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6年北伐國軍主要武器裝備有什麼?

時蜂lelm9585

廣州國民政府從1923年至1926年與蘇聯合作,蘇聯曾先後向國民政府提供了價值3000萬盧布(摺合2700萬大洋)的軍火,其中有步槍2.6萬支、子彈1600萬發,機槍90挺,火炮24門、炮彈1000發,裝甲車2輛。

以此為基礎,國民政府創辦了建黨以來第一所軍校——黃埔軍校,後來逐漸以軍校學員為骨幹組建了國民革命軍第1軍。在東征討伐陳炯明和打擊境內走私勢力時又獲得了不少國產武器和外械武器。北伐戰爭開始前,湘系、粵系、桂系軍閥相繼有一部分軍隊加入,連同第1軍在內,共計8個軍約10萬人,裝備以蘇式和國產武器為主,另有少量其他國家裝備。

隨著北伐軍節節勝利,攻取武漢和南京後,國內最著名的兩大兵工廠——漢陽兵工廠和南京兵工廠相繼被革命軍控制,大量生產和仿製各類輕重武器。四一二反革命政變爆發後,國民政府和蘇聯斷絕關係,獲得歐美在經濟上的援助並發動第二次北伐。與此同時,國民政府與德國開展包括軍火裝備在內的多方面貿易與合作,德式武器開始流入中國。

因此總的來講,北伐軍的武器主要是以國產輕武器和以蘇式武器為主的萬國牌輕重武器並存為主。


20世紀戰史大揭秘

北伐軍只有第一軍是黃埔軍校教導團逐漸擴編形成的,其它都是原地方軍閥的部隊整編,比如湘軍的譚延愷、唐生智兩軍,粵系的李濟深和桂系的李宗仁等,這些軍隊的武器裝備來源五花八門,基本就是“萬國造”,所以只能簡述下第一軍的武器裝備概況。

蔣介石的黃埔軍校創建時非常困難,曾經通過個人關係在石井兵工廠弄來500支步槍,加上第一期畢業的600多名學員,這就是黃埔系的創業資本和發家老本。



1924年8月,廣州商團秘密從歐洲採購的一船武器被革命政府扣留,計有長短槍10000支,子彈300萬發,這也是商團叛亂的主因。以黃埔軍校學生、部分粵軍組成的部隊迅速平定叛亂,與此同時,蘇聯援助的第一批武器10月到港,計有“莫辛納甘”步槍8000支,子彈400萬發,另有部分蘇制輕重機槍和山炮、野炮,以這批武器黃埔軍校很快建立了兩個教導團。

到北伐開始前的1926年9月,蘇聯又運來四批武器,第一批有日式步槍4000支,子彈400萬發,軍刀1000把,估計是蘇聯紅軍繳獲日本干涉軍的舊貨;第二批仍然是“莫辛納甘”步槍9000支,子彈300萬發;第三批重機槍40挺,子彈帶4000條,野炮12門,炮彈1000發。



最後一批因為北伐即將開始,數量較多,計有蘇制步槍5000支,子彈500萬發,重機槍50挺,野炮12門,通訊器材一批,已經完全滿足第一軍的裝備需求 ,再加上平定商團和東征的繳獲,蔣介石甚至勻出1000支蘇制步槍給了第七軍李宗仁部。

毫不誇張地說,蔣介石黃埔系的第一軍,就是用蘇制武器裝備武裝起來的,結果蔣介石用它來搞分裂,甚至通緝和殺害蘇聯顧問。



到北伐軍擊敗吳佩孚和孫傳芳後,蔣介石得到漢陽兵工廠和南京兵工廠,再加上“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與蘇聯決裂,第一軍擴大的部隊和參加二次北伐的部隊,更多裝備的是國產名槍“漢陽造”了。


度度狼gg

其實當時的國民革命軍僅僅是一支主要是用輕武器的步兵部隊,不僅僅是火炮等重武器缺乏,像機槍、手槍等這些普通的輕武器都少的可憐,而這也是當時不少中國軍隊的普遍情況。

與很多人的想象不同,當時的北伐國軍使用的並不是漢陽造等這些著名的國產武器,而是蘇聯製造的武器。當時由於國民革命軍和蘇聯的獨特關係,蘇聯方面援助了很多武器,其中主力就是蘇制莫辛納幹步槍,一同到來的還有一些日式三八式步槍(應該是俄國內戰時白軍等遺留在蘇聯西伯利亞等地區的)。不過對於莫辛納甘步槍,當時很多人不太喜歡,主要是其使用起來非常費力,而當時中國軍人的體質又算不上好,因此使用起來非常費勁。

而機槍主要是蘇聯援助的機槍,以及一些繳獲的馬克辛等機槍。不過其實數量很少,因為根據當時的資料,截至1925年中國境內的機槍也沒超過2000挺,其中絕大部分還在北方軍閥手中,因此國民革命軍只有少量機槍可用。

火炮方面更是缺乏,國民革命軍在後來的多次攻城作戰中損失巨大的主要原因就是炮兵力量不強,很難有效破壞敵人防禦體系,最終只能依賴工兵爆破等方式以及步兵的突擊。


僱傭兵

有網友問:北伐軍是依靠什麼武器打敗了百萬軍閥軍隊,還在第二次北伐戰爭打敗了張作霖裝備精良的東北軍。通過一些關於北伐軍的回憶錄,我們也可以看到北伐軍的基本裝備和相關戰術。

北伐軍在戰鬥當中是比較注重近戰的,這主要是北伐軍很多部隊都是剛剛成立不久,訓練水平並沒有超過北洋軍精銳部隊。但是,北伐軍的鬥志和精神狀態都非常高昂,因此,北伐軍就極力加強近戰能力。

以勇猛的衝鋒,還有爆炸式的近戰打垮北洋軍。為了加強近戰,北伐軍也訂購了很多駁殼槍,雖然在1911年,駁殼槍就已經開始進入中國,但是駁殼槍真正開始大批量在我國使用,是從北伐軍開始的。

1924年兵工署從德國採購的20響駁殼槍一支80塊大洋,而其他的勃朗寧等手槍才30塊大洋。這種手槍當時在北伐軍第1軍,可以做到1個連有9把全自動駁殼槍,這就在近戰方面取得了極大的優勢。

另外的武器,就是蘇聯援助的22000支步槍,但是這些步槍大部分都是日本38式步槍,只有少量是蘇聯製造的莫辛甘納式步槍。在北伐戰爭開始以後,蘇聯還分幾次從遠東地區給北伐軍運輸武器,其中一次就運輸了18000支步槍,其中4000支日本30式步槍和14000支蘇聯莫幸納甘步槍,另外配備子彈1800萬發。

重機槍90挺,還有24門火炮,再加上北伐軍之前在廣州繳獲民團的4000多隻駁殼槍,勃朗寧手槍和4000多隻步槍。北伐軍已經有了4.2萬支步槍,主要是日本和蘇聯步槍,還有數千隻手槍。

在北伐戰爭時期,輕機槍還是非常罕見的,主要速射武器是30節式重機槍和馬克沁型重機槍。從北洋軍和奉系部隊被俘人員的說來說,他們最害怕北伐軍的駁殼槍,重機槍和刺刀戰。

在當時,外國對我國進行武器禁運,因此,北洋軍的裝備水平比十多年前以前,反而下降了很多。當時蘇聯顧問統計,張作霖,吳佩孚和孫傳芳等等百萬大軍,只有1100挺機槍,其中一半以上還是張作霖部隊的,可見吳佩孚等人部隊自動武器之缺乏。

而北伐軍雖然兵力不多,到最後也就30多萬人,但是卻有900多挺重機槍,平均下來,機槍火力是北洋軍的幾倍。

外國對北洋軍閥武器禁運,但是蘇聯不屬於國聯,就可以不斷援助北伐軍武器。比如,馮玉祥西北軍宣佈參加北伐軍以後。從25年-26年7月,蘇聯一下子就給了馮玉祥5萬支莫辛納甘步槍,5800萬發子彈,230挺重機槍和60門大炮。

北伐軍第1軍,4軍,7軍等主流,都有2-3個炮兵營,還有蘇聯飛行員駕駛的飛機。蘇聯軍事顧問。更為重要的是,當北伐軍開戰以後,北洋軍組成50萬聯軍正在與馮玉祥的20萬大軍作戰。等到他們再轉身對付北伐軍的時候,實力已經大幅度下降。


深度軍事

很長一段時間以來,人們在提起北伐軍都是能打勝仗,敢打硬仗的主,其實,史論縱橫認為,武功再高也怕菜刀,沒有金剛鑽,絕對攬不了瓷器活,之所以北伐軍能夠勢如破竹,其實和北伐軍的武器也有很大關係。

孫中山先生從辛亥革命後為了反對袁世凱的獨裁統治,以及反對袁世凱復闢帝制,一直在進行北伐戰爭,可以說,在1926年以前,孫中山從未停止過“北伐”,但是每一次,都是以失敗而告終。

在1922年粵軍陳炯明叛變,孫中山被迫離開廣州,使孫中山意識到,必須獲得更多的支持才能徹底推翻舊軍閥的統治,此後,孫中山接受了蘇俄的幫助,提出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

1923年於蘇聯代表越飛發表《孫文越飛宣言》,正式確立了聯俄政策的基礎,在蘇聯的支持下,孫中山回到廣州重新開始革命,並且創辦了黃埔軍校。

從1923年到1926年北伐戰爭開始之前,廣州國民政府累計接受蘇聯價值3000萬盧布的軍火,對於廣州國民政府來說,這簡直就是雪中送炭啊,其中包括步槍2.6萬隻,子彈一千六百萬發,機槍90挺,火炮24門。

這批武器就是北伐軍武器的最主要來源,除此之外,廣州國民政府還扣押了廣州商團從歐洲採購的一萬多把步槍。

也就是說,北伐軍其實是在蘇聯的支援下武裝起來的,當然,並不是說北伐的成功就是蘇聯的支持,而是,我們自身也有過硬的本事好吧!

北伐勝利的原因,標準答案應該是,北洋軍閥黑暗腐敗,矛盾重重;北伐戰爭是一場正義的戰爭,得到了最廣大人民的支持;國共第一次合作形成統一戰線;我黨黨員英勇作戰發揮了先鋒模範作用;北伐軍出兵時機恰當,戰略方針正確等等,算了,還是照書抄吧!我編不下去了。


史論縱橫

分三個來源,

1、自己下屬的兵工廠製造,黃埔軍校成立初期,控制的石井兵工廠,成立於光緒時期,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已經可以從最初的製造子彈,修理步槍等發展到可以生產步槍和水冷機槍等輕重武器,黃埔軍校成立後,每個月都可以給提供步槍幾十支,子彈上千發,並能仿製國外的機槍。

2、籌資購買,通過海外華僑及本地商會的自助從日本購得批次不等的軍火,主要是步槍等輕武器。

3、最主要的就是與蘇聯合作後,蘇聯提供的成建制的武器援助,在北伐開始前,蘇聯陸續援助了步槍兩萬多支,機槍幾百挺,還有迫擊炮和野戰炮等重武器,足夠武裝起幾個師的裝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