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懂“無邊界”的美團?

如何看懂“無邊界”的美團?

6月22日美團點評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後,港交所披露易網站終於在6月25日出現了它的招股說明書。這是一家故事頗多的公司:

創始人王興是連續創業者,創立美團後,殺出千團大戰,和大眾點評合併,跟老股東阿里出現嫌隙直至相互競爭,進軍酒店旅遊業PK攜程、進軍網約車行業PK滴滴,收購摩拜……

美團的招股說明書裡面,說了一些我們知道的,也藏著一些我們不知道的東西,這篇文章將談一下我的理解。

01

團隊執行力強

2010年美團網成立,參加轟轟烈烈的團購戰鬥,從百團大戰到千團大戰,最終以美團和大眾點評合併為結局。

招股說明書顯示,美團到店、酒店及旅遊業務收入:

2015年為30.33億元、2016年為59.38億元、2017年為95.79億元,毛利率80%以上且逐年攀升,為美團的其他業務提供糧草支援,比如餐飲外賣。

如何看懂“無邊界”的美團?

作為連續創業者,王興對行業的趨勢有著準確的判斷和洞察力,而他和他的高管團隊默契關係和快速學習能力,也一直被外界視為美團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美團的團隊核心是王興清華的校友,此外,有一個不得不提的人,“阿甘”(幹嘉偉)。如果說在早期的美團,王興擅長線上和互聯網的方式運作,那麼被王興打動,從阿里跳槽而來長於銷售團隊建設的阿甘,就是美團最後的拼圖。

除了團隊強,美團的商業模式也極具競爭力。

02

超級APP帶來的護城河

美團的商業模式優劣,從競爭對手切入能更好的理解,其對手包括,外賣領域的餓了麼、“酒、旅”在線旅遊領域的攜程等、網約車領域的滴滴、共享單車領域的ofo。

美團與對手最大的不同,在於其業務是綜合性的,美團外賣、到店及酒旅、美團打車、摩拜等,涵蓋本地生活的方方面面,而對手大都是單一的。

如何看懂“無邊界”的美團?

覆蓋高頻、中頻、低頻的美團本地生活服務,也符合“超級APP”的趨勢,可預期未來會有更多的長尾服務入駐美團。互聯網行業有個網絡效應,越好用的平臺用戶越多,用戶越多的平臺越好用。

如何看懂“無邊界”的美團?

美團的本地生活服務,可以類比電商行業。綜合平臺碾壓垂直平臺,二者的競爭不是一個維度的。當然,美團新進入行業的競爭優劣勢,還需要具體分析,但流量肯定是要佔優一些的。

美團的護城河有三道(重要程度按先後分):

一是綜合性本地生活的消費大數據,隨著數據的積累,會不斷的、自然的,向用戶推薦更便捷的服務,這一塊即以進攻作防守;

二是幾百萬商家用戶,需要遍及全國的龐大地推團隊,這是個不小的門檻;

三是對軟硬件要求很高,商戶和個人需要智能對接,讓兩邊使用起來更流暢更爽,這塊需要大量投入。

有這三道護城河在,美團的投入在邊際上的改善將非常明顯,2015年至2017年銷售及營銷佔收入比例為177.7%、64.2%、32.2%。

盈利的前景還不錯,但對於美團而言,現階段遠未到變現期,而是仍然處在投入期,因為生活服務是一個看不到天花板的大市場。

03

本地生活是一座資源無限的礦脈

美團點評近三年收入暴增744%,2015年至2017年收入分別為40億元、130億元、339億元。

是什麼支撐美團現在,以及未來的成長?我覺得主要有四點:

互聯網時代,線下商戶對流量的飢渴;

本地生活場景的橫向拓展;

對商戶附加值的縱向深挖;

用戶大數據到達一定量級後的智能推薦。

互聯網時代,線下商戶對流量的飢渴。不可否認的是我們的生活正加速互聯網化,不管是到店還是外賣,線上巨頭控制的流量,對業務的影響是十分顯著的,多一份流量就多一分生存盈利的空間。

線下商戶互聯網化的趨勢,可以說是不可阻擋的,這些都是美團未來收入的成長來源。

如何看懂“無邊界”的美團?

據艾瑞的統計數據顯示:

2013年我國生活服務商家門店1040萬家,在線門店滲透率為7.7%;

2017年這兩個數據分別為1180萬家,44.6%(美團目前滲透率為37.2%);

到了2023年,這兩個數據預計為1350萬家,80.6%。

這也意味著美團未來的市場有著較大的想象空間。

本地生活場景的橫向拓展。從美團的業務構成,我們可以很輕易的發現,美團已經在升級。

如何看懂“無邊界”的美團?

業務重心從2015年到店、酒店及旅遊收入37.73億元(佔比93.9%),轉移到2017年餐飲外賣收入210.32億元(佔比62%)。

這樣的拓展並非盲目的。

曾經千團大戰歷歷在目,但如今從毛利率上看,到店、酒店及旅遊業已經成為了美團的現金奶牛業務;外賣業務隨著收入增加,市佔率的提升,目前毛利已經轉正了,未來盈利也是可以期待的,畢竟只要競爭對手不發瘋補貼強地盤,地推費用付出一次就夠了。

如何看懂“無邊界”的美團?

對商戶附加值的的縱向深挖。美團目前在商家端的變現,主要體現在佣金,2017年美團收入82.6%都是佣金。

在線營銷和其他服務收入分別為13.9%和3.5%,這兩項業務很有潛力。比如用ERP系統幫商戶管理後臺,還有供應鏈和增值服務,搭配導流營銷賣,來加強商家運營提升坪效。

如何看懂“無邊界”的美團?

沒有流量來源的SaaS公司,每年向線下商家收1到2萬元的費用,這塊美團完全可以自己來做。一年費用不說像阿里那樣,在淘寶商戶上賺到4萬元,就算是單個商戶收2萬,乘以440萬商戶的基數,也是880億的大生意。

用戶大數據到達一定量級之後的智能推薦。智能推薦銷售在亞馬遜和阿里等電商的收入構成裡日漸重要,美團卡位的本地生活服務更高頻,更有商業價值,想象一下:

下午5點選擇恐懼症不知道吃啥的時候,美團彈出消息推薦經常光顧的餐廳,體貼的幫你預備好網約車停在樓下,吃完飯馬上推薦做一週一次的美容,最後又匹配上網約車回家。並預約好明天回孃家的車,以及同時送到的生鮮……

本地生活是一座資源無限的礦脈。然而,行業好並不能代表公司好,美團憑什麼脫穎而出?

04

價值鏈躍遷是無邊界戰爭的勝負手

就像外界瞭解的那樣,美團點評先後進軍了餐飲、外賣、酒旅、打車、電影票(貓眼已出售給光線)等諸多領域。

王興對此曾表示,“萬物其實是沒有簡單邊界的,所以我不認為要給自己設限。”

這種宏大的角度,顯然不是我輩能覬覦的。我只能看到,從餐飲外賣到酒旅打車,是價值鏈的提升。前者的佣金率只有三五個點,後者的佣金率甚至能到達百分之十幾。

如何看懂“無邊界”的美團?

如果把本地生活比作礦脈,那麼從餐飲外賣到酒旅打車,就是從一座貧礦到鑽石礦的躍遷。所以2015年至2017年,美團變現率(收入/GMV×100%)分別為3%、5.5%、9.5%。

讓我選我也會撲上去,尤其是在兩個行業競爭對手,都不太好的時候。

當然要獲得決定性的成功,別人不好並不是決定性的因素。你首先要自己夠好。

另外要提到的,是一個行業要素:無論本地裡生活衣食住行的哪些項目,都是互聯網的主體用戶年輕人在消費,這些人最關心的是什麼?性價比。

性價比,尤其是這種剛需高頻的生活服務消費,根本無所謂品牌的,所以美團無論切入什麼行業,都不需要付出過多的溢價,一陣子的補貼就會獲得存在感,也能收到看得到的效果。

當然,美團想要持續發展,未來面對的挑戰也將更大,近期走弱的港股市場會給美團怎樣的估值?可能還需要時間來證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