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合你的大學,才是最好的大學……

適合你的大學,才是最好的大學……

最近在網上流傳的一位知名高校教師的講話中說:“一雙鞋,在地攤上不過幾十元,到了商場、專賣店,會漲到一百甚至幾百。所以,你呆在什麼地方很重要。”

很顯然,這是為目前流行的“名校情結”推波助瀾。

“非北大不上”、“非清華不讀”,一些學生和家長對名牌高校的鐘情,著實讓人感動。然而,這並不見得是清醒的態度,是明智的選擇。

大學的學習是以自學為主,只要有一個良好的學習狀態,上檔次低一點兒的大學實際水平不見得比上北大、清華的畢業生差。至於將來的發展,究竟哪個學校的畢業生更好一些或差一些,要受許多因素的影響和制約,還很難預料。

事實上,上頂尖的名牌學校,不見得個個成材;上其他的學校,也不見得在事業上就不能成功,關鍵還在學生自己。現實生活中,非畢業於頂尖名牌學校的成功者,屢見不鮮。

比如,赫赫有名的北京房地產界的潘石屹,就不是名牌大學畢業。兩院院士絕大多數並不僅僅是出自那些頂尖名牌大學。

前些年,臺灣藝人凌峰先生,曾經在瑞士採訪過諾貝爾獎金獲得者丁肇中先生,丁先生說:“據我所知,世界各國的諾貝爾獎金獲得者,絕大多數並非出自名牌大學。”

執著地追求名牌大學,看中的無非是“名校效應”,將來好找工作或找到好的工作。名牌學校的文憑可能會受到某些用人單位的青睞。但也不一定。據報道,在北京的一些招聘會上,有的單位就公開表明不歡迎某些公認的名牌大學畢業生。因為他們之中有的眼高手低,身上還有一些很不讓人喜歡的莫明其妙的傲氣。

其實,“名校效應”的“有效期”是有限的,一般只是在初次就業時起到一定的作用,可以作為擇業的“敲門磚”。但“名校效應”不能一輩子當飯吃。就業之後,能不能被留用、被重用或提升,關鍵還是看實力。如果實力不成,連現職也不能勝任,名校文憑也救不了你,該淘汰還是要淘汰的,沒商量。“只問出身,不看能力”,花重金買個花瓶、擺設。我想,哪個老闆也不會那麼缺心眼兒。

每年暑期都有許多報考“北大”、“清華”的落榜生花數萬元之巨資復讀,雖然辦班的人信誓旦旦地許諾百分之百地有把握把你送進北大、清華,但“許諾”並不是“合同語言”。北大、清華並不是舉辦復讀班的人家裡開辦的“私塾”,還必須要參加全國統一的升學考試。

而考場上的不確定因素很多,諸如臨場心態,競爭對手的實力,考試題目的類型和難度,招生名額等等,最終能不能如願以償,除了看你的實力外,還要看你的運氣怎麼樣。“復讀”是結果不一定的一種賭注。

據權威機構調查研究表明,每年高考復讀生約佔考生人數30%左右。當問及復讀生“你認為復讀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時,10%的人為弊大於利,70%的人回答“不好說”,剩下的30%的人為利大於弊。當問及“你認為復讀生與應屆生競爭有沒有優勢”時,本以為所有的人會一致回答說有優勢。沒想到,有優勢和沒有優勢回答各佔一半,復讀生們並不能都很自信地說和應屆生相比佔有優勢。

據一些名牌大學的負責人透露:往年復讀生被錄取的比例,也只不過在百分之二十左右,甚至更少,復讀生的前途並非想象的那樣樂觀,被錄取的絕大多數還是應屆考生。並公開表示,不贊成“非北大不考”、“非清華不讀”的做法。

儘管現實情況是這樣殘酷,但很多考場失意的學生還是樂此不疲,高考復讀生越來越多,給高校錄取數額遠遠不足的高校招生又增添了許多壓力。有的復讀生多備考一二年,相對於應屆生有一定的優勢,無形中搶佔了應屆生的錄取機會。如此循環往復,部分應屆生又成了下一屆的復讀生,不僅浪費了考生的大好青春,還浪費了比較緊張的教育資源。

盲目追求名牌大學反映社會心態的浮躁。那些追求者經常把“成者為王,敗者為寇”掛在嘴邊,以激勵自己。似乎上了名牌大學就等於上了“天堂”,考不上名牌大學就得下“地獄”。其實,這是“炒作”。

名牌大學出來的並非都是“王者”,都生活在“天堂”;非名牌大學的畢業生也不都是“賊寇”,也沒有生活在“地獄”。現實生活中,絕大多數人過的都是“非王非寇”的普通人的生活。

“成者為王,敗者為寇”這個成語指的是雙方爭奪統治權,成功的便稱“帝王”,失敗的則成為被追殺的“賊寇”。意思是說“帝王”和“賊寇”僅憑成敗來論定。

高考並非是“爭奪統治權”。用這個成語作為盲目追求名牌大學“理論依據”,是典型的“用詞不當”,是沒有文化的表現。

目前的現實是,讀了名牌大學的,仍然有找不到理想工作的,甚至有些讀了研究生的,仍然不知道幹什麼。這是無法逃避的。

名牌大學出來的,不見得個個都比非名牌大學出來的都混得好;非名牌大學出來的,不見得個個比名牌大學出來的都混得差。所以說,即或是考上了名牌大學,並不等於肯定和好的工作、美好的前途就掛上了鉤。

明智的態度應該是順其自然,隨遇而安。經過努力能夠考入名牌大學,是皆大歡喜,自然不該放棄;屢戰屢敗,久攻不下,不要非得撞了南牆才回頭,別再執拗,使自己屢屢受求其次,也許是更理性的選擇。

我的體會是:適合你的大學才是最好的大學。社會對高校畢業生評價、選擇的標準是“實力”,而不是“外衣”。

轉錄網上流傳的一段話作為我文章的結束語:

“其實文憑不過是一張火車票。清華北大是軟臥,本科是硬臥,專科是硬座,民辦的站票,成教的廁所裡擠著。火車到站,都下車找工作才發現:老闆並不太關心你是怎麼來的,只關心你會做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