品市場,精品模式是歐洲的成功策略;美國人把奢侈品產業化,使得 40% 左右的人能買得起,精品大眾化是美國成功的策略;日本人更成功地讓這些產品以更低的成本生產並確保品質,這樣就使得超過 60% 左右的人能夠購買,物美價廉是日本成功的策略。

也許這樣總結不見得合適,但是這說明不同的文化蘊涵著不同的經營與管理模式。

歐洲注重人本自由和設計,在此基礎上表現出強勁的滿足個性特徵的差異化能力;美國強調技術和創新,在此基礎上表現出強勁的技術產業化的能力;日本強調品質和服從,在此基礎上表現出強勁的成本和品質能力。

2

中國企業經營模式,路在何方?

陳春花:不同的文化決定經營模式

那麼中國企業應該採用什麼樣的策略,同時又是以什麼經營特點贏得屬於自己的消費人群呢?

目前我還無法確定,但可以確定的是:中國企業如果最終取得成功,也同樣需要依賴於中國的文化與經營及管理的結合,只有這三者的契合,中國企業成功的模式才會找到。

我想也許這個模式或許可以用「平民化」來概括。相對於上面談到的歐洲、美國和日本,中國企業也許應該想辦法讓 80% 左右的消費人群受益,這樣就可以找到自己的成功模式。今天互聯網技術背景下,中國一些互聯網企業的成功,或者可以說明這一點,因為互聯網企業的確提供了服務於更廣泛消費者的「平民化」模式,並獲得了一種強勁的增長。

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裡,中國企業學習歐洲、美國或者日本成功的經驗,但是一直學習是無法擁有自己的模式的。這也使中國企業一直在困惑中搖擺,有人說向歐洲學習,有人說向日本學習,還有另外一些人堅持應該學習美國。這三種說法都有各自的道理,但是在管理上始終需要明確的是,必須理解自己的經營背景和管理背景。今天,藉助於互聯網技術、藉助於中國經濟40年的發展,可以看到一些中國企業走出了自己的發展模式。

我相信每一個區域發展的成功,都有自己很明確的原因,其中非常重要的因素是文化、人們的價值取向以及行為選擇。

陳春花:不同的文化決定經營模式

美國崇尚變化和創新,日本一直崇尚武士道精神,歐洲崇尚與眾不同,這些公眾的價值取向決定了產品的內涵和管理的風格,也使得經營模式有所不同並取得成效。

因此,

挖掘中國文化中明確的價值取向,並讓公眾的價值取向與經營和管理結合在一起,充分發揮自己文化的作用,就一定可以找到屬於中國的經營模式。(本文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