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員跨界做開源食品是什麼體驗

項目初心

很淳樸的想法,就是很多時候不知道吃什麼,甚至懶得吃飯。所以按照健康指南的飲食參數配置一頓全營養餐。

原有的食品存在各種營養缺失,例如方便麵、壓縮餅乾等營養數據和膳食營養推薦量出入較大,各種代餐粉都是極低熱量的減肥食品,無法作為正餐食用。

考慮到食用的方便些以及存儲時間,決定用各種營養粉作為基礎進行製作。

現階段隨著用戶群的增加,若飯幫助了很多人解決吃飯問題。不僅僅是我們自己這類懶得吃飯或沒時間吃飯的程序員,還有各種工作較為忙碌的人群,比如持續在手術檯工作的醫生、各種夜班工作者、淘寶模特等。

  • 如果缺少營養基礎知識,無法理解若飯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營養數據輸出以及為什麼用這些原料
  • 從整體發展趨勢來看,美國歐洲等諸如若飯的超級食物已發展五年多,深受歡迎。中國因為落後的營養科普以及傳統的飲食文化,對此類食物接受度不高。
  • 若飯理念極為超前,甚至連食品法規都沒有考慮到會有這樣的食物存在,我們只能以遵守國內食品法規為前提,儘可能的去打造全營養食品。

開始更新各個系列產品的配方和工藝

->官網上線

產品邏輯

  • 理論基礎
程序員跨界做開源食品是什麼體驗

  • 食品基礎

為了確保食品營養的一致性,採用食品工廠進行生產(預包裝食品)

  • 工廠及法規

為各種形態的若飯尋找合適的食品法規。若飯不是保健品。

例如:顆粒板在食品法規中最接近的分類是『壓片糖果』粉末版是『固體飲料』液體版是『複合蛋白飲料』

產品體驗

  • 口味口感
  • 因為若飯只負責提供營養,不做其他調味調色處理,理論上按照營養需求進行配方設計之後,最終混製出來是什麼味道,那就是這樣了。後續我們持續對原料進行替換處理,最終找到了一個不難吃的狀態,當然這塊工作我們會持續進行,從反饋來看若飯V2.7粉末已經具備了較高的接受度。
  • 飽腹感
  • 飽腹感時間因人而異,每個人一天所需要的營養和熱量不同,取決於你的身高、性別、年齡和體重,以及你的勞動強度。因為我們做了計算器,根據你的數據計算一餐需要吃多少若飯。
  • 後續我們陸續發佈了瓶裝版等熱量固定的產品,主要是為了體驗更加方便,我們做了飽腹感時間長度速測計算器,例如若飯液體版飽腹感時長速測、若飯粉末瓶裝版飽腹感時長速測。
  • 關於長期食用
  • 長期食用若飯主要考慮兩方面因素
  • 精神感受 對人類來說,持續吃同一樣食物的確存在挑戰,若飯的儘可能原理食物的方向,讓你重新定義『吃飯』這件事,對我們來說,只是喝下去而已,就像充電一樣,不要去管好不好吃,感受如何。
  • 營養科學的隱患 從營養科學來看,各種營養素是處在一個陸續被發現的過程。我們擔心萬一現在的科技水平還沒有把人體所需營養素都找到,萬一有個別微量元素還存在各種傳統食物中,因此我們也一直建議一週內最多連續5天只吃若飯,剩下兩天吃傳統食物。考慮到上一個精神感受,從目前若飯用戶的食用頻率來看,較為主流的是一天替換一餐。

產品體系

TODO:見各個文件夾,待完善 

當前工作

  • 液體版原味版本正在研發測試中
  • 若飯V4系列正收集建議,除了顆粒、粉末、液體,還有其他形態的建議嗎?

遇到的問題

  • 營養的感知力太弱
  • 號稱營養全面的食品太多,實際上該類食品大多隻是含有某種營養,並未告知具體含量。
  • 絕大多數傳統食物都含有各種營養(只要去檢測,基本都有),但是含量不科學(不符合營養攝入量推薦表的要求)
  • 若飯即使營養全面,食用過程中依然沒有直接的感受。
  • 食慾的本性
  • 純粹滿足身體營養需求的食物,難以滿足食慾。因此長期使用若飯存在較大困難。
  • 生產成本
  • 產能產量,和成本的關係。
  • 為了提供純粹的營養,放棄各種多餘的原料(不用色素,不用調味劑,不用防腐劑等),同時不選用白砂糖等GI(升糖指數)極高的原料。
  • 食品法規的缺陷
  • 國內食品法規的一些疑問,查看全文#官網

ChangeLog

2018年5月21日

若飯液體版正式發佈

程序員跨界做開源食品是什麼體驗

  • 2015年7月10日 若飯正餐版籌備免費試吃活動
  • 2015年6月30日 若飯代餐版v1.0預售完成,開始陸續發貨。
  • 2015年6月1日 若飯代餐版v1.0開始預售
  • 2015年5月29日 若飯正式宣佈成立
  • 2015年3月17日 杭州悠購註冊完成
  • 2015年3月1日 若飯立項
  • 2014年11月2日 我們打算成立新公司一方面做開源電商軟件系統,一方面做開源若飯食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