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耀州非遺傳承人精彩亮相第五屆京交會

第五屆中國(北京)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簡稱 京交會)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舉辦,陝西省銅川市耀州區以“人文耀州·牽手世界”為主題,紅色文化、藥王養生文化、耀瓷文化、書畫文化、金色文化、民俗文化六大版塊共同亮相展區,全面把握文化創意服務和貿易交流契機,展示了特色文化產業,打開了特色文化產業發展的大門。

中放文化董事長黃茜應邀參觀非遺展覽,並現場採訪了耀州區省級納紗繡非遺傳承人王麗麗,耀州區第一、二屆民間名藝人、泥塑技藝傳承人楊小平,耀州民間剪紙名藝人焦雪妮,中國陶瓷設計藝術大師、第一屆中國工美行業藝術大師、耀州區第二屆民間名藝人梁亞萍,耀州區第一屆民間名藝人,耀州麵塑技藝傳承人崔佰來等藝術家。

陝西耀州非遺傳承人精彩亮相第五屆京交會

▲中放文化董事長黃茜與藝術家現場合影留念▲

陝西耀州非遺傳承人精彩亮相第五屆京交會

▲中放文化董事長黃茜現場觀摩刺繡作品製作▲

陝西耀州非遺傳承人精彩亮相第五屆京交會

耀州區納紗繡代表性傳承人王麗麗接受愛藝起採訪

大家好,我是來自陝西省銅川耀州區。我這個繡種是陝西秦繡,很榮幸能參加本次京交會的首次非遺專場。這是很難得的一次讓我們展示耀州地域文化的機會。

我們陝西秦繡也是現代秦繡,它是70年代刺繡廠老藝術家們在“納紗繡”的基礎上研發出來的,被稱之為“現代秦繡”。

陝西耀州非遺傳承人精彩亮相第五屆京交會

▲王麗麗作品▲

王麗麗講解秦繡的針法特點

有朋友問我“秦繡”的針法有多少種?

我回答他們說:如同“萬花筒”,因為略有變化就會有新的針法出現。對不同的作品,我們會使用不同的針法來裝飾。

我們秦繡現在被稱之為陝西的代表繡種,它有如下特點:

首先,刺繡底料是選取的半透明、網狀材料,像是以前篩面的篩布,所以其有別名叫“穿羅繡”也叫“納紗繡”。

其次,秦繡的立體感特別強,是一根線繡制過來的,通過左斜、右斜和橫針,繡制了三個方向,展現出不同的色感,表現出的空間感、立體性很強。

作品臉部的針法是採用的“格繡”,加之全身的單側針、雙側針、小燕紋、大燕紋等,這一幅作品僅針法就有二三十種運用。

陝西耀州非遺傳承人精彩亮相第五屆京交會

▲王麗麗作品▲

王麗麗提及為保護和傳承秦繡所作出的努力

現在從事手工技藝,特別是刺繡的人員不多,我也希望通過我們的宣傳,然後帶領更多的人發展我們的手工技藝,讓更多的人參與其中。

我們現在主要在做秦繡的研究和傳承。我這一代人從文化單位接觸了很多民間藝人,他們手中都有各自的絕技,但隨著年齡的增加,人老人走,技藝也逐漸消失,我感到這是非常令人遺憾的事情。

我有一種使命感和責任感,這些年一直都在做秦繡的研究和探索。近幾年我想在秦繡的傳承和發展上做一些事情,比如:進校園、到鄉鎮等進行秦繡和其他藝術的培訓。

陝西耀州非遺傳承人精彩亮相第五屆京交會

耀州區民間剪紙藝人焦雪妮接受愛藝起採訪

大家好,我是來自陝西省銅川市耀州區的剪紙藝人焦雪妮,我自幼喜歡民間手工藝等傳統文化,對剪紙、刺繡、麵塑這些民俗技藝都有涉及,我的刺繡作品也曾獲得過全省的三等獎。

我現在主要做剪紙藝術,想把咱們中國的傳統文化繼續發揚光大。

陝西耀州非遺傳承人精彩亮相第五屆京交會

▲焦雪妮作品▲

陝西耀州非遺傳承人精彩亮相第五屆京交會

▲焦雪妮作品▲

陝西耀州非遺傳承人精彩亮相第五屆京交會

▲焦雪妮作品▲

焦雪妮介紹自己的剪紙作品和吉祥寓意

我這幅作品,就是用分色材料剪出來的襯色作品《套色十二生肖》,作品裡有“老鼠南瓜”,“虎踩蛇”寓意年年發;小兔子和白菜的組合寓意著“玉兔擺財”;馬背上有個小猴子的作品代表著“馬上封侯”;羊和蝙蝠組合在一起的圖案表示“羊年有福”,也可以寓意為“福在眼前”;猴媽媽背上有隻小猴子代表著“輩輩封侯”;大公雞和雞冠花組合在一起寓意著“官上加官”;豬背上馱著元寶寓意著“金豬送寶”;

這一幅大紅色作品《農家致富圖》主要是以農家題材為核心,圖一為農家婦女在小院裡養著一頭小豬,小孩兒在餵雞,一家人養豬養雞致富;下面圖二是剪出了黨的政策:“黨建引領文化”,新農村人們的生活富裕了,建設家園蓋起了小別墅;圖三是用現代的科學技術種植果樹,有些是用套的土袋子“壓枝”,還有修建果樹枝條等農活,起到科技致富、文化下鄉的作用。

陝西耀州非遺傳承人精彩亮相第五屆京交會

銅川市市級麵塑代表性傳人崔佰來接受愛藝起採訪

我這個作品是用“發麵”製作的,獅子寓意著喜慶,還有御宅辟惡、吉祥如意的意義。我們老百姓在慶典活動時喜歡舞龍耍獅子,所以我經常把民間表達喜慶的元素用在作品裡面,

陝西耀州非遺傳承人精彩亮相第五屆京交會

▲崔佰來作品▲

陝西耀州非遺傳承人精彩亮相第五屆京交會

▲崔佰來作品▲

陝西耀州非遺傳承人精彩亮相第五屆京交會

▲崔佰來作品▲

陝西耀州非遺傳承人精彩亮相第五屆京交會

▲崔佰來作品▲

陝西耀州非遺傳承人精彩亮相第五屆京交會

耀州區泥塑代表性傳承人楊小平接受愛藝起採訪

愛藝起:

楊老師能請您介紹一下這件作品嗎?

楊小平:

這件作品表現的是陝西八大怪之一的“碗盆分不開”,表達咱們陝西人喜歡吃麵食,而且喜歡端著大盆盆吃麵。

這件泥塑作品是用“紅棗泥”,我們當地的一種紅色粘土製成,這種土的特點是易塑、粘性好,適合做泥人。完成一件這樣的泥塑作品要一天的時間。我學過畫畫,做泥人是我小時候受到爺爺的啟發。我爺爺會做泥人,我是在他技法的基礎上進行了改變。

愛藝起:

這次您帶來的作品都可以賣嗎?

楊小平:

都可以,這一次帶出來的作品都可以出售的。

愛藝起:

希望楊老師到北京來載譽而歸。

陝西耀州非遺傳承人精彩亮相第五屆京交會

▲楊小平作品▲

陝西耀州非遺傳承人精彩亮相第五屆京交會

▲楊小平作品▲

陝西耀州非遺傳承人精彩亮相第五屆京交會

中國工藝美術行業藝術大師梁亞萍接受愛藝起採訪

梁亞萍歡迎大家去耀州窯近距離體驗制瓷工藝

我是耀州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人梁亞萍,很高興能參加第五屆京交會。這次我帶來了我們耀州窯的陶瓷作品,也想讓更多人能瞭解、去喜歡耀州瓷,歡迎大家到我們陝西耀州窯去參觀旅遊。

全國各地的陶瓷種類很多,各有特點,我們耀州瓷起源於唐代,興盛於宋,至今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

耀州青瓷主要的特點就是“工藝刻花”,希望大家到我們耀州窯近距離體驗一下制瓷的工藝,歡迎大家去耀州!

陝西耀州非遺傳承人精彩亮相第五屆京交會

▲梁亞萍作品▲

陝西耀州非遺傳承人精彩亮相第五屆京交會

▲梁亞萍作品▲

陝西耀州非遺傳承人精彩亮相第五屆京交會

銅川市市級工藝美術大師宋小虎接受愛藝起採訪

我是耀州窯的宋小虎,致力於窯變瓷研究和製作。我們從事窯變瓷的研究和開發,從過去的黑釉窯變,研究出了白天目和狼牙紅系列六十多種產品,我們現在主要是在做高端產品。

我們的窯變盞,這個是雞兔毫盞,它的釉色特別豐富,光彩迷人,隨著角度和光線的變化,能呈現出五顏六色的色彩,特別是用來喝茶時會非常漂亮。

希望大家能喜歡耀州瓷,歡迎大家到耀州來看我們的作品。

陝西耀州非遺傳承人精彩亮相第五屆京交會

▲宋小虎作品▲

陝西耀州非遺傳承人精彩亮相第五屆京交會

▲宋小虎作品▲

陝西耀州非遺傳承人精彩亮相第五屆京交會

陝西省工藝美術大師李境接受愛藝起採訪

我來自陝西耀州,歡迎大家來看耀州看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