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臣枉死前留下兩句詩,多年後皇帝才意識到被嘲諷,悔恨不迭

朱祁鎮是明朝的第六位和第八位皇帝,期間有八年被囚禁於宮中,究其原因不得不提到的是“土木堡”之戰。

良臣枉死前留下兩句詩,多年後皇帝才意識到被嘲諷,悔恨不迭

23歲的朱祁鎮年輕氣盛,面對瓦喇胡人的挑釁不聽勸阻,親自點兵五十萬前往討伐,而朱祁鎮自九歲繼位以來便沒什麼作為,更加沒有什麼作戰經驗,更要命的是身邊還有一位寵臣王振,朱祁鎮出兵討伐瓦喇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受其唆使。

其實當皇帝的誰不想在在位期間幹出一些功績名留青史?朱祁鎮雖帶著五十萬精兵,但隨行的卻是個只識得幾個字的佞臣,俗話說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氣勢磅礴的明朝大軍沒過多久便被胡人殺的片甲不留,身為皇帝的朱祁鎮更是被瓦喇俘虜,簡直是奇恥大辱。

良臣枉死前留下兩句詩,多年後皇帝才意識到被嘲諷,悔恨不迭

消息傳到京城簡直是引發了一場“地震”,百姓哭嚎,朝野震動,此時留守京城的是朱祁鎮的弟弟朱祁鈺,也是現在朝中的主心骨,可朱祁鈺本身是一個瞻前顧後優柔寡斷的人,面對眾臣要抄家王振的言辭一時間不知如何是好,而且京城中已有傳言瓦喇會攻破京城,眾多富豪甚至已經開始打包行李準備南下逃命去了。

此時朝野上下最沉得住氣的當屬肱骨重臣于謙,也是在這個時候他站出來冷靜的分析形勢,也替朱祁鈺解了圍,後來朱祁鈺被眾人擁護為大明皇帝,可形勢並不樂觀,頗有臨危受命的意味,由於之前于謙的表現,已是景泰帝的朱祁鈺對其極為看中,也因為于謙的存在讓他逐漸的放下心來。

良臣枉死前留下兩句詩,多年後皇帝才意識到被嘲諷,悔恨不迭

而京城早已是傳言四起,更要命的是胡人一路南下勢如破竹,沒過多久便打到了京城城下,此時有人建議將兵力集中於內城死守不出,而於謙卻建議說將全部兵力分散於九門之外,只在內城留下些許看守,定能出其不意,朱祁鈺採納了他的建議。

果然,瓦喇兵馬料定了漢人會將兵馬集中在內城,結果一擁而上進攻內城,恰恰中了于謙的埋伏成了甕中之鱉,此戰瓦喇大敗,此後節節敗退無奈之下請和並歸還了俘虜的英宗朱祁鎮。

朱祁鎮進宮後一直作為“太上皇”被軟禁在南門,整整八年時間不得與外界聯繫,期間朱祁鈺在於謙的幫助下將國家治理的井井有條,可就在八年後的一天朱祁鈺突然一病不起,以石亨為首的幾名大臣趁此機會將朱祁鎮接出南門復辟,史稱“奪門之變”。

良臣枉死前留下兩句詩,多年後皇帝才意識到被嘲諷,悔恨不迭

朱祁鎮再次當上了久違的皇帝激動不已,石亨等人自然成為了“功臣”,而這一夥人向來嫉妒于謙,便慫恿英宗將其凌遲處死,英宗不忍,奸臣又進言道:“如果不殺了于謙,那陛下以何名目復辟?”,英宗最終答應對方請求,但並未凌遲,只是斬首。

可笑的是幾人對於謙等忠臣的嚴刑拷打根本就沒讓對方認罪,無奈之下只能安了個迎藩造反的罪名,臨行前于謙吟了一首詩,詩末說道:“故我於今歸去也,白雲堆立笑呵呵”。

良臣枉死前留下兩句詩,多年後皇帝才意識到被嘲諷,悔恨不迭

或許英宗並不知道其中的意思,知道石亨,曹吉祥幾名奸臣內鬥再到叛亂,看著評判後滿城血色的朱祁鎮再次想起于謙臨死前的那句話,抬頭看天,彷彿真看到了對方在雲中對他冷蔑的笑,簡直是赤裸裸的諷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