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DO珠寶:廣東人那麼有錢,為什麼喜歡 DIY 珠寶?

真好,朋友送我一對珍珠戒。

朋友是我媽。今年春節,她取出一個綁著絲帶的磚紅色小方盒,一臉滿足地送給我。打開看是一枚在正上方鑲嵌著獨立大顆珍珠的戒指,指環是很普通的鍍18k金。

怎麼講呢,對於材質我向來都信任廣東人的精明的,但就設計而言,充滿了“傻白甜”的簡單氣質,有點像兒時小女孩玩的給芭比娃娃扮裝的DIY戒指。

UDO珠寶:廣東人那麼有錢,為什麼喜歡 DIY 珠寶?

中間那枚戒指是作者收到的禮物

“這是定製版,和你舅母一起選了不同的款式,我給你看看我的。”顯然,我媽不僅給我買了,還給她自己花了大手筆的錢。用她的話來講,貨真價實、簡約大氣、而且定製版獨一無二。

社交媒體上,不論是關於鑽戒還是珍珠的話題,七嘴八舌中總有這麼一種觀點:與其買大牌,不如花差不多的錢,自己買更大的鑽、買更多的珍珠,自己做嘛。

UDO珠寶:廣東人那麼有錢,為什麼喜歡 DIY 珠寶?

“中國民間定製”為什麼有如此旺盛的生命力?

有一部分人是因為預算有限;而另一部分根本不差錢的人,對珠寶大牌的設計、工藝、故事等等“虛頭八腦”的東西不太買賬。她們有自己的一套貨真價實的理論,這種觀念,在廣東頗為常見。

前段時間,我寫過日本珠寶品牌Tasaki的文章。很多人都知道Tasaki和御木本,卻想不起一個名氣夠響的中國珍珠品牌。

UDO珠寶:廣東人那麼有錢,為什麼喜歡 DIY 珠寶?

搜一搜,國內還是有些珍珠牌子的,不過還是在靠大減價吸引人。這些“品牌”本身沒有多少吸引力,很多二三線城市裡,人們覺得不如選購原料,自行定製。

關於“自己買鑽做戒指”、“自己買珍珠串項鍊”到處都有人在爭論。

正方看中的是性價比。以10萬元預算為例,要買Tiffany或Cartier家的鑽戒只能是入門級的;拿這筆錢自己去買鑽,是可以做成1克拉的高等級圓鑽,或異形鑽、黃鑽等產品。

反方同樣有理有據,認為質量和工藝難以保證。比如有人在知乎上自述在安特衛普買鑽石DIY,結果發現鑽石的等級、切工、鑲嵌都不盡人意,面對1克拉平庸的大鑽——

“非常後悔,沒有去C家T家買一個漂亮的小碎鑽”。

1. 我們廣東重“人情”

我們觀察廣州,人們對國際奢侈品牌興趣一般,原因我們之前分析過,周邊佛山、中山、東莞等城市就更不流行買宇宙大牌了。

UDO珠寶:廣東人那麼有錢,為什麼喜歡 DIY 珠寶?

那廣東人愛買什麼呢?

比如,如果有鑽石原石,我想媽媽們一定也會兩眼發光地採購,再拿去加工定製,成就一枚同樣“貨真價實、簡約大氣、獨一無二”的鑽戒。她們預算充足,購物喜歡呼朋引伴一起行動,找熟人完成珠寶定製的工序。

我媽媽輩的阿姨們,大部分的消費都是花在朋友身上。廣東人愛交朋友,又是外貿製造業發達的地方,一群人聚在一起基本上能湊成各行各業,生意往來多是幫襯朋友。

比如在佛山開了6家實體門店的愛琴珠寶。今年春節,我的多位阿姨為了公司年會,組團到此,每人都買了五位數的珍珠項鍊。

創始人是一位有著30多年珍珠養殖經驗的女性,曾擔任政府工作,依靠廣闊的人脈在早期迅速“圈粉”了不少老顧客,老闆和客戶是多年的老友。

當我問到,為什麼每次都到她家買時,一個阿姨表示:“那都是朋友。她有珍珠,我就做條珍珠鏈;她有鑽石,就做個小鑽飾,反正圖個高興,自己玩玩,也信得過對方。”

五位數預算,在很多高級珠寶大牌那裡,都可以穩穩地入門了,但阿姨們覺得和購物中心裡那些年輕漂亮的銷售之間,沒有老朋友之間往來的那種快樂。

2.“打金器”老傳統不能丟

廣東人傳統、迷信,大部分家裡都還保留著“神位”供奉,每個月的初一十五還會俸神上幾支香。

結婚一定要穿金戴銀,我去過不少婚禮,新娘不管穿西式白婚紗,還是中式旗袍,左右手加起來要帶10支金鐲子,脖子上還掛麵包那麼大的金豬,寓意吉祥。

還有孩子出生後襬滿月酒,大人也很愛給的孩子們打造各種不同圖案的金首飾,金鑰匙、金飯碗是常見的了,近年來我還見過金葫蘆、金算盤、金鍋鏟、金鋼筆,代表對他未來職業的美好寓意。

還有一些簡單粗暴的,刻有名字或祝福語的金塊、金磚。

UDO珠寶:廣東人那麼有錢,為什麼喜歡 DIY 珠寶?

新娘戴“金豬”,國際大牌理解嗎?

而細化到每個小城市,吉祥的“意頭”還都不一樣。就問國外的宇宙大品牌們哪個能弄得懂?反倒是周大福、周生生還抓住了點邊,這也解釋了為何周大福在國內依舊是悶聲賺大錢。

對於廣東人而言,定製讓消費者充滿了參與感,如你彷彿通過一份禮物,參與到了孩子的某一重要成長過程。

這樣的人群其實不止大廣東的老阿姨們。

比如,女明星們都早就有各種國際大牌珠寶,同時呢,李晨、賈乃亮也會DIY鑽戒給他們的明星女友、太太,田亮在某綜藝節目中也透露,每年都會給葉一茜做一隻定製戒指。幾年前好不容易收心成家的喬治·克魯尼也自己設計了一枚戒指給太太。

為了更大的克拉數,或是體現特別的心意,總之古今中外都有人這麼做。

3.大牌的設計和故事值不值錢?

那大品牌就真的性價比低了嗎?

其實品牌的好處除了貨真,款式好,還有品牌價值溢出。為何有兩種消費者?分歧往往在於每個人對商品價值的判斷——鑽戒的價值就等於鑽石加貴金屬嗎?品牌的設計、歷史、故事值不值得我們付那麼多錢?

最近在時尚圈的it單品還少不了Celine的PVC塑料袋,人民幣3800左右,還早已斷貨售完。

不管這個塑料袋的製作工藝有多複雜有多堅固,我都能預想到我揹回家時父母到爺爺奶奶輩會露出多麼疑惑的神情,對“敗家女”一定會大搖其頭。

UDO珠寶:廣東人那麼有錢,為什麼喜歡 DIY 珠寶?

而媽媽們若花十輩的價格買上一串光澤感十足的珍珠項鍊,還帶上定製二字,我都能想象出我的奶奶和外婆露出的欣慰肯定之微笑。

為何設計工藝在廣東沒有得到追崇?像我們此前分析佛山為何沒有任何一家奢侈品店時所說的,廣東人精明,這裡有著多家大品牌的加工製造廠,又加之“廣州十三行”過去的歷史,人們對於潮流審美有一定的自信和自我堅持。

看著那些價值2000的包包在這些工廠一一貼上logo牌後,出廠價迅速提升10倍,廣東人不願意花這個錢。

實際上,其他地方也有類似的執著,如東北人愛穿貂。你一穿羽絨服的,就算背個愛馬仕的包包,碰上一穿貂的都立刻輸了。那這個奢侈品的隱形價值在東北也無法得到體現。

所以,當一部分人願意花大價錢只為買一件印著LV或supreme的白襯衫時,也會有一部分人只願意花大價錢買相對應足份的黃金、鑽石或珍珠。

很難評價是前者更“高級”,還是後者更“聰明”?

但是數百年來品牌之所以稱為“品牌”,是拿掉商標後依然具備辨識度。奢侈大牌並未見得如此“不值”。人們討論每一季的新衣新品不是沒有道理的,一個優秀的設計師是能帶領品牌對全世界的風尚與審美造成影響的。

珠寶僅僅是加工定製,還是高級設計定製,說到底是製造業和創造業的區別。

4.論奢侈大牌怎樣把故事賣給廣東人

所以,奢侈大牌們就打算將中國二三線城市的潛在客戶拱手讓人了?品牌如何讓以廣東為代表的“精打細算”的人群,認可自己的品牌價值?

首先,暫時不開店鋪也是明智之舉。畢竟,這樣的城市和人群都尚未成熟,門店的運營成本又太高,未必划算。

其次,近年來各大奢侈品牌也投身電商平臺,利用kol或多種渠道進行廣告宣傳,也不是一味地賣產品,而是以企業文化的宣傳帶動奢侈品教育,讓人們滿滿接受,這個珠寶不僅是金屬和石頭,還代表著可能幾百年來歐洲品牌的文化傳承,代表著堅貞不渝的愛情神話……

UDO珠寶:廣東人那麼有錢,為什麼喜歡 DIY 珠寶?

中國是個仍在快速發展、不可放棄的巨大市場,麥肯錫在去年的報告就有提到,未來中國甚至會佔到奢侈品市場一半的水平。

如果說媽媽阿姨輩們還對珠寶diy有神之迷戀,而擺在這一代年輕人面前,不管那個磚紅色的小方盒子裡裝了什麼樣的東西,大部分人會直接選擇打開那個印著燙金Cartier大字的紅盒子,又或者是那個從小培養了不知多少少女夢的Tiffany 藍盒子。

而當這群年輕人成為社會的中流砥柱時,也許就是品牌進一步在國內攻城略地的時刻了。

而到那時候的國內設計品牌呢?得益於這些年廣東老阿姨們的資本扶持,國內品牌也能生存下來並且不斷成熟發展,又加之消費者的奢侈品教育不斷完善,人們的審美不再被牽著鼻子走,那會比的就會是各自在設計上的真功夫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