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被抖音帶火了,但它的歷史您清楚嗎?

濟南是一座歷史悠久、文化璀璨的古城,素有“泉城”、“舜城”、“名士之城”之稱。那麼,濟南諸多的名號是怎麼來的呢?

濟南的名字源於濟水

“濟南”,顧名思義,因位於濟水之南而得名。

濟水,是一條早已消失了的河流,它發源於河南省的濟源縣,在山東境內的故道大約就是現在的黃河。上古時代,濟、河、淮(最初可能是指濰水)、江(最初可能是指沂水)並稱“四瀆”,都是古中國的聖河,也就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歷史文化名川。

濟水,是溝通中原與山東半島沿海地區的黃金水道,她在濟南上古歷史中的地位和意義,用任何語言形容之都不過分。然而“濟南”作為地名,卻出現較晚。

早期的濟南郡在東平陵(今屬章丘),西漢初年,設置濟南郡,郡治在東平陵。東平陵今屬章丘,位於今濟南以東大約二三十公里處。

東平陵西側2公里,就是舉世聞名的城子崖古城遺址。城子崖古城遺址面積20萬平方米,創建於距今四千多年以前的龍山文化時期,當時應該是一個早期國家的都城所在。夏朝的時候,它是贏姓譚國的都城;商周時期,它是子姓譚國的都城。春秋前期,齊桓公滅掉譚國,設置平陵邑。

濟南被抖音帶火了,但它的歷史您清楚嗎?

城子崖古城遺址

到了戰國,齊國為了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便在城子崖平陵城的東側,新建一座360萬平方米的東平陵城。漢代,這座東平陵城成為濟南郡的郡城,或者是濟南國的都城。

東漢末年的曹操,就曾做過濟南郡(國)的國相。

上古時代,今濟南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在今天的章丘一帶,只是到了西晉末年,才轉移到現在的濟南。

論其原因,主要在於生態環境的變化。具體說,東平陵由於是漢魏時期的一座繁榮的大都市,人眾物阜,居民用水和工農業用水過多,勢必導致地下水位降低。另外,過度的開發,也使得森林植被遭到嚴重破壞,從而影響到附近河流(如武原水)的流量,乃至枯竭。

用水問題日益突出,最終迫使人們放棄東平陵城,而將濟南郡治遷到歷城,也就是今日的濟南。

泉城的來歷

濟南,南依群山,北臨濟水,地域狹窄,作為一座大都市,原本是不太適宜的。然而之所以選中歷城作為郡治,關鍵仍是水的問題。歷城水源充足,是著名的泉城。

泉城,濟南的第一雅號。

關於濟南泉水的成因,歷史上有不少人做過推測。大多數人認為濟水是濟南泉水的源頭,他們說,“濟水性趨下、清而重”,潛伏地下,出露為泉。

濟南被抖音帶火了,但它的歷史您清楚嗎?

北宋曾鞏探明 泉水補給源在南部山區。然而,北宋時候的齊州(濟南)知州曾鞏卻不這樣認為。

曾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頗有些實證主義的科學精神。為了探明濟南泉水的補給源,他曾前往濟南南部山區作過實地勘查。

濟南南部山區有三條河流——錦繡川、錦陽川、錦雲川,都發源於泰山北側的長城嶺,然後在仲宮匯成一條大河——玉符河,向西偏北流入濟水。

在玉符河的中游有一處渴馬崖,渴馬崖下是個大漏斗,河水流到這裡,往往消失得無影無蹤。據說,北宋的時候,有人在渴馬崖撒一把穀糠,幾天後就發現濟南泉群有穀糠冒出。

曾鞏根據自己的勘查結果,並結合有人做的這個試驗,斷言濟南泉水的源頭活水就在南部山區。這個觀點,現代科學證明是正確的。

濟南泉水,共分四大泉群,皆集中在濟南老城區,她們是老城西南的趵突泉泉群,老城西側的五龍潭泉群,老城東南角的黑虎泉泉群,以及老城內的珍珠泉泉群。在元明以前,老城南門內還有一大泉群,聲名不亞於趵突泉泉群,就是舜井泉群。

濟南被抖音帶火了,但它的歷史您清楚嗎?

20世紀20年代的趵突泉及呂祖廟

濟南被抖音帶火了,但它的歷史您清楚嗎?

大明湖

中古時代的濟南城曾是雙子城。

到了西晉末年,濟南郡治由東平陵西遷歷城,歷城升格為郡城,原有城池過於狹小,故而南北朝時期,濟南人又在歷水東岸興建一座新城。這樣一來,中古時代的濟南城,便形成了東西兩城並存的雙子城的格局。

到了北宋時代,東西城融為一體,但是雙子城的格局依然隱約可辨。元明時期,開挖護城河,在東城的東南角,又挖出了一個黑虎泉泉群,黑虎泉泉群就成為東護城河的源頭。

舜城的來歷

濟南城的第二個雅號是舜城。前文說過,自南北朝開始,濟南出現了東西兩城並存的雙子城的格局。西城是歷城縣城;東城是濟南郡城(齊州州城)。在唐代詩人的作品中,東城又名舜子郡,也就是舜子郡城,用今天的話說,就是大舜之城。

濟南被抖音帶火了,但它的歷史您清楚嗎?

大舜銅像

“舜城”一名是怎麼來的呢?先秦典籍以及《史記》等書都記載,舜乃東夷之人也。他生於諸馮,遷於負夏,卒於鳴條。早年轉徙於各地,從事多種事業——耕於歷山。以上地名,除了諸馮在山東半島東部的海濱的諸城,其他基本都在今魯西豫東一帶,尤其古濟水流域。其中,歷山就在濟南。今濟南城南的千佛山,在上古時代就叫歷山,或叫舜山、舜耕山。

據《史記》等古籍記載,大舜姓姚,姓媯,以虞為氏。

濟南是大舜耕稼的鄉梓故里,濟南是大舜的興王之地,所以歷史上的濟南也就有了舜城的雅號。濟南的名勝古蹟,許多與大舜有關。比如,千佛山上有舜祠,山下有大舜石圖園;趵突泉畔有三聖殿,有娥英廟;發源於趵突泉的濼水,古代又名娥英水;大明湖畔,古代有聞韶閣、北渚亭;老城南門內,自古就有東西兩處舜井,更有一座規模宏大的舜祠,乾隆皇帝還曾來舜祠瞻拜行禮如儀。

如今,在濟南以“舜”命名的道路、賓館、學校以及公司企業,更是不勝枚舉。這一現象,充分體現了濟南人對大舜和大舜文化的認同。徐北文先生生前曾說,在濟南,是“舉頭見舜”。濟南,是一座名副其實的舜城。

名士之城的來歷

濟南,除“泉城”、“舜城”兩大雅號之外,還有一些雅號,比如“名士之城”。這個雅號是怎麼來的呢?

濟南被抖音帶火了,但它的歷史您清楚嗎?

歷下亭

公元745年,詩聖杜甫蒞臨濟南,寫下了《陪李北海宴歷下亭》的著名詩篇,其中的名句——“海右此亭古,濟南名士多”,是濟南人文的畫龍點睛之筆,所以明清以來就一直作為濟南名勝之最——歷下亭的聯語。

大舜是濟南的第一名士。他是孝子,是賢臣,是明君,是聖人。接下來,濟南名士的代表人物還有:扁鵲(春秋戰國人,發明“望聞問切”四診法的神醫),鄒衍(戰國人,陰陽五行學派的開山祖師),伏生(秦朝的博士官,秦始皇焚書坑儒,伏生私藏《尚書》。漢初,傳授《尚書》,開創漢代今文經學第一人),秦瓊(唐朝開國元勳),李清照(偉大的婉約派詞人),辛棄疾(偉大的豪放派詞人)等。

泰山岩巖,濟水湯湯,濟南這座歷史文化名城,鍾天地之靈秀,聚日月之光華,古往今來,的確是俊才星馳,名士輩出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