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員陳建斌:遇到孟京輝是人生轉折,中國電影只會自娛自樂

1970年初夏,陳建斌出生於新疆烏魯木齊的一個小村裡。因為高考落榜,他曾待業兩年,恰好遇到中央戲劇學院到新疆招生。18歲那年,他坐上火車,成了“北漂”,

從王府井大街走到首都劇場,看著玻璃櫥窗裡貼的北京人藝演出廣告,他心想這太有意思了,“什麼時候我能做這個事,該有多好。”

演員陳建斌:遇到孟京輝是人生轉折,中國電影只會自娛自樂

陳建斌 攝影/郭延冰

遇到孟京輝成為人生轉折點

帶著這個夢想,兩年後,他考入了中戲表演系,沒想到畢業後的那些日子成了他人生中最焦灼的階段。“我是個老派的人,是那種需要在深山裡苦練武功,練成後會名動天下的人。”現實是,他連做演員的機會都沒有,他不善於“應酬”,不會自薦,要留在北京只有一個途徑——考研究生。眼看著同班同學李亞鵬、王學兵因為參演影視劇已小有名氣,他說,他感到的不止是焦急,更多的是絕望。

直到研究生讀到了二年級,本已做好留校任教準備的陳建斌遇到了孟京輝,遇到了改變他一生的話劇《一個無政府主義者的意外死亡》。“迷茫彷徨的心態其實一直都有,但直到這部話劇的出現,我才有了自信,覺得可以做個好演員。”

2003年,33歲的陳建斌憑藉電視劇《結婚十年》,拿下第24屆電視劇飛天獎優秀男演員獎。“大器晚成”成了別人經常拿來形容他的詞彙,但陳建斌卻認為那一刻他已知足,

“說實話,我一個農村小孩,從影迷變成演員,還演了這麼多戲,我真的很滿足了。”

而之後的《喬家大院》、高希希執導的《三國》,讓陳建斌成了家喻戶曉的演員。為了詮釋《三國》中的曹操,他花了兩年時間研究,“我發現有很多曹操自己寫的東西,這才是我應該去研究的內容。當讀到他的《蒿里行》時,我確信,對他的理解沒有錯。歷史上對他有誤解,他如果這麼壞怎麼能寫得出來這些詩?他給妻子留下的遺囑甚至交代了以前用過的香剩下了多少、不要浪費,他有雄才大略,也有柔情。睡覺會打呼嚕,會和老婆吵架、和兒子玩耍,我想展現的是一個全面立體的曹操。

在他看來,藝術創作需要的是破壞規律,只是更多的人習慣於這些規律。

演員陳建斌:遇到孟京輝是人生轉折,中國電影只會自娛自樂

電視劇《喬家大院》 圖/視覺中國

劇本都太差,不如自己做導演

因為總是一副嚴肅臉,晚輩喜歡尊稱陳建斌為“陳老師”。至今很多人都會提起,早年在拍攝《喬家大院》時,因為陳建斌總是改劇本和蔣勤勤鬧僵的往事。蔣勤勤回憶當初曾以為是對方刻意刁難她,“我準備了一晚上的臺詞過來就讓我改,而且馬上要拍了,真是蒙了。”陳建斌則認為,“我所做的這一切都是在導演同意下做的,導演肯定覺得比原來好,後來演一演,她(蔣勤勤)也覺得挺過癮的。”

片場裡,他永遠是那個不合群的人,拍攝《甄嬛傳》時,導演一喊停,妃子們趕緊聚在一起嘮嗑,皇帝卻被晾在一邊看書,或者躲進房車裡琢磨劇本。他的導演處女作《一個勺子》就是在房車裡寫出來的。

問他做導演是為了順應潮流嗎?“因為(一些劇本)實在看不下去了,所以還不如自己上。我從不諱言這一點,也不怕得罪人。看中了小說,很想拍,就把它變成作品,這哪裡難了。”到了今天他依舊認為中國電影最大的問題出在編劇,“並不是說要弄個IP或噱頭,

電影的本質是人看人,光和影子裡講的是人,一個豐富的、鮮活的、深刻的人,看的時候才會覺得有意思,心靈才會得到滿足。

演員陳建斌:遇到孟京輝是人生轉折,中國電影只會自娛自樂

電視劇《甄嬛傳》

他說,表演首先要有好劇本,有生動的角色讓人去全力以赴,就像他的偶像丹尼爾·戴·劉易斯,演過很多戲,但真正打動觀眾的角色不超過四個,但偏偏這四個換了任何人都演不了,因為他用自己的一生在準備,“很多演員是用幾十年的生活去等待一個瞬間,而不是為了拍一部戲才開始準備、體驗生活,說這些是刻苦?反倒讓我覺得出來的電影依舊是雜耍,電影和哲學、科學一樣,是個單獨的學科,要上升到藝術高度就要有人為它獻身。”言語間,他也透露出對國產電影的焦慮,“我們有這樣的編劇、導演、演員嗎?如果有,我們的電影在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都會受歡迎。其實呢,

我們只能自己在這裡弄個高票房的熱鬧,有本事去別的地方試下。”(新京報 周慧曉婉 有刪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