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高考即將開始填報志願,你需要知道這些!

2018福建高考填報志願時間安排表:

福建高考即將開始填報志願,你需要知道這些!

福建高考即將開始填報志願,你需要知道這些!

福建高考即將開始填報志願,你需要知道這些!

很多考生和家長可能是第一次接觸高考填報,所以都無從下手,不知道如何更好的選擇高校,那麼我們就填報志願需要注意哪些進行陳述下。

將個人興趣與社會需求相結合

如何填報志願才是科學的?有人認為,填報志願應該讓分數最大化、院校“最牛”化,也有人認為應從人生定位、發展角度考慮,選擇符合自己發展定位的院校。泉州華僑大學招生處副處長黃海清認為,其實兩者都應兼顧,不能一味考慮某個方面,否則就會有失偏頗。填報志願要將個人興趣與社會需求結合起來。考生一方面應根據個人興趣、愛好、特長,特別是個人職業生涯規劃來合理選擇專業,另一方面也應將個人的選擇和國家的現實需求結合起來,只有將個人發展與社會發展綜合起來考慮,才能在成就“個人夢”的同時,融入構築“中國夢”的偉大實踐當中去。

綜合了個人興趣及社會需要,接下來我們要來具體實施下如何篩選我們需要的資料。

查找、羅列擬填報學校信息

市招辦介紹的具體做法是:依據本人的分數排名和意向,按批次查找。建議多羅列出一些不同層次的學校,以便篩選。比如一些比你位次好的、跟你差不多的、比你差一點的,或者用來“保底”的,都多羅列一些,並把這些院校的資料適當做記錄,也可以製作表格,讓資料信息更直觀地呈現在你面前。

查詢的渠道是:1、《福建招生諮詢(志願填報指南)》;2、“學信卡”數據庫;3、有關高校的網站。“學信卡”數據庫是福建省教育考試院唯一的官方數據來源,也是教育部指定的唯一權威數據庫。

瞭解高校錄取原則

考生在瞭解自己選報高校的錄取線之後,需再進一步縮小範圍,捨棄不合適的,留下心儀高校,逐一上高校網站詳細瞭解各所高校的錄取原則。

錄取原則主要從高校招生章程瞭解,重點了解下面幾項內容:(1)高校專業投檔方法;(2)專業對身體條件是否有限制,如有的專業要求身高;(3)是否有單科成績、外語口試要求等。

此外,從錄取的流程看,考生從投檔到錄取,一般分兩步走:首先,由省考試院投檔到高校,然後,由各高校自行安排專業。

在這裡要提醒考生的是,省考試院在投檔時,只看考生填報的院校,不看填報的專業。如,某高校錄取100人,投檔比例是1∶1.05,那麼省考試院只會從報考這所學校的考生中從高到低排列出105人投給高校。所以,“填報某校比較冷門專業,則有可能增加被錄取的機會”這種觀點是錯誤的。

而一旦被投檔到高校,對高校來說,都是第一志願。因此在平行志願,不要理會一些高校提出的“一定要在第一志願填報”要求。

一般來說,平行志願中,省屬高校的投檔比例是1∶1,部屬或省外高校按1∶1.05投檔。不過,越來越多的省外高校承諾只要進檔並服從調劑,便不會退檔。關於這一點,考生可諮詢高校。

“吃透”各種志願填報要求

熟悉了心儀高校的招生情況和政策後,考生還要做的一項重要功課,就是“吃透”高招各種志願的填報要求和近幾年各類招生的錄取情況。

對於廈門考生而言,“面向廈門”的招生計劃值得特別關注。提醒考生,“面向廈門”的招生對象雖指廈門考生,但有兩個條件缺一不可:一是考生的戶籍在廈門,二是考生必須在廈門報名參加高考。

據瞭解,高招錄取是依據考生號,如果在外地報名參加高考,考生的考生號不屬於廈門段,那麼就會被退檔。而這類考生一定要充分意識到填報“面向廈門”招生的危險性,因為如果被退檔,考生將不能再參加本批次錄取。

需要注意的是,有面向廈門招生計劃的學校,一般會在校名後的括弧內註明。

理清各科類具體的投檔方式

在填報志願前,需要考生理清的,還有高招各批次的錄取原則。因為錄取過程中,針對不同的科類,有不同的投檔方式。

通俗地說,比如某個考生的檔案同時符合ABCD四所院校的招生要求,那麼省考試院就會將該考生的檔案同時投給這四所學校,之後,由院校根據招生原則進行預錄取。假設ABC三所學校都預錄取了該生,D校未進行預錄取,那麼考生最後也不會同時收到3張錄取通知書。因為省考試院會按高校的招生計劃和招生原則進行自動匹配,最終完成錄取。

因此,一檔多投就要求考生詳細瞭解所報學校的錄取規則,因為每所學校都有自己的錄取規則,比如某個考生雖然考分挺高,但是按照某校的規則可能沒有太多優勢。實行一檔多投,考生可以填報多個志願,把志願用足,就是為自己獲取最大利益。

跟往年一樣,今年在高考志願填報中,平行志願仍是“主流”。所謂平行志願,即一個志願中包含若干所平行的院校。平行志願按照“分數優先,遵循志願”的原則進行投檔,對同一科類分數線上未被錄取的考生按總分從高到低排序進行一次性投檔,即所有考生排一個隊列,高分者優先投檔。每個考生投檔時,根據考生所填報的院校順序,投檔到排序在前且有計劃餘額的院校。福建省教育考試院專家提醒,理解平行志願政策時,考生和家長要牢記四個要點,明確自己的定位,科學合理的選擇、填報自己的志願,這樣可以增加自己投檔和錄取的機會,減少無謂失誤。

一是“位次優先”。即:考生與考生之間比位次,位次高的考生要先投檔,哪怕僅僅高一位次。所以,位次低的考生須等位次高的考生填報的所有志願都檢索投檔結束後,自己填報的志願才能開始投檔。

二是“遵循志願”。即:考生自己的志願與志願之間比順序,當輪到某一考生投檔時,計算機會自動嚴格依據他所填報志願的順序,從A到B再到C,依次檢索投檔。所以考生要根據自己的意願,把最想讀的學校志願放在前面。

三是“一人只投一次”。不管是常規志願,還是徵求志願,每次投檔時,對考生而言都只有一次投檔機會。所以,不管其填報幾個院校志願,只要投檔到某個院校,該生的本次檢索投檔就結束了。即使投檔後學校按規定將其退檔,該生也不能再投檔到自己填報的後面志願院校,而只能參加下一輪次徵求志願和下一批次志願的投檔錄取。

四是平行志願仍有風險。平行志願投檔模式,雖然增加了考生投檔的機會,但仍然存在考生不能被投檔或考生投檔後被退檔的風險。譬如,投檔後,如果考生成績達不到所填報的各專業的錄取線,又沒有填服從調劑,也可能會被退檔。另外,有的院校部分專業對考生的身體條件、外語口試成績等方面有特定要求,如果考生不符合相應的要求卻填報了這類專業,就有可能被退檔。

專家認為,雖然平行志願確實是降低了風險,因為第一志願可以選擇的學校更多了,也實實在在增加了考生被投檔進去的幾率,但這並不意味著沒有風險了。盲目填報,去選擇與考生能力不符的院校,仍然是高考志願填報的大忌。

更多相關資訊請關注本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