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王耀新書《絲路遊記·天水》

王耀新書《絲路遊記·天水》

崑崙山

近日,耄耋老人王耀先生歷時5年創作的4卷《絲路遊記 天水》由中國文史出版社出版,這在天水地方文史上是一件大喜事。在我的記憶中,天水以草根視覺記文史,出版2百萬字左右長篇文著者,他是第一人。

讀王耀新書《絲路遊記·天水》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這句陋室銘中的精典句用在今年81歲高齡的天水王耀先生的居室兼書房,再恰當不過。老人在這間不足20平米的房子內埋頭創作5年,終於把自己眼中,天水半個多世紀的人文歷史,歸納成4本、193萬多字的遊記,由中國文史出版社出版發行。此前,他已經在這間斗室內創作了10部、500多萬字的作品, 2016年4月,他家獲得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頒發的“書香之家”榮譽稱號,這個陋室是目前天水創作和出版新書產量最高的陋室之一,也是以平民視點,濃墨重彩書寫地方文史的“布衣、草根”之家。

今年81歲的王耀先生,地地道道的秦州區李子園人,早年在省、地、縣政府機關工作,後在電大、農大從事教育工作,從企業機關退休後陸續編著出版了《南郭寺藝文錄》、《飛將李廣》、《才女蘇蕙》、《華夏趙氏》、《隴上巾幗春秋》、《秦州春秋》、《天水人文》等10部總字數近500萬字的歷史文學著作,並撰寫了700多篇秦州鄉土文化的文章,先後在報刊雜誌情發表。

讀王耀新書《絲路遊記·天水》

一、絲路遊記耀龍城

近日,王耀先生耗時5年編著的《絲路遊記天水》一書,由中國文史出版社出版發行。該書共分為《絲綢之路》、《羲裡媧鄉》、《龍源築夢》、《民國埜史》4卷,總共193餘萬字。書中收錄人文史地資料374篇,詩詞歌賦對聯576篇(首),珍貴老照片200餘幅,照片160多幅,彩頁50多張,是一本反映天水地域歷史文化的“百科全書“,具有很高的文史資料價值。已故全國著名文學評論家、博導雷達先生,在生前閱讀該書樣稿後,以“狀繪龍城滄桑,探究精神生態”為標題,寫下1600多字的序言。著名軍旅作家楊聞宇以“寥廓天幕上不會輕易熄滅的星辰”為標題作序。

該書第一卷從從天水是華夏第一個建縣的歷史談起,寫到了天水城古地名、城堡和歷史文化古鎮街亭,從秦人西垂到隴山,略述了秦州行政建制的歷史和五大文化。然後,筆鋒一轉把天水放在絲綢之路的長河考察,掃描了天水自秦至唐宋元明清和民國時茶馬古道上的商業史和集市,這樣大跨度的地方商業史研究不但視角新穎,更主要的是補添了正史所沒有的部分。天水在絲綢之路歷史長河中有兩個獨立的特點:首先,天水是絲綢之路出長安,由東向西進入甘肅的第一個重鎮;其次,天水是絲綢之路向西南,經漢中抵達成都、雲南方向的節點城市。後一點很重要,許多人在研究地方史時只注重了天水絲綢之路東西主道上的作用,也就是承接東西方向,聯通蘭州和西安的文化商業信息功能,忽視了南北方向,特別是天水向西南茶馬古道上的商業繁榮。許多生在晚清的父輩們,解放之前多以跑西安和漢中的馬幫為生,這種職業在天水稱為“腳戶”,是承擔以騾馬隊為運輸工具的專業戶,他們的職業就是將絲綢之路西來的馬匹、絲綢和美玉等西域特有的商品運至西安,或向西南運至漢中,再把漢中從雲南和成都一帶彙集的茶葉等南方商品運到蘭州等地,其中最多的從雲南一帶運來的磚茶,這種茶就是今天大名鼎鼎的普洱茶。天水人至今還保留著的喝的罐罐風俗,就是古代絲綢之路茶馬古道上馬幫人的生活風俗,是重要的非遺文化;天水作為絲綢之路節點城市還有一個很有特色的商務活動,就是把天水茂密的森林資源,燒成木炭,運送到西安和漢中去,讓當地冬天取暖或在沒有電的時代做為火鍋燃料。

過去,許多人在研究天水在絲綢之路上的作用時只看到東西方向的承擔商運任務,較少談及天水是絲綢之路通向西南的重要起點城市和節點城市,把本地以木炭為主的商品運送到東方,西南方向的情況。王老在該書中,從天水古代的商業行規、經營秘笈等談的很多,這是研究天水在 “一帶一路”上古代商業文化的特色作品,值得關注和研究,是天水在絲綢之路上文化研究的新方向。天水絲綢之路東去西安的路線,比去漢中還曲折些,主要是秦州和麥積通向三岔鎮的公路並不是現在的線路,沿著渭河到三岔後直達寶雞境內,而是從麥積到利橋,經黨川以後,繞一個大圈子才到三岔鎮後進入陝西寶雞。元龍鎮至三岔鎮現在的直達公路,是在上世紀八十年代修成的元東公路後,才成為沿著渭河的直達西安的直行通道。在黨川、利橋和三岔鎮的森林中,今天,我們還能見到部分用小石子鋪成的古代茶馬古道,這樣的路在李子園森林裡也有,這才是天水在絲綢之路上的遺址、“活化石”。王老曾在文章中多次撰寫。

該書第一卷還概述了天水民宅、石窟、文物景點等。至於三至四卷的內容更加豐富,不再展開討論。

讀王耀新書《絲路遊記·天水》

二、耄耋丹心照汗青

王耀先生介紹,《絲綢之路天水》是自己多年來對天水歷史文化觀察、思考、記錄的總結性成果,有六個鮮明特點:一是用文物展現八千年的歷史文化;二是用天水古稱上卦的縣治等史料,闡明天水為中國最早縣治的組織史;三是為天水的歷史英雄人物和名人樹碑立傳;四是把自己經歷,將要消失的天水老行業、老民俗等非物質文化遺產記錄下來;五是把天水人在近半個世紀以來的商業道德總結出來,以繁榮地方商貿文化;六是以天水五大文化線索,把50多個主要旅遊景點貫穿其中,讓旅遊景點多了文化故事。

值得感謝的王老,在該書中把一位軍旅作者,在我獲得全國地市報趙超構新聞一等獎後採訪我,準備在雜誌上發表的文章,也收錄在第三卷天水《現代人物簡介》中讓我誠恐誠惶,深感不足。我雖然採編過大量新聞作品,在網絡公益上宣傳天水伏羲文化、龍文化,已經近20年,但要入書還差的很遠。先生在本書中收錄了54位現代天水人物,加上他在《天水人文》一書介紹的164位和其它叢書中介紹的天水人物,大約有300位左右的天水人在他的書中向外推廣。當然,任何一本書數量有限,肯定還有許多人物因為種種原因沒有收錄其中,請大家理解。

讀王耀新書《絲路遊記·天水》

他說,為響國家倡導的“一帶一路”發展戰略,弘揚優秀中國傳統文化。我以“鄉老布衣,草根平民”的視覺研究天水文史,為天水民間文化立說、為本土“士農工商”各個行業的優秀人物立傳,就是為繁榮天水地方文化添磚加瓦。

“國昌修文史,玉美傳後人”這些文化“珠璣”能夠記錄出版,是他謳歌新時代,回報桑梓的最大心願,也是天水地方文史上的一件喜事。借用已故文壇泰斗霍松林先生,在1999年為王耀著《南郭寺藝文錄》一書的評語“一卷藝文錄,明珠耀隴頭”作為總結,讓出自王老之手的十多卷藝文錄和明珠,照亮龍城民間文學創作,在繁榮優秀傳統文化中發揮更大作用。

讀王耀新書《絲路遊記·天水》

該書一套4卷本共計人民幣356元,由天之水網獨家發售。

購書熱線:0938--8365577 1373938436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