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肯錫在一份新的報告中聲稱,儘管人們頗有興趣對區塊鏈進行投資,但這項技術距離廣泛的商業化應用還需要三到五年的時間。
這份由全球管理諮詢公司麥肯錫(McKinsey)編寫的報告指出,多個政府已經發布了關於區塊鏈潛在影響的報告,僅在過去兩年中,就有超過50萬份關於區塊鏈的新出版物,谷歌搜索這一術語現在可以提供約370萬份結果。區塊鏈初創企業的風險資本投資持續增長,並在2017年達到10億美元,ICO的投資也已飆升至50億美元。
這份由麥肯錫澳大利亞公司撰寫的報告還引用了世界經濟論壇的數據,該數據估計,在10年內,人們將能通過區塊鏈處理全球10%的交易,並稱領先的技術參與者也在區塊鏈上投入了巨資。IBM表示,該公司擁有1000多名員工,在基於區塊技術的物聯網項目上投資了2億美元,設置了1000多個工作崗位。
雖然許多公司已經在試驗這項技術,從試點項目為突破口來實現區塊鏈的戰略價值還存在一些障礙。
麥肯錫分析了分佈式分類帳技術的90個用例,並認為可行性取決於資產類型、技術成熟度、標準和法規以及每個行業的生態系統。
首先,諮詢顧問們認為,採用這種技術的最大障礙不是來自於這項新興技術本身,而是“合作競爭”悖論。區塊鏈還需要一個正常運轉的生態系統,以達到區塊鏈應用所要求的臨界量,才能被認為是可行的。
該報告寫道:“自然競爭對手需要合作,解決合作悖論是在大規模採用過程中最難解決的問題。”
分佈式分類賬技術需要就係統、數據和投資如何被引導和管理達成一致。
“要想解決這個問題,通常需要一位發起人(如監管機構或行業組織)帶頭。此外,至關重要的是,參與者的戰略性獎勵必須一致,在高度碎片式的市場中,完成這一任務可能尤其困難。”
其次,麥肯錫認為,缺乏共同的標準和明確的規定是區塊鏈應用程序擴展能力的另一個主要的限制因素。
“如果只有一個占主導地位的參與者或政府機構擁有法律地位,那麼建立標準相對容易。例如,政府可以宣佈在區塊鏈上的土地登記是合法記錄。
諮詢顧問們認為,不成熟的技術也必須不斷向前發展。他們指出,隨著技術的快速發展,限制性因素正在逐漸減少。
“區塊鏈無法大規模推廣,這個誤解產生的原因是,比特幣的能耗消耗和交易速度受限。”
“實際上,技術配置是一系列設計選擇,可以對速度(區塊大小)、安全性(共識協議)和存儲(公證人數量)等等進行選擇,已達到商業上大多數用例的要求。”
最後一個限制性因素是資產數字化的能力。
該報告寫道,“資產類型決定了通過區塊鏈改善記錄保存或交易的可行性,以及端到端解決方案是否需要整合其他技術。”
雖然股票等資產可以通過區塊鏈系統進行數字化記錄和交易,但實體商品將需要通過物聯網傳感器和生物測定技術來進行連接。
“這種連接可能是區塊鏈賬本安全中的一個弱點,因為區塊鏈記錄可能是不可變的,但實體商品或物聯網傳感器仍然可能被篡改。”
閱讀更多 幣圈區塊鏈解密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