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跑者哪怕日常走路都健步如飛,自己作為一個業餘跑者天天感到無力是怎麼回事?

Tonight36


之前聽到一個說法,從外表看一個人身體是否健康,只要看他走路快慢就可以了。

這種說法確實有一定的道理。那些走路帶風,健步如飛的人往往體力更加旺盛,而走路慢的人則會顯得病殃殃,身體可能出了毛病。

如果你平時有鍛鍊習慣,每天跑10公里,可是走路時兩腿發沉,我想這是不太正常的現象。

不知道你每天是以怎樣的速度跑10公里,是跑後走路不正常還是第二天不正常。如果是這樣的話,可能是你的訓練強度過大了,身體沒能即使恢復過來。可以試試減小跑量,放慢跑步速度。讓運動強度保持在身體可接受範圍內。

另外,你還要給身體足夠的休息期。如果你的身體還沒有做好每天保持10公里跑量的話,可以隔天再跑。如果長期處於這種超負荷狀態,不但起不到強身健體的作用,反而會是使自己身體長期處於疲勞狀態,影響工作和生活。

即使對於馬拉松跑者來說,平均每天跑10公里,每個月300跑量也算是很大的量了。當然,他們並不是每天都跑,而是每次用不同的方法跑,可能一週三次,今天慢跑,後天間歇跑,週末拉LSD。這樣的安排,既讓身體得到的修復,又結合不同的強度,給身體有益的刺激,長此以往就能增強自身耐力和心肺功能。

要知道,過猶不及,訓練過度,身體疲勞,身體出現傷病的隱患就出現了。對於跑者而言,傷病猛於虎,不能跑步的日子,每天都是煎熬,如果你不想出現這種情況,希望你及時預防。


小幫聊體育


雖然沒有明確的定義什麼是跑者,但一個每天跑十公里的人應該夠得上稱其為跑者,跑十公里,一般60分鐘左右,配速不同用時也不同,如果能堅持天天跑十公里,運動量是不小的,同時運動疲勞也是難免的,如果不給身體休息的時間,就可能出現運動過量的症狀。

說跑者哪怕日常走路都健步如飛,那真不一定。生命在於動靜結合,跑者經常運動,也會經常有疲勞感,平時日常走路,跑者沒有必要健步如飛以讓人覺得你體力很好,有時恰恰相反,前一天剛運動完,第二天還有點累,所以可能體力精力還在恢復,走路可能和常人差不多,所以,說跑者日常走路都健步如飛並不確切。每天跑10km天天雙腿灌鉛,走路費力,正說明運動過量。

運動人群如何自我監督是否過量呢?

運動是健康四大基石之一,對維護健康至關重要。但運動要適量,量太小達不到運動效果,量太大則傷身害病,健身不成反傷身,失去了促進健康的意義。由於每個人的身體素質和運動基礎不同,適合自已的運動量只能自已去體會,別人無法代做決定。運動人群要對自已運動前後的健康狀況、身體反應和功能狀況細細體味和感覺,實際上確定自已的運動量是否合適並不難。

1.主觀感覺下運動量是否合適

(1)精神狀態:運動後疲勞是否消失較快,精神飽滿,有沒有全身不適感。

(2)運動後有渴望或願意再次運動的心情。

(3)運動後睡眠良好,醒後精力充沛。

(4)運動後食慾好,想進食,食量大。

(5)運動時出汗量合適。運動時出汗量多少與運動量大小、空氣溫溼度、衣服厚薄等多種因素有關,但相同條件下出汗過多則表明運動技能水平下降,說明前期運動量偏大。

以上五點感覺說的是運動量合適的情形,如果運動後噁心欲吐、心情不佳、睡眠不好、不思進食、下次不想再運動,則為運動量過大,要適當調整。

2.用客觀感覺測試運動量是否合適

(1)測脈搏

脈搏反映心血管機能狀況。一般來說,經過半年左右的系統規律鍛鍊,脈搏會在原有基礎上下降3—4次∕分,這是鍛鍊後的良好反應,說明心臟功能增強。一次鍛鍊後,如果運動量一般,鍛鍊後一小時脈搏會回覆鍛鍊前水平;如果運動量較大,次日脈搏恢復到80—90次∕分,也屬正常生理性疲勞;但如次日脈搏仍在90—100次∕分,或更高,則為運動量過大,要減少運動量。

(2)量體重

體重反映了人體肌肉、脂肪、內臟器官、骨骼及人體水分的總重量。經過系統體育鍛煉後,體重會出現先下降、後穩定(運動後體重減輕,過兩天體重又回覆正常水平)、再上升(由於肌肉增長,運動後體重上升並保持一定水平)的變化過程,這實際反映了人體脂肪減少、肌肉增加或水分丟失的整體結果。體形較胖或以前運動較少者,體重下降幅度會更大。如果體重持續下降並伴有其它異常,如情緒惡化、睡眠不好,可能為早期過度訓練,也可能有其它身體疾病,必要時要去醫院檢查。

(3)看成績

科學合理的訓練,運動成績會逐漸提高,並穩定在較高水平。如果成績不高反降,說明早期訓練過度或身體狀況不佳。其實,只要持之以恆地鍛鍊,就算每天只運動半小時,也足以增強體質,提高免疫力。


韓博士話健身


不知道你的跑量,我是菜鳥隔天十公里湊合。至於說平時走路,其實不會很快,但是如果有人並排走,需要自己走快的時候,是可以提速的,這個覺得和個人習慣有關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