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暴動,為何沒有救A股

一邊是繼大量官媒和各部門領導表示沒有風險之後,新華網今天再度刊文:A股經過歷練後將給投資者積極回報。一邊,是大A再次走出黑色週四,尾盤跳水,宣告徹底失守2800點。

市場的遭遇,完美的詮釋了我們老祖宗鬼谷子傳下來的一句話:天不可違,時不可失,勢不可逆,善用勢者贏天下!

有人說利空沒有完全消化?我認為不對,其實消息面上我們講過,幾個核心制約的利空確實在逐漸出清。

1.股權質押在多部門聯合表態之後,對於市場不再具有傳導性的持續殺傷力。

2.匯率貶值,雖然目前看匯率貶值的影響較大,但實質性的資本外流並沒有出現,這是不同於811匯改後貶值的根本區別。

3.棚改新規,雖然短期對於地產、建材確實是形成了相當的利空打壓。但是本質上說,棚改的貨幣化收緊,對於A股中長期來說,一定是利大於弊的。我們之前花了相當篇幅說過,唯有遏制住地產黑洞,其他的領域才能夠得到資金支持。

利空確實是在出清,但恰恰是因為如此,反而大家更應該思考,為什麼在這個時間點,伴隨著反覆喊話,反而市場每天走出新低?

原因就在於八個字:時不可失,勢不可逆——我們的監管和國家護盤,太喜歡,在失時之後才做亡羊補牢,在頹勢形成之後才試圖逆勢改命。

很多地方不讓說股災,其實當下還有什麼爭議嗎?這就是毫無疑問的一場股災。而且其影響應該更甚於2015年的槓桿瘋熊。為什麼?因為我們再一次經歷的千股跌停時,並非是在大盤瘋漲至5000點之後,反而是在反覆下跌盤整半年後的3000點,遭遇千股跌停。

而這樣一場股災,能說是單純的天災嗎?好像也不能。唯一不可控的美國白宮的表態,還是在暴跌開始前的週六做出的,可惜整個週日市場陷入一種尷尬的平靜。各部門喊話以及官媒唱多的出現整整滯後一週。而就在中美關係非常緊張,收縮槓桿明顯讓整個市場感受到承壓的大環境下,就在千股跌停的前一週,我們還居然開開心心的推動了寧德時代和工業富聯兩枚巨無霸的上市。

這就非常尷尬了。

好的,一輪神操作和一輪滯後的護盤動作,最終讓市場受傷的是人心。

人心散了隊伍不好帶。就好比今天。新華網喊話唱多,力度應該說比之前大多數僅僅是提示沒有風險的喊話要有含金量。與此同時證券站出來護盤拉昇。但最終響應者寥寥。指數午後回落新低。所以其實大家都明白,人氣是關鍵。所有人都明白利空影響已經有所消化了,但關鍵是人氣、是人心。

但人心真的很好聚嗎?

這兩天一件事兒,老股民應該有印象,當年的央企退市第一股長油在尋求重新上市。但從財報看,過去三年長油的淨利潤15年6億,16年5億多,17年4億多,卻在逐年下滑。其實長油這樣的央企,有集團有資源,想要重新上市不是難事,債務重組做到盈利太簡單,但核心競爭力真的有嗎?這樣的業績,重新上市會不會又陷入虧損泥潭?而如果真的如此,這樣的企業重新迴歸,對於其他沒有背景只有背影的民企公司,是否真的公平?對於廣大股民又是否公平呢?要是按照IPO審核標準,成長性不足這是板上釘釘的,恢復上市,難道僅憑長油是債轉股試點,是帶有歷史使命?

很好,A股往往就是死在這些歷史使命的手裡。

拜託了,這裡首先是一個市場,其次才是試驗田。股民首先是投資者,其次才是小白鼠!

看到一些聲音習慣性的講,市場不好是因為散戶多,是因為散戶不懂投資,只會瞎炒。所以最後被割韭菜包了餃子。但有的事情,真的是包括散戶在內所有的市場參與者能夠看清的嗎?

同樣是創業板頭批上市公司之一,金亞科技的財務造假大家這兩天應該在關注,能夠在市場裡面叱吒風雲禍害9年才被算賬的企業,結局如何?退市當然是必然,罰款?定格處罰60萬!這處罰力度三環以裡都買不了一個廁所。

另一家,號稱1.4億男人ED的常山藥業,大股東涉嫌操控市場,暴漲後精準減持,高位套現8000多萬,算不算惡性?群眾們以為要退市了,結果呢?定格處罰也只有60萬。要我說這60萬挺值!一個花了60萬,在A股禍害了9年,另一個花了60萬結果全國股民都知道了自己可能有ED,這比廣告費划算太多了!

一個操縱市場的遊資、一個所謂的牛散能被罰沒上億,一家做假賬的企業,最終只罰60萬?怪不得市場活躍度越來越低,但是某家公司的扇貝卻已經都遊走兩次了。

所以,其實我認為最關鍵的問題,並不是制度的不健全,並不是增量資金還是存量資金,並不是中美毛衣,並不是人民幣匯率的糾結,甚至不是樓市崩不崩盤,甚至不是企業的盈利,甚至不是這家是真上漲還是賬目造假的盈利,更不是價值投資、價值投機,亦或者投機還是賭博,都不是!

而是,而是,而是我們的監管目標是否真的能夠長久的統一。就像我們拼命地希望鼓勵價值投資,希望市場理性。就像長油退市前,監管層拼命喊風險,持有的人拼命的拋,最終跌了0.7元,但一大批牛散卻扎堆搶籌,其中徐翔爆買2200萬股,只花了1500萬,一旦重新上市,至少5到10倍的暴利。長航油運還魂,讓退市昆機、退市吉恩變得微妙,那些虧了90%的不會投資只會跟風的散戶們,哪些在破壞市場造成下跌的散戶們,會在這樣的還魂案例下如何呢?要是我!就鋌而走險啊!就豪賭重新上市啊!

這對A股本身就牽扯著各方利益,牽扯著各個地方政府政績和利益的在已經艱難推進的退市制度將是多麼沉重的打擊。對於過去一年政策、資金聯動,好容易澆灌出的一小片價值投資的土壤又是何其巨大的打擊?

一步助長了垃圾股,後面有需要多少次關小黑屋和特停來遏制炒作?到時候姑且不論是否會再有人議論看得見的手伸得太長,是否又會陷入一種“時不可失,勢不可逆”的尷尬局面中?

有些東西的肅清,一定是要發生在A股的長牛之前的,否則後者也絕不會出現。

改革開放40週年,明年就是建國70週年,股市也是28歲的壯年當打之時,走勢卻如暮年老者,過一天少一天的破罐破摔下去,這是不對的。

券商暴動,為何沒有救A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