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補“三農”金融缺口 翼龍貸打造“農村藍圖”

力補“三農”金融缺口 翼龍貸打造“農村藍圖”

力補“三農”金融缺口 翼龍貸打造“農村藍圖”

4月25日,國家提出了對銀行普惠金融服務實施監管考核,加強對小微企業、“三農”等薄弱環節的普惠金融服務。這是繼今年強調支持金融機構擴展普惠金融業務後,國家對於推動深化“三農”金融業務的又一舉措。

而互聯網金融機構在服務實體經濟、迴歸小額分散上具有天然優勢,尤其是在服務“三農”金融方面,同樣承擔了相應責任。

翼龍貸總裁陸奇捷表示,“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恰能夠對農村金融存在的缺失形成補位。互聯網金融的本質並非是繞開金融監管而進行套利行為,而應該是有效利用互聯網技術去做傳統金融所不能觸及的領域,有效地擴大市場覆蓋。同時通過線上化的手段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客戶滿意度。利用互聯網技術進行風險管理,完成傳統金融很難完成的部分。”

“三農”金融仍存缺口

力補“三農”金融缺口 翼龍貸打造“農村藍圖”

儘管各個金融機構持續發力“三農”金融,但“三農”金融仍然是我國金融體系中的薄弱一環,“三農”金融的市場缺口仍不小

根據中國社會科學院發佈的《中國“三農”互聯網金融發展報告(2017)》(以下簡稱“藍皮書”)中指出,我國僅有6000萬戶農戶能夠在農村的銀行金融機構中獲得貸款,佔比只有27%,有超過9000萬戶農戶無法從正規渠道中獲得金融支持。

據藍皮書測算,從全國範圍來看我國“三農”金融的缺口約為3.05萬億元。這一缺口的存在,為“三農”互聯網金融發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場需求。

2015年中國“三農”互聯網金融的規模為125億元,“十三五”時期將保持高速增長態勢,到2020年總體規模將達到3200億元。

雖然相比銀行、農信社等傳統金融機構,網貸目前涉及的農村金融力量仍然相對較小,但是越來越多的平臺正在加入其中。

2015年,據藍皮書的觀察,專注“三農”互聯網金融的互聯網金融平臺大約有15家。到2016年,大量互聯網金融平臺開始涉足“三農”業務。據第三方機構的數據,其業務範圍內包括“三農”業務的P2P網貸平臺達到335家,而聚焦“三農”領域的網貸平臺有29家。

2016年以來,隨著對互聯網金融的整頓,其發展環境大大優化,這將使互聯網金融在“三農”領域保持持續快速發展。從中央的政策精神看,要求互聯網、金融等虛擬經濟形態都要通過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實現服務於實體經濟的目標,“三農”互聯網金融的資金需求方大多數都從事農業及相關產業,是互聯網、金融服務於實體經濟的典型表現,也是“三農”互聯網金融未來具有較好發展前景的重要原因。

前景看起來相當誘人,但實際操作起來也並不容易。主要癥結在於,我國部分地區的三農群體幾乎沒有接受過金融服務,徵信記錄幾乎空白,相較於一二線城市的消費人群,他們對於信用意識淡薄。此外,農業生產存在較強的季節性和環境依賴,導致三農群體收入不規律,客觀上也對定期還款造成了一定挑戰。

總體來說,這類業務對於平臺風險控制能力提出了較高的要求。

由農業產業向農村二三產轉型

網貸平臺服務“三農”金融,在服務方向上也根據政策的導向制定不同的方向,目前已經由賦能農林牧漁向賦能農村二三產轉型。

2015年底,《關於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5〕93號)指出,農村地區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將是未來農業繁榮、農民增收的重要途徑,因此,“三農”領域的互聯網金融平臺,其業務也由單純的農林牧漁等農業產業,向農村二三產轉型。

以翼龍貸為例,2015年,翼龍貸的100多億元交易額中,98%以上投向“三農”領域,在2016年的252億元交易額中,投向“三農”領域的比重下降到90%以下,其餘部分大都投向了農村地區的二三產業,尤其是便利農村居民生活的一些服務業態。

據瞭解,翼龍貸針對農民出借總結出“就業扶貧”模式,也即是以扶持農民創業,鼓勵農民發展副業、種植養殖、手工業等小型創業為主,如河北省保定市的小型箱包家庭作坊等。

以此類農民為目標客群,建立起規範化的出借程序,通過鄉鎮村服務點“家訪盡調”,縣市合作商初步分析把控風險,總部基於互聯網特別是移動互聯網實現全流程反欺詐,保證損貸率控制在較低水平。

在金融業務形態上,也由原來占主導地位的農業生產性資金融通、臨時資金週轉等業態外,向互聯網消費金融、供應鏈(產業鏈)金融、融資租賃、分期購買、公益型助農金融產品等方向發力。

藍皮書指出,2016年,“三農”互聯網金融仍保持較快增長速度。據不完全統計,已有29家P2P平臺號稱專注於“三農”領域,全年網絡借貸交易額達到400億~450億元,較2015年增長250%以上,佔全部網絡借貸交易額的比重達到2%以上。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眾籌作為互聯網金融的重要補充,在股權融資項目中,農業板塊的融資成功率非常低,2016年上半年,農業類股權眾籌項目成功了4個,失敗了9個,成功率為30.77%。預期總融資額為2.06億元,成功項目實際總融資額為0.13億元,融資完成率為6.31%。

農業類眾籌項目並不適用於股權型眾籌。而在權益型籌資項目中,共有2851個項目進行了眾籌,佔全部項目的比重為29%,共籌集資金2.38億元。從項目整體看,農業眾籌項目已獲得市場的青睞,成為權益型眾籌中項目最多的一個產業門類。

進入2017年後,互聯網金融政策環境趨緊,增長率有所下降。到2020年,預計我國“三農”互聯網金融仍保持較快的增長,在“三農”金融領域佔比將繼續上升。

陸奇捷認為,2018年國家對金融風險管理要求是脫虛向實,改變金融資源配置不合理現象,避免金融資源繼續流向虛擬度過高、槓桿率過高的城市市場而引發“補亢伐虛”。面對農村金融的缺失,將資金更合理地配置到農村。互聯網金融正是信貸資源優化配置的落實主體。互聯網金融在“三農”領域無疑將獲得更加良性的發展空間。

政策趨緊下 “三農”互聯網金融得到肯定

進入2017年後,互聯網金融政策環境趨緊,行業整體增長率有所下降。但藍皮書觀察,專注“三農”互聯網金融領域的平臺仍呈現持續增加、服務產業日趨多元、業態持續進化的態勢。

據藍皮書估算,專注三農領域的互聯網金融公司共29家公司,在2016年的交易額為600億元左右,其中以翼龍貸為代表的“三農”互聯網金融平臺的交易額為252億元。值得注意的是,翼龍貸2015年在“三農”領域的交易額超過10億元,創行業新高。而到2016年,據藍皮書觀察,至少有9家互聯網金融平臺在“三農”領域的交易額超過10億元。

翼龍貸在2016年從業務合規、服務實體多維度服務借款人等方面對產品進行迭代升級。隨著翼龍貸在農村領域的數據不斷積累,合作機構持續增加,渠道下沉全面實現,未來仍將保持在“三農”互聯網金融領域的領跑地位。互聯網金融的代表企業螞蟻金服在“三農”領域加大了投入力度,在2016年底時提出“三年穀雨計劃”,計劃三年內在“三農”領域帶動10000億元的信貸。而京東擬以電商平臺為依託,為“三農”領域提供全方位的服務。

隨著行業規模的擴大,“三農”互聯網金融越來越得到社會各界的肯定。藍皮書的調查數據表明,在“三農”領域,平均每增加3萬元的資金流入,就能解決1個農村居民的就業需求(全時或者季節性)。2016年,按照P2P網絡借貸交易額400億元計算,可以解決農村130萬人的就業問題。

因此,互聯網金融在“三農”領域的作用,得到了越來越多的肯定,也有越來越多的政策關注此方面。

力補“三農”金融缺口 翼龍貸打造“農村藍圖”

2016年是“十三五”扶貧攻堅的第一年。諸多互聯網金融平臺也開始進入扶貧領域。以翼龍貸為代表的商業性互聯網金融平臺,開始利用互聯網的優勢,全面進入扶貧領域,為扶貧事業做出了一定的貢獻。據不完全統計,2016年,翼龍貸的業務共覆蓋180個國家扶貧工作重點縣,向42627個借款戶(次)輸送資金25.16億元,平均利率為15.83%,平均借款規模為59026.14元。

僅在西部地區 ,翼龍貸通過為參與當地扶貧的貧困戶提供種植資金支持,可有效扶持產業扶貧模式的可持續發展,帶動當地貧困人口脫貧致富。此外,還通過支持貧苦地區種植、養殖大戶資金週轉,帶動同村勞動力就業,併為周邊農戶提供示範性效應,幫助其獲取經驗,學習發展同類型種植、養殖活動,形成規模效應,實現脫貧致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