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王缺錢,大臣獻計,勸國王千金買假貨,國王大呼:妙計!

中國歷史上有句非常出名的廢話:錢財如糞土,仁義值千金!這句話的前半段將金錢比喻為糞土,後半段又說仁義能換一千金的錢財,等價換算之後就是,仁義等於糞土。

國王缺錢,大臣獻計,勸國王千金買假貨,國王大呼:妙計!

古代儒家士大夫重義輕利,鄙視追逐錢財的商人,認為談錢是非常低俗的事。但是,春秋戰國時期的齊國君臣卻不這麼想,他們認為錢財是個好東西。認為“治國之道必先富民”。他們鼓勵人們經商,互通有無,有的時候為了更快速度的獲取錢財,他們也不介意用點小手段。

比如齊桓公想攻打孤竹國,但是國庫沒錢,又不能隨便向百姓加稅,只能乾著急。君王有難處,做臣子的當然要鼎力相助。於是齊國宰相管仲對齊桓公說:“大王,攻打孤竹國的軍費臣有辦法籌集”齊桓公大喜,急問:“有何妙計?”管仲回答:“雖然國庫沒錢,但是國內的大財主們有錢,軍費讓他們出。”不當人子,管仲居然想打劫!這是齊桓公的第一想法,可是管仲拿出全套方案後,齊桓公大呼,妙計!

國王缺錢,大臣獻計,勸國王千金買假貨,國王大呼:妙計!

齊桓公為錢苦惱的日子裡,齊國出現了一處祥瑞,北郭有人挖出一隻大烏龜。大臣們將這事上報給齊恆公,齊桓公嗤之以鼻,不就一隻烏龜嗎,有什麼大不了的。不過,管仲卻有不同的看法,他認為這隻烏龜有大用。

首先,管仲要求齊桓公馬上派人去將大烏龜給請來,並賜發現者千金,封大夫,而且迎接大烏龜的隊伍要隆重,要讓所有人來圍觀,要讓百姓覺的齊桓公對這隻大烏龜非常重視。大烏龜迎回國都後,還要堅定的認為這是大烏龜是海神的後代,烏龜只是它的表象。

明明只是一隻普通大烏龜,管仲為什麼要大肆宣傳它是海神的後代呢?

俗話說,謊言重複一千遍也就成了真理。齊桓公用真金白銀和一個大夫的職位換了一假貨,那麼假貨也就成了真貨,就好比將現在將1塊錢的玻璃珠放在1萬塊錢盒子裡,那麼玻璃珠也會變得不平凡。

國王缺錢,大臣獻計,勸國王千金買假貨,國王大呼:妙計!

不過,以上的手段對普通百姓管用,對商海沉浮已久的大財主們來說,就還差點火候。所以,接下來的日子裡,齊桓公每天都用四頭牛來祭祀大烏龜,幾年時間從不間斷。

耕牛在古代屬於珍貴生產物資,齊桓公每天用殺四頭牛用來祭祀,即便將來賣了大價錢,照樣血本無歸。嘿嘿,賬在齊桓公和管仲哪裡不是這麼算的。

齊桓公每天用四頭牛祭祀,但是“海神後代”大烏龜是吃不完的,剩下的牛肉可以拿到市場上去賣,而且在牛肉在“海神後代”哪裡鍍了金,就不在是普通牛肉,價格可以翻上幾倍,每天光賣牛肉就可以獲得一大筆錢。

幾年之後,再把這個已經變成無價之寶的“海神後代”賣給國內最有錢的財主套現。套現的過程必須巧妙,不能直接提“賣”字,無價之寶怎麼能賣,要說借,再把“海神後代”送到財主府上做抵押,要千叮嚀萬囑咐不要怠慢了“海神後代”,離開時要依依不捨,要有眼淚,如此大財主必然中計。

國王缺錢,大臣獻計,勸國王千金買假貨,國王大呼:妙計!

以上即為著名的御神用寶案例,整個過程中齊桓公與管仲就是一活脫脫的奸商,而且他們的奸商行徑數不勝數。

比如馬車不好賣,管仲就讓齊國境內的橋高起來拱起來,逼的人們只能用馬車來拉貨;比如齊國與周天子合謀大發橫財,策劃出“石壁謀”、菁茅謀。

國王缺錢,大臣獻計,勸國王千金買假貨,國王大呼:妙計!

可以說,齊桓公的霸業之路就是一條充滿商戰氣息的傳奇之路,他們不只一次以貨幣為武器,兵不刃血的讓他國臣服,真正做到了不戰而屈人之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