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如何融入“信息時代”

如果今天你的話語體系中對信息社會還 是隻有“大數據”“互聯網+”等詞彙,那可能你已經過時了,“人工智能”“區塊鏈”“量 子計算”一個個已不是新概念的概念在摩肩接 踵地向我們走來。今天,可能我們無法知曉明 天會出現“哪些”,但我們能確定地知道,明天一定有一些“哪些”必將出現。“曲棍球杆 曲線”不斷高聳的尾部讓任何試圖用“X+時代” 這樣的構詞法對當下或未來所進行的概括都顯 得捉襟見肘,但“信息技術是這個時代的基座” 已是世界範圍內的共識。

雖然信息技術早已滲 入、改變了人類經濟生產、社會生活的方方面 面,但可能很多人都不得不承認,教育是社會 諸領域中距離“信息時代”最遠的領域之一。 教育,如何適應和融入“信息時代”?!

教育,如何融入“信息時代”

教育要適應和融入“信息時代”,涉及思想觀念、體制機制、教材教法、教師隊伍、投入保障等方方面面,但其基礎是要解決一個核心問題,即如何讓每一個教師和學習者在教、 學過程中都能創造性地有效利用信息技術?所謂“創造性有效地利用信息技術”絕非僅僅是對數字設備的簡單應用,更包含了教師、學習者利用新技術檢索、蒐集、甄別、應用信息的全過程;而“讓每一個教師和學習者在教、學過程中都能創造性地有效利用信息技術”實際上就是首先使教師和學習者融入信息時代,唯其如此,教育才有可能融入信息時代。而要解決上述問題,關鍵要從兩方面入手。第一, 進一步推進教育信息化。即以信息科技為方法 和手段,滲入和改造教育的全過程,使得教師和學習者在教育過程中能便捷地獲取信息。初看起來,這似乎只是投入問題,但從我國推進 教育信息化的經驗和歷程來看,這實際上包含著觀念、技術、制度、文化等方方面面。第二, 進一步提升教師、學習者的信息素養,特別是計算思維。即把信息科技作為內容、作為知識, 通過教學和研修,讓每一位教師和學習者掌握知識,習得技能,形成素養,具備勝任力。前者旨在使教師和學習者可用、樂用信息技術, 後者是為了讓他們能用、善用信息技術;前者 是後者的基礎,後者是前者的必然要求,兩者 缺一不可。

經過數十年的發展,中國教育信息化正站在從“1.0階段”邁向“2.0階段”的歷史節點。站在“2.0階段”來審視信息技術, 可能就需要更廣闊的視角,一方面要重視信 息技術的工具屬性,另一方面也要重視其內容屬性,即要把信息科技進一步作為國家治理、組織發展、個人成就無法迴避的核心素養和勝任力。站在信息時代我們可能就更能理解所謂“作為一種意識形態的科學與技術”的內涵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